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更清楚地显示出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来自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表明,在80年代世界经济增长的总量中,科学技术的贡献为50%左右。在日本,这个比例为62.9%,在法国和意大利已逾70%。大量事实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科学技术典范与科技政策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确实突然出现了。但是,它却受着经济、社会、政治诸种因素极大的制约。在与近代社会形成的同时,科学技术繁荣的中心,就过渡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并与经济繁荣形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高低.科技强国,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共识.因此,如果不能尽快遏制科技界的腐败现象,势必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我国要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就要在经济建设中下决心实现战略思想的转变,将我国国民经济由扩大外延型转移到扩大内涵型的轨道上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使科学技术进一步面向经济建设;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逐步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同时要为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以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科技项目立项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有关机关和相关市场主体按照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的应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以及自身对科技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立法概况及立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本文试图对我国科技立法的情况作一概述,并对我国科技立法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作些探讨. 一、我国科技立法概况新中国的科技立法,可以溯源于延安时代.当时的中央苏维埃政府曾在科技立法方面作了有益的初步尝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头17年间,在有关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的奖励、科学技术试验的管理、科学仪器的生产供应、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制定过一些法律、法规.但嗣后的10年中,整个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科技法制建设同样在劫难免.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科技风险.在风险社会中完善的科技法律责任对科技社会法律治理、科技法律体系化建设、传统法律责任体系突破、科技强国建设以及科学技术标准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现有主要科技基本法律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行科技法律责任体现为三大传统法律责任的综合,且其中行政法律责任占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世界经济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关系中日益升值。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成为海峡两岸应对挑战、谋求发展共同面临的战略问题。在两岸知识产权界合作和努力下,由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和台湾政治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学术交流研讨会”及相关交流活动,于今年5月29日至6月6日在台湾举行。  相似文献   

9.
段瑞春 《科技与法律》2009,77(1):13-14,16
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回顾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伟大里程,意义重大。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交互作用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大成功实践,是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运用科学技术基本法及相关法律的强大武器,大力促进、引导、规范和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为推进中国特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0.
潘妍 《电子知识产权》2007,(5):13-13,15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能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版权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是鼓励和保护智力创新、科技创新、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世纪之交,“创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刑事科学技术作为公安机关维护治安、打击犯罪的强有力武器,同样担负着创新的重任.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我们必须勇于创新,在由“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浪潮中,顺应潮流,乘势而上.1 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创新”作为学术术语最早出现在经济学领域,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就是创新.“创新”概念的提出,不仅对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直接导致了技术创新经济学的诞生和兴起.  相似文献   

12.
<正> 首届全国科技法学和科技法制建设理论讨论会于1990年5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法制局局长孙琬钟同志、国家科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北京市科委等国家机关的负责同志,以及北大法律系、社科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科技法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西安交大技术经济法律研究中心、成都科技大学科技经济法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烟台大学法律系、宁波大学法律系、海南大学、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北京市专利科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13.
一、科技投入总体水平 《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全国研究开发经费应当占国民生产总值适当的比例,并逐步提高,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全国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具体比例,由国务院予与规定。”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关于科技投入总方针、总目标的表述和规定,它表明国家对科技投入非常重视,集中地体现了国家意志。 1.科技投入和科技投入总体水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以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模式,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并重塑了社会生活的面貌。如动力学原理的确立和蒸汽机的发明使大规模的铁路运输成为现实,从而革命性地促进了商业贸易。便利的交通条件又为人们的流动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打破人们由于长期居于一地而形成的保守心态。而人们对更安全、快捷的运输工具的渴望则又推动着运输科技的创新。可以说,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刺激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经济与社会三者的发展紧密联系、互相依…  相似文献   

15.
霍宪丹 《证据科学》2013,(5):587-591
一、背景 以司法鉴定为主导的证明活动,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为和谐社会及人类文明奠定真实之基的重要保障.司法鉴定活动,是综合集成地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为司法审判提供证据支持的科学技术活动,司法鉴定活动本质上涉及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介入与支撑,而科学技术本身门类众多、复杂.因此,司法鉴定科技支撑体系(或证据科学技术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前沿性的证据系统工程.分类号:D91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26(2013)05-0587-05  相似文献   

16.
<正> 法律作为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社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最佳效能的发挥,既有赖于系统内各部分与整体的和谐发展,又需要整体与外部因素相协调。法律与经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科学技术的协调便属系统外部的协调。在社会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法律与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研究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法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它对一个国家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保障、协调社会正常运行的法治体系,如何更好地规范解决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科学技术在现阶段发展越快,它对法律、制度的需求就愈加强烈.我们都知道,科技创造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劳作,它不仅需要巨大的脑力付出,还常常伴随着长时间的体力消耗.  相似文献   

18.
科技秘密属于国家秘密,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秘密.根据科技保密法的规定,凡属国家批准的发明,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属于保密的技术诀窍和传统的工艺技术,包括化学配方、工艺流程、设计图纸、管理方法等,都在科技保密的范围.所谓科技秘密是指国外(或境外)没有或国外(或境外)虽有但系保密的科学技术信息.它具有实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不被公众知晓,由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科学技术保密项目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不同密级的保密项目的使用范围,都有法定限制界限,而报请有关行政机关审批和备案.  相似文献   

19.
<正> 这里需要提到,由B. B.拉普捷夫领导的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室根据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部1969年9月9日的决定,曾经会同乌克兰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法律问题研究室于1970年起草了一个苏联经济法典基本原则(草案)印发有关机关和企业征求意见,并于1973年3月由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所属全苏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会管理问题委员会法律部和苏联科学院“国家、管理和法律发展规律”学术委员会国民经济领导法律问题部。联合举行了一次有许多法学家和各经济部门实际工作者参加的讨论会,与会者对法典草案有持肯定态度的,也有持否定态度的,有的人还提出了一些对经济法规采取其他整理编纂办法的建议。但是,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1975年6月25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拟于今年10月下旬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创新、转型、国际化的科技政策与法制",由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主办,江苏省无锡市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