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克弟 《求实》2014,(3):13-16
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与人类对大自然无止境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密切相关。我们面对的许多社会矛盾乃至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结合我国国情,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必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生态治理、生态循环和生态伦理"相互依存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反思,它强调人类应当敬畏自然,不要贪婪地向自然索取。同时提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并且融入自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探索走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道路。生态社会建设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实践的新阶段,必将提高我国发展的质量,使广大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5)
生态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否持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清醒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爱护自然;要充分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扬弃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邵鹏  安启念 《求实》2012,(8):4-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对于指导我国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国外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梳理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观照我国当下生态环境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具有开阔眼界、启迪思路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5,(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受理念、制度、政策、历史、现实场域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面临不同理念碰撞、法制教育缺位、政策执行偏差、资源利用与经验借鉴不深入、教育体系未形成的实践困境。为使其深入人心、接地气,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问题意识中增强历史文化资源、经验借鉴整合能力,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加大保障力度,实现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马克主义生态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基石的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成功应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始终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着力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在理论上形成新阶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9.
生态观是指人们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确立科学、理性的生态观来面对和解决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这种生态观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将科学、理性的生态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态马克思主义以其理论的深刻性、思考的全面性、鲜明的指向性、批判的针对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流派之一.可以说,一切涉及生态方面的理论建构都无法跳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进行言说.生态实践观作为对人类实践形态新的理论概括,作为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理论形态,在自身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应注重借鉴和吸收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在思维路径、理论诉求和理论特质上实现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工业文明使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创造了丰厚的物质产品和精彩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这炫耀的文明发展背后,也隐藏着日益深刻的忧虑和不安。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大自然的一定平衡被人类各种活动所破坏,生态危机的严峻现实验证了恩格斯的关于自然报复的科学性预言,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人类的共识.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的自然观、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1):39-40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在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剖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思想渊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和实践观两个角度,探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4.
谭海燕 《湘潮》2013,(1):7-8
生态马克思主义面对全世界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而自发形成的一种理论形态,是人类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丰富与发展马克思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以及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学说,具有人化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包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又息息相关,由此,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且发展生态文明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解读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汉忠 《唯实》2009,(5):33-35
生态文明不仅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路径,由此可以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滕振军 《世纪桥》2008,(10):25-26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对于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对于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周凌雪 《世纪桥》2008,(10):13-14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造成的生态危机反思的结果,是我党在马克思生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形成的旨在扼制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最新成果,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