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新环同志简介:男,1965年7月生,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兼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所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员等学术职务。专著《公诉权原论》38万字,获中国法学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参著《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和《刑事诉讼程序功能研究》等著作十余部30余万字。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制日报》、《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法学随笔100余篇。  相似文献   

2.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概况 2004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一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约400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陈光中主编:<21世纪域外刑事诉讼立法最新发展>;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九卷);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第七卷)>;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二卷);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十五规划教材)、<3R视角下的律师法制建设>、<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宋英辉、李忠诚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郝银钟著:<刑事公诉权原理>;邓云著:<刑事诉讼行为基础理论研究>;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郭志媛著:<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张毅著:<刑事诉讼中的禁止双重危险规则论>;张培田、张华著:<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等.  相似文献   

3.
一、2004年度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有1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约400篇。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樊崇义等著:《刑事诉讼法修改专题研究报告》、《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第七卷)》,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二卷)》,陈卫东主编:《3R视角下的律师法制建设》、《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宋英辉、李忠诚主编《刑事程序法功能研究》,卞建林主编《刑事证明理论》,郝银钟著《刑事公诉权原理》,邓云著《刑事诉讼行为基础理论研究》,汪海燕著《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郭志媛著《刑事证据可采性…  相似文献   

4.
<正> 王桂五同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最近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职能论(法律监督论)、程序论、组织论和管理论五编,章节浩繁,蔚然大观,是迄今所见第一部全面研究具有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创始之作。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检察制度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直至1978年检察机关得以恢复并重新获得发展之前,成绩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概况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刑事执行法学的研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理论研讨热烈而富有成效的展开.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刑事执行法学的论文有200多篇.出版的专著有:葛炳瑶主编<依法治监论>、王利荣著<行刑法律机能研究>、夏宗素、朱济民主编<中外监狱制度比较研究文集>以及由中国监狱学会和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政策国际中心合著的<中加矫正制度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证明责任是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对证明责任的规定存在不足,而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此予以了补充和完善.本文拟以新旧《刑事诉讼法》为对象,就相关刑事证明责任的规定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刑事法学,即研究有关刑事法律及其运用之科学,其内容可包括与犯罪有关的所有相关学科,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等。本来,早在作为刑法学正式诞生标志的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刑法思想和刑事诉讼法思想是合为一体的。后来意大利刑法学家龙勃罗梭引入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创立犯罪学,扩张了刑事法的研究领域。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更是首次提出全体刑法学的概念,确立了包括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刑罚学、行刑学在内的大刑法学研究体系。但是我国法学界基本上没有借鉴这种研…  相似文献   

8.
陈卫东  刘计划 《法学家》2006,10(1):97-101
一、研究概况 2005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基础理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据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发表的刑事诉讼法学论文、文章达千余篇.出版的学术著作和教材主要有:陈光中主编:<刑事再审程序与人权保障>,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0卷);樊崇义、史立梅、张中、朱拥政著:<正当法律程序研究--以刑事诉讼程序为视角>;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9卷);徐静村主编:<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3、4卷);陈卫东著:<程序正义之路>(第一、二卷),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陈卫东主编:<律师执业概论>,陈卫东、谢佑平主编:<证据法学>;何家弘主编:<刑事司法大趋势--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王敏远主编:<刑事诉讼法>;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著:<外国刑事诉讼法>;宋世杰著:<刑事审判制度研究>;陈瑞华著:<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第二版);孙长永著:<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左卫民主编:<简易刑事程序研究>;张军、郝银钟主编:<刑事诉讼庭审程序专题研究>;周长军著:<制度与逻辑--刑事诉讼机制的转型分析>;刘涛著:<刑事诉讼主体研究>;刘计划著:<中国控辩式庭审方式研究>;方金刚著:<案件事实认定论>;彭海青著:<刑事诉讼程序设置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徐鹤喃 《人民检察》2011,(24):47-47
作为“小宪法”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无疑是本年度重大法制事件之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刑事司法制度有望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站在《修正案(草案)》的起点上,放眼检察制度与实践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制度与实践交织发展的现实画面。如何在其中让基本的程序理念与要求更加明晰,是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科学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诉权理论产生于民事诉讼法学,但从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内在关联来看,诉权理论也可成为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之一,刑事诉权与刑事审判权仍是构成刑事审判制度的两个基本要素。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提上立法日程之际,运用刑事诉权理论来分析我国现行刑事审判制度中的一些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在现行审判制度下,诉权不能主导审判进程,诉权与审判权关系失衡。正视这些问题,运用刑事诉权理论指导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强调诉权保障理念,才能真正理顺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郭春涛 《中国司法》2007,(11):15-18
目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这项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自不待言。正因为此,法学理论界,包括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学者,也包括从事应用法学、部门法学研究的学者,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和精力进行《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也纷呈迭出。但其中,鲜有系统地涉猎司法行政工作的成果。作为司法行政理论研究工作者,笔者就《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司法行政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一名研究者的视角,认为《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司法行政工作有六个方面的问题,即律师制度、司法鉴定、刑事和解、刑事执行、法律援助、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限于篇幅,本文仅涉及刑事执行,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正《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于2013年1月生效实施。本次修改总体上强化了检察职能,增强了法律监督的方式与途径,给检察机关刑事抗诉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条件更加细化,尤其是增加了单纯程序违法可能影响公正裁判时检察机关即可提请抗诉这一规定。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刑事抗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6):125-126
专论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完善我国刑事 诉讼制度之探讨 —兼论检察权在诉讼制度中的配里与完善徐汉明(1.3)论刑事证据的性质、功能及其可采性倪培兴(2.3)中国死刑控制的程序困惑及其出路 —以死刑复核程序为中心赵秉志王超(3.3)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实证研究方法 的意义—兼论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使用 樊崇义夏红(5.3)犯罪客体—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 —从价值与规范的相互关系中重新审视“犯罪客体理论” 杨兴培(6.3) —兼谈对我国共犯形式客观说之反思任海涛(3.41)论悔罪王立峰(3.50)论刑事政策(学)的若干问题卢建平(4.…  相似文献   

14.
尽管检察环节的律师辩护权对于整个刑事辩护至关重要,我国司法改革也在不断致力于保障和完善律师的刑事辩护权,但是相关制度的出台并未能根除刑事辩护律师执业中“的三难“”、五难”问题。◇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的体现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六机关《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我国律师在刑事诉讼检察环节的辩护权主要反映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会见权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体现了如下几点可喜的变化和进步: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逐渐从注释法学转向理论法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检讨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富有创见的新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引入为刑事诉讼法学注入新的活力;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仍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2012年3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一章,规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必要程序及处理方式,为检察刑事和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支持。检察刑事和解即审查起诉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切实有效地对我国现有社会发展条件下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行为的现实状况以及特殊性给予必要的法学建构意义上的客观回应,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专门性地在制度建构角度增设了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章节.最新版本的《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利,以及指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审判环节的客观性法律实践工作过程给予了相对充分的原则性约制与规定,新《刑事诉讼法》在有效实施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完善,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性人权权利的客观性实践约束进程中发挥了极其充分的现实助力作用,本文将围绕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之有关问题展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一、1999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概况 从总体上看,1999年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对刑事诉讼法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二是司法制度改革问题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三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制度的研究探讨有所前进;四是对建国50年来刑事诉讼法学创建与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成果,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展望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繁荣与昌盛。...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回应检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求、把握学术取向、探讨法学期刊的办刊规律,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创刊20年暨出版100期之际,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了以"检察·学术与法学期刊"为主题的座谈会。座谈会由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书记石少侠、院长胡卫列主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孙谦副检察长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学报》主编徐鹤喃教授对20年的发展和办刊情况作了简要回顾。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知名法学期刊、检察实务部门以及学院教师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座谈,就检察理论研究,法学学术研究、法学期刊定位、办刊规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对《学报》的发展建  相似文献   

20.
高一飞 《河北法学》2007,25(7):186-189
人民检察院对简易程序的监督作为对刑事审判监督的一部分,因简易程序的特殊性而具有其特殊的实践意义.但是现行法律对简易程序中检察制度的规定还不完善,应当改革.一是要将其对简易程序的启动决定权改为建议权;二是检察机关在简易程序中也不能进行全部案卷移送,而要遵守《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的规定;三是检察机关应当参加简易程序案件审判的出庭;四是应当赋予检察机关的程序变更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