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以“兵谏”的方式突然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进程中,由于蒋介石在南京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又引发了东北军内部兵变的“二二事件”。能否正确处理这两个突发性事件,关系到中华民族分裂内战或团结抗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3日凌晨,张学良将军发出“文寅电”,并请刘鼎电告中共中央,诚邀周恩来速来西安,共商大计。14日,中共中央告知张学良,周恩来先由保安去肤施(今延安),张学良要刘鼎16日去肤施迎接。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于1936年12月25日自西安送蒋介石到洛阳,26日到达南京,一下飞机就被幽禁在北极阁宋子文公馆。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从此,张学良失去了自由,遭终身监禁。长期的囚禁生活,使张学良耗去了青春年华,但却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1 自1936年12月到1947年,国民党军统局和蒋介石一直派特务刘乙光看守张学良。刘对张监守得特别严,将张所在地划为禁区,与外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在这项事变中,蒋介石丢尽了领袖体面,而且在从临潼华清池翻墙出逃中跌伤腰骨,事后回家乡浙江奉化溪口治疗休养三个多月。因此,1936年12月12日对蒋介石来说,是个灰暗的日子。一提到这个日子,他就怒形于色。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就此一去不得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旋即遭到蒋介石的扣押,开始了长期的被囚生涯。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被转囚至蒋介石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镇。1月29日,于凤至到来后,两人又被迁至山陡沟深的雪窦山中国旅行社,由一批精干的军统特务严加看管。  相似文献   

7.
由于"肤施"和"延安"两个地名大致表示同一地区,在党的文献中的使用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如关于1936年12月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会晤事件前后对这两个地名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逼蒋抗日的方式,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张学良将军以民族利益为重,置个人生死毁誉于度外的高风亮节,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然而,作为千古功臣,其思想发展确实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1 张学良自幼既受到封建儒  相似文献   

9.
远亭 《新湘评论》2007,(12):62-6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71年过去了,我们重读张学良将军于1936年12月14日晚在西安的广播讲话,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就像发生在昨天,那光明磊落的赤子情怀仍令人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10.
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冒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后,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以至诚和无私,陪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翻脸不认人,把张学良囚禁起来。1937年1月4日,蒋介石颁布了对张学良的“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的命令。就这样,这位被周恩来称赞为中  相似文献   

11.
姚远  黄美英 《党史文苑》2010,(12):38-4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联手发动“兵谏”,将蒋介石扣留于陕西临漳华清池,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八项主张。这便是对中国革命前途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最早命名为《解放日报》的报纸,是1936年12月由国民党在西安的一家《西京日报》——被张学良将军派人查封接管后改名而来的。 当时,西安有两家报纸,一家是由张学良将军创办的《西京民报》,另一家是国民党在西安办的《西京日报》。1936年12月12日,主持正义的《西京民报》最早报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是历史的正确选择,但它为什么在1936年12月12日突然爆发?六十多年来,很少有人提出确凿的史料证据。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抵西安,准备在西安召开西北“剿共”军事会议,部署西北“剿共”事宜。南京国民政府的一批军政大员,如陈诚、蒋鼎文、卫立煌、陈调元、朱绍良等陆续到达西安。从6日起,蒋介石依次召见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及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师以上将领,而张学良、杨虎城并未在座,致使张、杨产生疑惧。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蒋介石的密…  相似文献   

14.
漫忆孙铭九     
“西安事变”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通力合作,派人潜往骊山,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抓住了蒋介石,等于是抓住了政治主齿轮的把柄,强令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西安古城拐弯。由此,张、杨二位将军也成为世所公认的民族英雄。 实施扣蒋方案、具体抓蒋介石者是谁呢?事过60年后,社会上出现了好几个自称是亲自抓蒋的人物。杨虎城不在了,张学良远在美国,年事已高。中国的自称捉蒋者各执一说,言之凿凿,还真在舆论界搅和了一阵。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逼迫蒋介石放弃“剿共”政策,实现全国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多次劝谏无效后,于1936年12月12日被迫举行兵谏,扣留了亲自坐镇西安部署新的“剿共”军事行动的蒋介石及其随行将领。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仅对日本在西安事变期间的态度加以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6.
胡志刚 《世纪风采》2006,(12):15-18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到西安督责“剿共”的蒋介石及其高级随员十余人。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征得杨虎城和周恩来同意的情况下释放蒋介石,并执意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这出乎杨虎城的意料。张学良这次去南京,是凶是吉,是祸是福,杨虎城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剥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剿共"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是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  相似文献   

18.
将军风采西安事变爆发后,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乘飞机到达西安,住进西安金家巷一号张学良公馆。当时,我在西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已近一年,8月末发生了国民党特务逮捕我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的“艳晚事  相似文献   

19.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为反对蒋介石对日寇侵略的不抵抗政策,在西安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与此同时,驻西北古城兰州的东北军于学忠部响应张、杨两将军的爱国义举,发动了“兰州事变”。这次事变的实际指挥者,就是后来在抗美援朝时期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的解方将军。 解方,原名解沛然,1908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东丰县。他从小离家,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市)第三高等中学,与张学良之弟张学铭是同学。他最初是想学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怀着真城的愿望,在山安事变基本得到和平解决的情况下,匆忙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是,蒋介石一回到京城,立即违背他在西安承许的有关诺言,推行对陕甘方面的所谓“善后处理”方案。他先是扣留、软禁张学良于浙江溪口,继而洲动5个集团军(近40个师)的中央军,分别向渭南、商洛、三原、甘肃宁夏4个方向推进,对西安形成四面夹击之势,企图一举搞垮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消大西北地区的抗日力量、顿时,西安地区形势危急,内战马云密布,一触即发。1937年1月5日,西安方面获悉张学良被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归队无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