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中国共产竞领导下的优抚工作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优抚工作包括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改善士兵生活、优待伤病员等基本内容.它既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正规化的优抚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央苏区严重缺医少药的现实,伤病红军有时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疗。中央苏区制定了一系列伤病红军优抚条例,从政策上重点关注、物质上多点关心、精神上多加关怀。在贯彻落实优抚工作上,苏维埃政府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建设医疗机构、严厉执行优抚条例、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保障了伤病红军的身心健康,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央苏区严重缺医少药的现实,伤病红军有时无法得到很好的治疗。中央苏区制定了一系列伤病红军优抚条例,从政策上重点关注、物质上多点关心、精神上多加关怀。在贯彻落实优抚工作上,苏维埃政府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建设医疗机构、严厉执行优抚条例、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保障了伤病红军的身心健康,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伟 《党的文献》2015,(2):108-113
总体来讲,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对俘虏采取了比较优待的政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具体做法有:缴枪不杀、尊重人格、予以释放、教育改造、提拔使用、进行扣留、同意交换、严格甄别等,特殊情况下实行就地枪决。这些做法基本上符合了中共的对敌统战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红军的兵源补充问题。在把中央苏区时期红军的优待俘虏政策贯彻到实践的过程中,虽然有时会遇到一些不理解,有时需要变通,甚至有不能完全执行的意外发生,但总体来说是执行到位的。中央苏区时期红军俘虏政策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俘虏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对我党树立威信、最终赢得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甡 《党的文献》2001,(6):39-45
中共中央十分重视红军的建设。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 ,红军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采取相应措施 ,提出“扩大与巩固红军的任务” ;二是强调“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重要原则 ;三是创办红军正规学校 ,培养红军干部人才 ;四是提高军事技术 ,重视地方武装。中央苏区红军建设的成功经验 ,奠定了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军人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对1927年人民军队建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军人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总结了建国前党的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动员成效直接决定着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扩红运动中,中央苏区各级政府在乡村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在进行舆论宣传、优待红军及家属、开展归队运动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这些动员活动点燃了苏区群众的参战热情,实现了革命动员与乡村社会间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8.
长征中。康克清跟朱德一起饱经忧患 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并不是凭借总司令的权威而显赫起来的。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再到红军总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队长,红军总部交通大队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她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中,她曾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后为红四方面军党校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9.
在长征中,红军医务人员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连续作战,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秉承"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一切为了伤病员"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全力救治和安置伤病员、积极开展医疗卫生预防工作、注重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保障了红军战士的生命健康,增强了革命队伍的战斗力量,为长征取得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今天的医疗卫生改革也不乏启迪。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13):116-117
2011年的遵义古城,一座二层建筑前人来人往,但嗜杂的人流声依然掩盖不住里面那穿越70多年时空传出的争论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就在此发生了改变。我们转移到哪里去!934年10月10日,中央苏区的红军在丧失了大部分根据地后,最终决定放弃中央苏区,进行军事转移。许多红军战士心中充满了悲壮:他们不知道,这条路会通向哪儿?他们也不知道,此行将成为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1.
日前 ,在兴国县方太乡宝石村农民邱昌生、邱博生老屋的墙上 ,发现一批红军标语和壁画。这批标语和壁画共五幅 ,内容有“争取三期革命战争胜利”、“国民党军阀强奸妇女”等 ,画面 2米左右 ,主题鲜明 ,线条清晰 ,形象生动。这批壁画落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红七军是 192 9年 12月 11日邓小平等组织领导百色起义时创建的一支劲旅 ,1931年 2月在邓小平、李明瑞的率领下 ,从广西百色长途征战到达中央苏区 ,参加了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并于 7月在于都与中央红军会合 ,成为中央红军的一部分。这批标语和壁画面世 ,为研究邓小平及其…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标志长征开始:踏上长征征程的三大主力红军,是非常年轻的队伍,据师永刚、刘琼雄编著的《红军》一书记载:大约54%的战士是在24岁以下;将领的平均年龄也没有超过30岁。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苑》2016,(5):37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二年十月十六日,《苏区工人》报第十期第一版发表署名寿昌的社论《扩大红军运动中,如何执行拥护和优待红军工作》,要求"各地职工都要领导群众组织收割队、伐木队等,实行优待红军礼拜六,以帮助红军家属"。同期第二版刊登漫画《帮助红军家属耕田》。漫画表现的是标明"工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野战军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从决策、准备到集结、出发,始终严格保密。1934年11月初,中革军委对红军野战军战略转移行动在粤北、湘南逐步对外解密。1934年11月1日,最先向中央苏区全体红军战士家属解密;11月4日,向红军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公开宣布红军野战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和目的地区;11月7日,公开散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联合署名的传单《出路在哪里》,对野战军战略转移途经地区乃至湖南全省民众公开宣传共产党和红军主张,动员和鼓励工农劳苦群众勇敢革命,积极拥护红军和苏维埃。红军野战军战略转移对外解密虽失之于迟,但它对中央苏区留守红军坚持游击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赖晨 《党课》2013,(18):91-96
西药奇缺 从1930年开始,为了消灭中央苏区,蒋介石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企图困死红军,使中央苏区经济枯竭,几乎无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众多的上海优抚工作繁重而紧迫。为了完成优抚工作,上海市政府结合地方实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优抚工作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的高覆盖、全方位的优抚组织网络;长短期工作结合,优待、优抚并行;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群众普遍发动,三方协同开展工作;通过检查制度避免优抚工作流于形式。这一工作模式,使烈军工属的生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消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取得了预期的政治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7.
杨丽萍 《党的文献》2017,(6):116-124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众多的上海优抚工作繁重而紧迫。为了完成优抚工作,上海市政府结合地方实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优抚工作模式:建立政府主导的高覆盖、全方位的优抚组织网络;长短期工作结合,优待、优抚并行;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群众普遍发动,三方协同开展工作;通过检查制度避免优抚工作流于形式。这一工作模式,使烈军工属的生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消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取得了预期的政治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10,(12):27-29
谢觉哉是我党著名"五老"之一。早在中央苏区时期,谢觉哉就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受命担任政务院内务部(民政部的前身)部长,长达十年之久。谢觉哉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优待抚恤和社会福利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新中国的民政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新中国民政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采取了一套比较科学、行之有效的优待俘虏政策,如尊重俘虏的人格并给予平等待遇、释放或改造俘虏、对被敌利用的不明真相的被俘群众进行特殊处理等。红军之所以采取优待俘虏政策,是由红军的性质所决定的,既出于阶级友爱的考虑,也是为了打破敌人对红军的造谣污蔑,扩大红军良好的政治影响。这一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俘虏在下次作战时不再与红军为敌,并成为红军主要的兵员补充。  相似文献   

20.
永安历史上属大闽西。1934年4B成立的永安县革命委员会(后为永安县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县;8月,改称“岩连宁边区革命委员会”,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现留存在永安各乡镇有上千条红军标语.清晰记录永安苏维埃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从红军标语的数量、部队落款番号、标语内容等方面分析论证永安苏维埃政权的普遍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