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列入立法规划,笔者就国家赔偿法涉及检察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立法建议。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应把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赔偿法在实施以来,暴露出了大量问题,其中国家赔偿的范围是一个重要方面,而立法赔偿又是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实施现状,论证确立立法赔偿制度的原因和条件,并提出具体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确立了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多年来各级法院审理了大量的赔偿案件,应当说,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良性的社会和法制环境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赔偿法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反映出来,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是“口惠而不至”。尤其是司法赔偿程序中的确认问题,成为国家赔偿的“瓶颈”,是国家赔偿法执行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晓云 《中国审判》2013,(12):32-35
<正>自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订以来,各地法院积极应对国家赔偿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调研力度,创新审判机制,改革亮点不断涌现,实现了国家赔偿工作科学发展。湖南:着力保障诉权,破解国家赔偿"立案难"修正的国家赔偿法亮点之一就是取消了违法确认程序,畅通了国家赔偿请求渠道,但实践中案件上升情况并不明显。以湖南为例,2011年同比上升仅为3.6%,2012年为-24.49%。  相似文献   

5.
薛冰 《法制与社会》2010,(36):154-157
国家赔偿的范围是国家赔偿法的核心。本文就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赔偿的范围问题,从实定法的层面对现行行政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反思。对当前行政赔偿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行国家赔偿法在确定行政赔偿范围的标准、规定行政赔偿范围的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赔偿范围狭窄问题的可行方案,对于完善国家赔偿法,充分实现国家赔偿的立法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应否纳入国家赔偿的问题已经有较多的论述。我支持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由国家赔偿。本文主要论述公共设施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的必要性。最后对其现实可行性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对于公共设施损害赔偿责任以外的其他方面的问题本文不再涉及。  相似文献   

7.
一、45年磨一剑:国家赔偿制度探索的峥嵘岁月记得八年前笔者刚到赔偿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谈到我国国家赔偿的历史时,一位资深法官告知: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损坏东西要赔就是国家赔偿。若从那时算起,我国国家  相似文献   

8.
阎妍 《行政与法》2010,(5):100-103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问题既是一个有待深化的理论命题,也是困扰着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从公有公共设施的概念界定出发,反思我国当前关于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问题的理论及制度,建议通过完善《国家赔偿法》的方式将公共设施侵权损害纳入国家赔偿责任范围。  相似文献   

9.
孙璐 《法制与社会》2011,(10):248-249
现如今,国家赔偿制度在现代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法国是世界上国家赔偿制度最早确立的国家,也是该制度发展最快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尚处成长阶段,借鉴法国的国家赔偿制度,无疑对尚处成长阶段的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江必新 《中国审判》2013,(12):12-16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历经了两次修订,并经过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国家赔偿还存在诸多难题,需要司法部门共同推进,以实现立法初衷。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就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国家赔偿工作新局面提出了高屋建瓴的见解;而来自全国各地法院的审判实务专家、资深学者以及执业律师,则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对完善国家赔偿制度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对完善国家赔偿审判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国家赔偿制度从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分化发展而来,二者有着共同的法哲学基础,联系紧密。在学理上,对于国家赔偿责任究竟属于公法或者私法责任性质,未有定论;在国家赔偿实务中,对于国家赔偿法与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关系,尚待厘清,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关系梳理、法哲学基础比较、法律性质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的角度深入探讨国家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赖梁盟 《法学杂志》2007,28(2):82-84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履行赔偿义务.国家赔偿的意义不是财政意义上的赔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赔偿;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赔偿,就不应该让受害人受到经济损失.既然法律是天平,国家不能吃亏,受害人也不能吃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文章称“国家赔偿法”或“本法”)自1995年颁布以来,经历过两次修订:2010年完成第一次修订,因本法立法价值在此次修订中发生大幅调整,法律条文大幅修改,故称之为“大修”;2012年完成第二次修订,因此次修订前后变化不大,故称之为“小修”.小修仅是本法对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定作条文编号匹配之需要而作的调整,不涉及实质内容的变化,因此不是文章讨论范围.文章所称“演变”指大修前后的改变.国家赔偿法大修前后均以“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三块部分为框架,以“赔偿范围”、“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和“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四条路径为逻辑来架构的,因此文章采取“四路径对应三部分的比较”的方法来对本法大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宪法的基本要求,从公平正义的原则出发,从保护相对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完善国家赔偿中的精神赔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在分析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赔偿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家赔偿中的精神赔偿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5.
赔偿标准过低,是我国《国家赔偿法》亟待弥补的缺陷之一。针对国家机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国家赔偿标准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建议借鉴民事赔偿标准,坚持以补偿性赔偿为主,惩罚性赔偿为辅的赔偿原则,提高对人身权损害国家赔偿的具体计算标准,完善我国《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6.
李群星 《中国审判》2013,(12):20-20
<正>合并审理国家赔偿案件与民事侵权案件的受案范围应限定在多因一果的情形。即涉及引起行政赔偿、刑事赔偿、非刑事司法赔偿、民事赔偿的事实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共同作用造成损害结果的发生。建立合并审理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国家赔偿责任依民事侵权理论产生,导致审判实践中国家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多因一果的情形下,可能同时引发民事侵权案件、行政赔偿案件、刑事赔偿案件以及非刑事司法赔偿  相似文献   

17.
王太高 《检察风云》2008,(22):24-25
1994年5月12日颁布、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赔偿法,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史上继行政诉讼法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第一次以专门法的形式规定国家同个人一样,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这意味着国家在向公民兑现宪法基本权利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国家责任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备.然而从国家赔偿法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立法本身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是国家为自己行为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失予以弥补的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对于国家赔偿的行政、刑事程序、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但在归责原则、外部监督制约机制、赔偿范围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缺陷。值此《国家赔偿法》修改之际浅谈本法的完善,以期切实维护利益损失方的正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郭修江 《特区法坛》2002,(71):35-37,33
《国家赔偿法》实施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理论界和司法界对《国家赔偿法》都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并提出尽快修改《国家赔偿法》。然而,笔者认为,将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中的问题,全部归昝于立法的不足是不公平的。许多问题是出在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是没有把《国家赔偿法》已经规定的内容认真地落实于司法实践。笔者十分赞成修改《国家赔偿法》,尤其是有关违法归责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违法确认、赔偿范围等问题,必须从立法上彻底解决。但是,法律的实施效果,除了立法之外。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获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赔偿法中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赔偿义务机关的确立;二是赔偿数量的标准。这两个问题直接涉及到行政赔偿存在的实践价值。我国采取的是谁侵害谁赔偿的原则,即侵权主体与侵权义务机关相一致,由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或实施侵害的公务员所在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这体现了对侵权者的经济惩罚,有利于依法行政。国家赔偿计算标准,是国家赔偿法所确定的根据损害程度确定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