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诈骗罪的数额可以分为四类:诈骗行为期待数额、受骗者处分财产数额、行为人犯罪所得数额、被害者的实际损失数额.而在以上几种数额中,兼具定罪量刑意义的只有行为人犯罪所得数额和被害人的实际损失数额.一般情况下,诈骗罪的定罪数额应确定为行为人犯罪所得数额,但在符合特定条件下,可以被害人实际损失数额作为其定罪数额.  相似文献   

2.
在被害者损害恢复视角下,构建新的少年非行类型,以此为基础确认关怀被害者家属之必要。提倡建立被害者损害恢复保险制度,并对各非行少年处遇机关中与被害者损害恢复相关措施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传播业的空前发展,青少年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16岁的少年陈某将与其家有过节的13岁小孩陈某杀害并勒索被害者家人20万元;初中生徐某为与另一学生团伙“抗衡”,竟购买枪支;17岁少年小新为偷钱上网,竞残忍地砍死奶奶.  相似文献   

4.
武帅 《警界科海》2003,(12):24-25
微量物证是能够揭示和证实犯罪、提供破案线索、缩小贞查范围的量小体徽的物质,它通常遗留在犯罪现场、犯罪工具、作案人身上或被害者身上。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通常要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因为这些仪器是科技研发的最新成果,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微博等新兴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曝光于人们的视野之中.面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血淋淋的案例,我们为之心痛、震惊.为被害者的遭遇同情心痛,也为施暴者的残暴行径感到震惊.在我们眼里,施暴者不过还是个孩子,可孩子为什么会与施暴者联系到了一起,这不禁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试论刑法中的被害者过错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维俭 《现代法学》2005,27(3):123-128
被害者过错问题是被害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被害者过错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刑法学意义,而这一问题虽已在不同程度上被各国刑法学界意识到,并在立法中有着片段性的反映,但问题没有被系统化地认识和规制。根据其对刑事事件发生的影响力大小及性质的不同,具体被害者过错可以被分为迫发行为、引发行为、激发行为和触发行为等几个层级,并和加害者刑事责任的大小呈反比对应关系。抽象被害者过错有着与此一致的道理。在刑法及一些相关法律中确立完整、系统的被害者过错制度,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种被称作“撞炮”的犯罪活动在大中城市的街头巷尾日益多发起来。这种“撞炮”犯罪对侵害对象造成的财物损失重大,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作案分子动辄以凶器威逼、暴力伤害,极大损害被害者身心健康。“撞炮”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极大,也已引起公安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这是一种新的犯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在处理被告刑事责任过程中附带处理由人民检察院或者物质、财产、身体遭受损失的被害者针对被告犯罪行为导致的损失要求赔偿而提出的诉讼称之为刑事附带民事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除概念、意义外,还有特征、成立条件、赔偿的范围、以及其中存在的反诉问题等。本文主要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对犯罪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外又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被害者学。六十年代这门学科已经初步形成,现在又有了新的发展。把对被害者的研究从犯罪学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主张,首先是由德国法学家门德尔松在他的论文——《被害者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科学的一个新部门》中提出来的。该论文于一九六五年发表。“被害者学”被认为是犯罪学和刑事对策学的分支学科,它综合了犯罪学、刑事对策学、刑事侦察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犯罪剖绘(criminal profiling)为分析(连续)犯罪行为型态的技术,藉由统计技术分析潜在犯罪者、被害者与犯罪现场迹证等三者之间相互联结可能性。然犯罪剖绘技术应用至案件连结分析,可根据犯罪现场所遗留迹证(含心理迹证),预测/推论犯罪者之人口背景特征,并将这些案件之犯罪现场迹证系统化处理,建构成数据库,有助警察侦办连续型犯罪。经由案件连结分析所得证据,能否成为法庭上论罪之依据,在英美国家必须通过Frye法则与Daubert测试法则检验,即是否已经通过科学性检验,或同一学术领域同侪认可验证过程。因此,后续研究可朝更精确统计分析方法迈进,以提升案件连结分析数据库对于预测未发现犯罪者之准确率及其法庭证据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刑法只规定一个伤害故意,因此,当行为人出于轻伤的故意导致他人重伤结果,应当怎样处罚,不仅在刑法理论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基准,在司法实践中也是见仁见智。实施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应当属于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形态。在故意伤害的情况下,即便有被害者的承诺,由于作为伤害的社会意义并没有变更,因此,不能阻却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但是,基于被害者承诺的违法性的阻却,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成立。阻却违法性的判断,应当根据被害者处分自己身体的安全这一法益,是否具有社会相当性而进行。针对同时伤害的情况,不应认定为共同伤害。  相似文献   

12.
范兆兴 《证据科学》2010,18(1):39-52
犯罪剖绘(criminal profiling)为分析(连续)犯罪行为型态的技术,藉由统计技术分析潜在犯罪者、被害者与犯罪现场迹证等三者之间相互联结可能性。然犯罪剖绘技术应用至"案件连结分析",可根据犯罪现场所遗留迹证(含心理迹证),预测/推论犯罪者之人口背景特征,并将这些案件之犯罪现场迹证系统化处理,建构成数据库,有助警察侦办连续型犯罪。经由案件连结分析所得证据,能否成为法庭上论罪之依据,在英美国家必须通过"Frye法则"与"Daubert测试法则"检验,即是否已经通过科学性检验,或同一学术领域同侪认可验证过程。因此,后续研究可朝更精确统计分析方法迈进,以提升案件连结分析数据库对于预测未发现犯罪者之准确率及其法庭证据力。  相似文献   

13.
洪浩 《中国审判》2012,(4):38-40
刑事和解,又称犯罪人与被害者的和解(victim offender reconciliation),是指在犯罪发生之后,犯罪人与被害者双方直接协商解决刑事纠纷,其目的是为了恢复被犯罪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在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中,警方尽早介入并利用其自身专业技能进行侦查对于案件的早日侦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法律实践中,有许多案件因为没有及时报警,致使被害者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同时也会放纵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加大了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医疗机构为社会特殊主体,明确其在诊疗过程中对于原因不明伤害或死亡患者是否具有报警义务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减轻患者损失、降低社会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我国立法尚未对报警义务的主体加以普遍规定的情形下,本文立足于法律所保护和追求的社会利益,在现行立法的基础上对医疗机构是否具有报警义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微量物证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多种多样的物质。就法医鉴定而言,微量物证是指与案件有关,亦即犯罪遗留在被害者身上、现场上或罪犯从现场上带走的各种微小物质;在检验方法上,指经过前处理,只需微量的、并通过仪器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果的(PPM 级)物质或元素。鉴于微量物证范围广,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多,法医自身虽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知识产权犯罪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上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据统计,在社会经济愈来愈依赖知识产权生产和传播的美国,1997年版权、商标、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损失巨大,美国公司使用的商业软件有25%被盗版,在某些国家比例更高;1998年海关截获大量的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①我国日前发布的《中国软件产业社会环境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制约国内软件业发展的因素包括软件盗版、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知识产权犯罪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上知识产权犯罪的现状与成因 据统计,在社会经济愈来愈依赖于知识产权的美国,1997年,因版权、商标、商业秘密侵权行为在世界范围内损失了2,000亿美元1.我国日前发布的<中国软件产业社会环境调研报告>指出,我国软件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软件盗版.据调查,我国的综合盗版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软件销售额将减少39.7亿人民币,经济活动总量将减少67.76亿人民币,而销售额和经济活动总量的减少将直接和间接地损失13,170个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耗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犯罪耗费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在犯罪问题上的所有损失、浪费、开支、花销的总和。本文对犯罪耗费的涵义、理论与应用价值、不同类型、犯罪耗费的计量方法以及犯罪预防与控制的投入 -效益分析等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论述 ,并据此提出树立犯罪耗费观念、开展和加强犯罪耗费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重视犯罪预防与控制的投入 -效益分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首先指出的是,我这里使用的统计和美国的统计存在着无法比较的地方,我用的关于苏联的犯罪统计,是有罪判决的统计,而美国的统计则是根据警察掌握的犯罪数,其中通过判决的仅仅是一部分。只是刑事杀人的被害者数字的统计,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较的。1976年在苏联被犯罪者杀害的人达15,878人,美国是18,780人。按人口每10万人平均数来看,二者相差不大,即苏联是6人,美国是8.8人。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刑事犯罪方面美  相似文献   

20.
<正>把心理学分析应用到法医检案工作中,就是在现场勘验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研究、揭示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尸体上的犯罪心理痕迹,同时分析被害者此前的心理状态。 他杀现场勘验中所见的心理表现 1.1 泄愤心理 多见于种种报复杀人案。有的泄愤报复案件累及被害者多人,如全家被害;也见于杀人后对尸体进行的破坏。这种死后对尸体的破坏,尸检往往可见数量较多,且主要集中于面部、胸部、阴部等部位的死后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