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法学目前的现状分为三种,或者说有三个知识谱系。第一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门技术,这可能是当下中国部门法学一个主流的架构;第二个谱系把法学理解为一套价值体系,是一套价值;第三个知识谱系是把法学作为知识体系。这三个谱系的法学各有其价值和意义,这里我以一个编辑和教书人的双重身份,对中国当下的法学知识形态进行了阅读,阅读是个性化的,包含了对与错。我认为,中国的法学应该是多元的,它是中国法学繁荣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个具有独立性的理论创新过程,有其内在逻辑法则。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准确认识中国的独特国情是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深刻揭示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其逻辑内容;立足群众实践,集中全党智慧是完成这一过程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天津,有这样一个企业,它有口皆碑;在安防,有这样一个企业家,他用奋斗来实现理想,这就是戴林和他的天地伟业。十六年,从十几平米的简陋办公室到50000平米现代化产业基地;十六年,从一个人白手起家到目前员工近800人;十六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国内安防小字辈到获得中国安防十大品牌和安防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4.
罗超 《刑警与科技》2013,(19):104-104
<正>有许多人说,如果将中国安防产业发展历程聚成一个缩影,就是《中国公共安全》杂志出刊史,这是一个高度的肯定。作为一名编辑,很荣幸在杂志社历经中国安防的点点滴滴,这其中的收获总是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倍感欣慰。客观来说,中国安防的历史是靠各种积极因素综合推动与谱写,所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力,实际上是时代造英雄,英雄推动历史。1993年,之于中国安防,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安防发展的萌芽阶段,在珠三角以及福建地区已经有部分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安防,  相似文献   

5.
《中国律师》2005,(11):5-7
“中国律师论坛”从新世纪之初走来,从律师民间走来,由小到大,由影响甚微到声名卓著,一路行来,一路风光无限。值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在天津开坛之际,本刊特对历届论坛作一回顾,以传承论坛的宗旨:这是一个优秀人才汇聚的地方;这是一个先进经验交流的地方;这是一个前沿思想碰撞的地方;这是一个法律文化展示的地方。同时,第五届论坛收到了550篇论文,为略慰与会律师们踊跃发文的热情,本刊选登了部分论文的论点摘要。  相似文献   

6.
<正>很高兴再次访问中国,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北京,到北大法学院及北大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出席这样一个会议。我要为您,叶静漪教授能够在中国举办这样一个会,表示祝贺。我希望这只是中国与西方、与美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交流联系的一个开始,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机会,因为这样的交流联系对于中美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以及建立有效的国际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劳工标准的理念非常重要,在概念上它亦新亦旧。它发端于19世纪,当时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建立法治社会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92年春,乔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的报告中,将邓小平同志丰富的法制论述概括为“建立法制社会”的思想,并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笔者以为,这个概括和评价具有启迪意义。思考和探索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这是面临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家们的头等大事。因此研究邓小平同志法制思想的精髓,是我国当前法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张磊  赵志坚 《法制与社会》2010,(17):287-288
在五四"新青年"面前,摆着内忧外患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半殖民地位,由此中国必须争取主权的独立;二是中国的半封建性质,由此中国又必须争取维护人权。但主权与人权何者更加优先,却是一个问题。"新青年"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个困境。当今中国依然面临着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新青年"们思想的延续,因此有必要梳理新青年在这方面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 立法,是一个国家的内政;立法权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聘请外国人参预立法,为中国起草法律草案,这是晚清半殖民地国家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 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一个风雷激荡的大变革时代。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法制亦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性的时代转型。深入探究这一进程的法律特征、历史规律及社会意义,对于进一步把握当代中国法制变革进程的基本走向,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我们高兴地看到,由公丕祥教授主编的《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卷)——“激荡的法制变革浪潮”(以下简称《进  相似文献   

11.
郭道晖 《现代法学》2007,29(1):44-47
<正>我写过或讲过几次“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是早些年就提出的问题,至今为什么还作为问题提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邓正来教授的专著《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发表,使这个问题大大加热升温。我想这固然与他深层次的独到思考发人猛省有关,恐怕还意味着中国法学已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任务只有产生任务的历史条件业已成熟,才会提出。这也是他的专著由此应运而生并得到强烈反响的客观缘由。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中国法学发展的十字现象当我们向境外的学者介绍研究中国的社会科学议题的重要性时,可能会被询及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当前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成果,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为什么我们还要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社会科学议题?其实这是一个问错了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不高,与是否要研究中国的社会科学议题是两回事。我们可以凭借着世界上各种前沿的专业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而不单纯仅是将中国社会科学界研究中国的社会科学议题所获致的成果作为具有原创性价值的学习对象。值得注意是,如果在境外得以说明问题的理论与方法,被证明出在中国的环境下却未必一样适用时,这就说明了该理论或方法的局限性,而单就这一点本身,中国的社会科学议题就已经给世界学术界带来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按照对行政、司法机关分离的理解,法国的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由行政法官完成。这是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双轨制的结果。法院双轨制是法国法律制度的基石,这与中国的法院体制截然不同。在中国,存在单一的法院体系,在每一个法院内部设立不同的审判庭,分别承担着不同性质的司法审判职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法制建设的思考 ,经历了一个从以西欧社会为背景的研究到晚年关注东方社会法权关系转型变革的转变 ;列宁的历史性贡献之一 ,在于他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半亚细亚”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的法律发展作出了艰辛的创造性探索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具体的法制实践结合起来 ,力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之路 ;邓小平探讨了人治到法治这一法律革命进程的内在规律性 ,建构了一个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司法现代化的形式合理性表征 ,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以司法现代化为视角 ,考察 2 0世纪中国司法独立的百年曲折历程 ,勾勒近现代中国司法独立思想的形成与确立 ;从清末变法修律这一司法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探讨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发端及其得失 ;分析其内在矛盾及其制约因素。当代中国的司法独立历经了勃兴与衰落、反思与改革、重构与进步的艰难发展历程。透过这世纪沉浮 ,折射出司法独立的思想与制度变迁脉络 ,从而揭示这一变迁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王勇 《现代法学》2006,28(6):59-62
一我们大体上都熟知的知识界经久讨论的两个问题构成了本文的分析对象,一是我们当下所面对的中国处于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如何在微观乃至中层的意义上考虑规则和制度的建构问题?这是重组中国的重要的知识努力;另一个我们始终沉溺其中的话题是那个肇端于19世纪40年代,并且以不同的面相出现在150多年来中国思想界的问题———如何认识中西关系并反思一个定义中国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讲,后者构成了定义和解释前者成绩的深层知识资源,但或许这只是思想界的自我想象,规则和制度的立法者仿佛并没有深刻意会这一点。也就说在解…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目前的依法治国是中国特有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 ,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这一时期的依法治国只能采用渐进的方式 ,谨防欲速则不达的法治浪漫主义 ;在依法治国的途径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先从国家政权体制外的基层组织的依法治理活动抓起 ,然后再从体制外到体制内、从下到上逐层推进 ;在依法治国的动力方面 ,中国不存在一个“中产阶级” ,而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此 ,依法治国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晚清官员的司法独立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9世纪末 ,中日甲午海战的惨败 ,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进一步投入更加愁云密布、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但也正是这无情的现实 ,激励了更多的有识有志之士愈加深刻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更加强烈急切地寻求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道路。于是有了维新运动 ,有了法律改制。清末民初中国法律改制其实是整个社会制度变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司法独立只是法律改制过程中所表明的一个方面的思路。虽然当时的法律改制在某种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结果 ,否则也不会有现今中国的法律制度 ;可是这种改制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 ;否则我们也不会在百年之后旧话重提。张从容的文章给我们较为具体系统地描述了一个历史画面 ,它深刻地提示我们 ,早在百年之前我们的前人所探讨的问题 ,至今还没有解决 ,尽管中国这一百年来的确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跨越时代的历史进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不是什么新问题 ,而是一个一百多年的老问题。我们必须承认 ,在某些方面中国依然如故地站在历史的起点 ,并没有前进。难道这个问题真的没有办法解决 ,难道我们真要将这个问题再次留到百年以后吗 ?但无论如何 ,还是必须继续探讨 ,因为这是一个不能不探讨的问题。现今中国如果不能在司法独立的问题上获得突破 ,所谓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到此为止 ,未  相似文献   

19.
猫眼网友大别山之鹰: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成了连杀四人的杀人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悲剧啊!这个小人物所酿成的悲剧震撼了中国,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关注着王斌余,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这个小人物的生死表示深刻的焦虑和忧伤;赦免王斌余、营救王斌余的呼声铺天盖地地在网站呐喊出来。2005年9月,刚刚从“超级女声”的狂醉中清醒下来的中国,几乎以同样的激情念叨起王斌余的名字……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呼吁对王斌余的救助,因为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都看到了王斌余的无助、绝望,看到了他身后有一亿个生命和灵魂正经历着类似的生存经历……这的确是一个悲剧,它…  相似文献   

20.
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只了解一个国家的人 ,实际上一个国家也不了解。”“因为不考察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区别 ,是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1〕依照这一说法 ,如果只了解中国犯罪构成理论 ,实际上连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也不了解 ,因为不考察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其他国家犯罪构成理论的区别 ,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但是 ,在将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国外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时 ,有人会抱优越感 ,认为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完美无缺 ;有人会持自卑感 ,觉得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错漏百出。而要对不同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真实”的比较与“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