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方 《法学论坛》2007,22(1):124-129
朱熹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天理说是朱熹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德礼政刑、刑以弼教的德刑观;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观;任贤使能的人治观构成其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朱熹法律思想是对孔子以降的儒家法律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其法律思想具有革新性和经世致用性,对后世的法律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夏淑云  张美琳 《中国法律》2008,(3):41-42,109-111
[德主刑辅]思想是儒家法律思想与其他法律思想的有机融合。在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中.它一直作为主流法律思想被历朝历代所沿袭.决定着封建时代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并成为历代统治者[安人宁国]治国方针的思想基础,它对於维护统治秩序.理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保证封建国家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步入宋代,进入了我国最讲究法律的一个朝代,中央集权下的分权制衡成为这一时代法律最显著的特点。整个政权,从皇帝到县令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权制衡的体系,权力的分派与相互制约,导致权力一步步向上集中,牢牢的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不仅是行政,司法、财政以及军事等方面都体现着分权制衡的时代烙印。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到司法,从审理到判决,分权制衡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巩固这一制度,宋代页进一步强化了监察制度,但是最后监察制度本身也采取了不断的分权制衡。这样做的结果也导致出现了诸如"效率低下、指挥不灵、官职杂乱"等许多问题。由此看来,宋代法律分权的目的还是为了集权,集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4.
南朝梁、陈至隋朝期间,被称为"蛮夷之地"的岭南地区的发展程度比江南地区落后很多,而生活在岭南地区的俚族人民法制观念淡薄,无视封建法制,不愿受封建法律的约束。但是,通过分析史料可以得出,被称为"圣母"的俚族首领——冼夫人,与以往的少数民族酋帅有很大的不同,她在治理岭南期间能自觉遵守封建法制,充分重视法律制度对于地区治理的重要作用,洞悉法理,维护封建法制的尊严。因此考究冼夫人的法律思想源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试就冼夫人的法律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之一,主张"出于礼即入于刑",他虽然在宣扬封建的礼义道德、残酷镇压人民反抗等方面同曾国藩、李鸿章一脉相承,但在对外关系上,主张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反对丧权辱国,稳定西北边疆,捍卫国家统一的法律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秦杰 《法制与社会》2012,(8):155-156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的作品,它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不仅详细的描写了当时上层家庭生活,同时也展现了封建宗法统治下的社会。仁者看仁,智者看智,今天,我们在欣赏《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从中看到我国的封建法制。本文将比照我们现代法律的体系,系统阐释《红楼梦》中与司法和民法中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相关的法律现象。把封建社会封建文人著作中的封建法律与现代法律对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古代封建法制对人们的束缚。而且这样会使我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多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7.
司法是依法裁判纷争的法律制度,其本质特征在于法官的法律理性;而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是通过选举决定政治权力具体行使主体的政制安排。司法与民主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司法的特性决定了它与民主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就是彼此没有关系。除此等无关系外,司法与民主之间还存在两种人为关系:一是民主主宰司法,二是司法制衡民主。前者实质上是司法被民主工具化,是专制民主之产物。后者最早实践于美国,它是人类防御民主多数暴政的宪政设计,是人权保障的必然选择。就我国而言,当下应在努力推行民主的同时坚持提升司法的法律理性,使司法不受制于民主民意,至于司法制衡民主那还为时尚旱。  相似文献   

8.
<正> 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举办的《1997:香港与内地的法律关系》研讨会于1995年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法学楼举行。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共举行了4场专题讨论会,报告主题共14个,内容涉及两地的司法、行政、民事、刑事和国际法等法律领域的关系及其比较研究。在研讨会上,肖蔚云教授就“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的司法关系的演讲中认为,“九七”后香港与中央及内地的司法关系是一种新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2)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终审权:(3)属于中央管辖和解释的事项,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无权管辖和解释(这主要指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除非得到中央政府的授权。接着,他分析了“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司法关系的性质与内容,探讨了两地“九七”后司法协助应当遵循的原则、方法和途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12,(2):6-6
法官和律师,是现代司法职业共同体的两个基本支柱,一个居中裁判案件,用知识、经验和品德,维护法律的尊严;一个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用精巧的技艺和勤勉的精神,最大限度地争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官和律师,其分工不同,但都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维护者。一个良好的司法体制之中,司法官员和律师能够互相尊重,按照程序正义的法律规则,共同完成司法活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共同塑造司法的公众形象。因此,法官和律师相辅相成,是司法活动车之双轮、鸟之双翼。  相似文献   

10.
革命时期谢觉哉就对肆意践踏人权的极左暴行进行持续深刻反思,指出其“名为革命行动、实为封建暴行”.1959-1965年担任最高法院院长期间,他执着坚守保障人权信念,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基本原理,提出“政治敌人也是人”、“社会主义时期法律不会消亡”、“保护公民权利是社会主义司法的根本任务”等论断,提倡依法司法和审判讲理,努力把急速群众化、政策化和情绪化的司法工作,扭向专业化、法律化、理性化方向,形成了以法律理性规制和融合政治激情来保障人权的司法思想,对当前我国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人权事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晓峰 《法律科学》2004,22(1):56-73
所谓请求权竞合 ,系因同一生活利益同时为不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所涵摄 ,从而引起的数个具有不同客体、不同规范目的的责任关系的竞合。作为民事权利体系之枢纽的请求权概念 ,一方面对其所包含的“给付”究指法律关系内容意义上的给付抑或客体意义上的给付不加区辨 ;另一方面 ,以权利人指向国家的“司法保护要求权”作为请求权的本质属性 ,对实体法学、诉讼法学均产生错误影响。由其目标功能所决定 ,诉讼标的在结构上须同时包含“责任关系”与“接受权内容之主张”两重要素。在责任竞合情况下 ,可以利用“诉之利益”达成纷争解决一次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对法院的司法裁判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它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影响法院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并与社会经济、文化及法制环境密不可分。相应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加强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司法创新,强化司法宣传,优化司法环境,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等都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司法公信力将对司法工作、政治体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它是法官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维护司法权威是所有法律职业者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杨增新治新17年间,形成了自己的统治思想,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思想也是及其丰富的,他在司法机构的变革、诉讼审判、狱政改良、司法教育方面的思想,都有一些积极的思考,本文就拟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杨增新的司法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圣人之一的柳下惠,其法律思想可以概括为:维护"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制度;严"礼"慎祀,明察秋毫,严明执法而不拘泥于法;宽仁爱人,重民施教的朴素民本主义思想。他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法律事实的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建军 《法律科学》2004,22(6):43-52
法律与事实存在着相对的区分。法律事实有别于哲学上的事实、生活事实、制度事实,它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二重属性及规范性、具体性等属性。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演变的事实。站在司法裁判的立场上来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所规定的,被法律职业群体证明、由法官依据法律程序认定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6.
法官的司法能力和素养是指法官在司法活动中应当具备的认识、了解、分析、解决或确认与法律关系密切的事实纠纷和性质的"基本功"。法官通过主体的智慧和良知能动地执行法律,具有超越特定模式的艺术品质,这是任何机械力量所无法企及的。从司法实践看,尽管一般社会舆论对于司法的公信力尚存期待,但对陈燕萍、宋鱼水、詹红荔等模范法官所做的司法裁判却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感。司法过程中,法官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17.
一、2005年司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任务2005年司法行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宣传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明年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开展此次运动是当时巩固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维护革命秩序的要求,成绩很大。但是由于对旧法观点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思想未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予以全盘否定,对新中国后来的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回顾、总结此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处理法律的阶级性与普世性、司法与政治、司法官职业化与司法大众化以及司法程序化与司法便民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当前进行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以"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原心定罪"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法律儒家化的过程。本文以此为着眼点,剖析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博弈与和谐:穿行于法意与民意之间的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马克思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托克维尔2008年上半年,许霆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纵观这则事件的内容本身,涉及到的是民意与司法之间的关系问题。但透过其表象,我们感受更多的则是现代司法所面临的两难困境:面对民意所施加的巨大社会压力,一方面如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