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它对当今社会特别是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客观性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根源问题;三是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处理问题;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反思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更好地处理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沈顺英 《学习论坛》2003,(10):93-94
目前我国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尤其是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有的提出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当今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 ,有的主张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认识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本文则认为运用阶层分析方法更能够确切地认识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一、运用阶层分析方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必要性1 运用阶层分析是由当前中国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决定的。中国的社会阶级结构长期保持稳定不变 ,而社会阶层则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中国面临的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但来自于社会结构层面的社会矛盾是基础性、深层次性的风险,对中国社会的稳定构成巨大的威胁。本文立足于社会结构视角,详细阐述了社会层面的各类社会矛盾,深入剖析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所具有的独特性。文章最后指出改善民生是化解现阶段中国社会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理论的首要问题。本文就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含义,基本标准及其落实要求,谈谈个人的初步认识。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含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科学原理,它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深刻理解这一原理应首先清楚三方面的科学含义。第一,什么是“先进社会生产力”、什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构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 ,从社会的基础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从社会的前导性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 ;从社会的生活方式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 ;从社会的经济类型结构上看 ,当代中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这种多重跨越 ,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突出特点。这种社会转型不仅意味着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转型 ,而且也是文化结构的转型。深刻的、大规模的社会转型 ,必然会引起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历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形态,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其源头和内核;公平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主题,也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佳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整体呈现出"金字塔"型或"倒丁字"型,离真正意义上的"橄榄型"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个社会异质性、封闭性在增强,社会流动性却在下降。未来中国需要花大力气培育中产阶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动态、健康的阶层分化态势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凝聚社会合力、整合社会力量,必将对中国的社会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青年创造实现理想的空间和机会,是未来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社会发展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三代领导人在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观。那就是:中国的发展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对外开放、博采众长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应该是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整合功能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对社会政治资源的整合,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把握与思想文化的引领等等,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社会整合功能的主要体现.提升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优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整合社会的方式,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建设和政协组织建设等,是有效发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社会整合功能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中国社会学研究也进入了新时代。要适应我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这"同时进行的双重转变",完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社会学理论支持的历史使命,应自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建立具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中国评价体系的中国社会学学术体系。这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中国社会学中国化、时代化、全球化和实践化发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行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运行的自发性需要国家治理的介入,国家治理能够调适社会运行的状态,二者相互作用并统一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社会运行的视阈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它是对中国社会迟发展效应、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结构变动的应对,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整体"论、中共治国理政理念、中国现代化理论和中国社会治理理论的理性超越。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迅猛推进,使中国社会风险遍地丛生。社会风险及其在中国的演进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萌发期、生长期以及成熟期三个时期。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风险概念及本质界定、社会风险属性及特征描述、社会风险成因及类别分析、社会风险意义及治理探究等领域。预判中国社会风险研究的未来趋向,必须从研究形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进行纵向拓展,这对中国社会风险的有效规避和社会转型的顺利达成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现社会和谐,是多元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共同体中的公民通过公共协商整合社会差异、化解社会矛盾,以实现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社会逐步形成,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实现社会和谐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公共协商为解决转型期中国的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以公共协商制度化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当今中国应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比较重视道德.但国人是重视"私德"而轻视"公德".其原因是中国社会结构里公民社会、公共领域的发育不良.因此,培养国人的公德意识,就必须构建中国的公民社会和孕育中国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5.
王洪树 《探索》2015,(1):45-51
社会协商是近代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过程中整合社会力量与构建共享性社会秩序的产物,具有内生性特征。内生自发的社会协商,在当代中国演化成为促进中国底层社会自治和政治-社会沟通合作的多元民主活动、对话平台与整合机制,是中国对社会民主的一种独特探索,是以协商为主要民主偏好的中国特色协商政治的重要组成内容和建构渠道,有丰富的理论资源支撑。多维理论审视下的社会协商,形成了现阶段以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协商为主、社会力量主导下的社会协商为辅的中国特色社会协商发展逻辑。它的未来生长和民主功能发挥,将在培育"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同时,促进二者在沟通协调中互动合作与和谐并存,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强政府-强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占虎 《唯实》2011,(11):69-71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结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社会和谐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娜 《新视野》2005,(5):68-7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提出的治国理念,而笔者认为,它不仅对于中国社会的内部治理有意义,而且从外交层面看,也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表达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发展的良好意愿;表明中国从传统社会向开放社会迈进的坚定信心;塑造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增加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结构转型,双重转型带来许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职业变动是最重大的现象之一。文章主要探讨改革开放以来,转型中国社会中发生的职业变动现象,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职业变动的现状、动因,以及问题和原因,旨在宏观层面上把握中国社会的职业状况和职业变动情况,进而展开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21—1949);第二次巨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949—1978);第三次巨变是从原来的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各自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社会的三次大进步,是中国人民解放程度的三次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