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知野(今山东巨野县)人,晚年任黄州刺史。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登上仕途。曾任主簿、知县、知州、右拾遗、知制诰、中书侍郎、翰林学士等官职。他是北宋时期政治改革派的先驱,是关心民间疾苦、敢言直谏的正直官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旗手和现实主义文学家。  相似文献   

2.
刘冲  楚哲强 《求索》2007,(9):184-186
对于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认定问题,文学评论界历来争议颇多,一部分学者对之加以否认,而一部分学者则加以肯定。厘清新古典主义文学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确认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本文认为新古典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政治理性主义.即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服务;其次新古典主义文学所产生的革命与强权国家现实基础。在新古典主义文学观念的规范下,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一条清晰的轨迹,即新古典主义文学发生、勃兴、沉寂与回潮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周标  孙勇彬 《求索》2013,(10):170-172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文学随着社会和政治生活变化,这种变化与黑人民族觉醒与抗争的政治斗争相伴而行,也与黑人作家和民众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对人性认知的逐步深入直接相关。美国黑人作家独特的生存方式使美国黑人文学呈现出一种和美国文学既相象又不同的“混杂性”特征与“双重声音”。黑人文学文本通过反映主流文化霸权下黑人的生存状态,同时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定义与建构打破了传统僵化的、白人主流文化框定的族群文化身份,代之以流动的、差异的、主体的黑人生存体验,给主流文化带来了创新式变革。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的发生发展看,台湾最具有血缘和历史文化关系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从地缘政治来说,台湾永远都无法剥离的仍是中国。我们强调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并不是要否认台湾文学的特殊性。但再怎么特殊和不同,台湾文学在整体上仍未脱离中国文化这一母体。  相似文献   

5.
王敏 《求索》2013,(9):153-155
1949年以来,新政权急需确立“文艺新方向”,力图使文艺服务于新的政治主张.要求文学与社会政治的转折保持高度一致。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城市是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滋生之发生地.这使城市写书开始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制“规范”。“十七年文学”确立的城市写书之文学秩序.使城市逐渐失去了在文学中全面呈现的合法性。作家们无不例外地选择“国家话语”进行文学叙述。于是,城市的文学书写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断裂.文学言说下的城市形象被不断地简单化与固定化。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作家们纷纷放弃之前被迫坚守的写作立场,城市书写之话语权得以回归。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十七年文学”城市书写之文学秩序得以突破,这是国家文明的发展,更是时代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余晓明 《求索》2005,(11):174-177
文学与政治互相渗透,构成了生态学的协同演进关系。文学通过叙事的方式对政治合法性进行原初建构。文学经由文化政治为精英和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提供了剧本,而国家权力对文学的介入的主要策略是对文学的经典化过程的干预。但是,文学“元叙事”对言说的质疑,又构成了对意识形态的解神秘化。  相似文献   

7.
对于唐代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翰林学士 ,后人的认识比较混乱 ,且往往混为一谈。经研究 ,可以认为 ,翰林待诏与翰林供奉并非如傅璇琮先生所说的只是两种不同称谓而实为一职 ,翰林待诏、翰林供奉、翰林学士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存在着历史的演变和更迭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旭 《前沿》2009,(13):175-177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文学政治现象。笔者通过细梳托克维尔在该书中对文学政治的叙述,提出文学政治现象产生有其独特的背景及其特征,并概括了文学政治对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保杰 《求索》2010,(1):185-186,203
美国西裔文学历史悠久,起源于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征服,早于美国白人主流文学。由于文化、地理、政治和种族等原因,主流英语读者群对西裔文学了解甚少。20世纪以来,西裔作家开始使用英语或者双语进行创作,西裔文学才逐渐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西裔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西裔文学作品已经摘取普利策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西裔文学及其研究受到美国文学研究界乃至世界文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流散主题和文化杂糅是当代西裔文学叙述的重要内容,不同族裔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成为书写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前沿》1994,(1)
九十年代文学的发展态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必将会在人类文化的剖面上增加它的新的层次,文学功能也将会进一步扩大新一代作家和文学艺术精品、将会在文学永恒中诞生。文学的商品化不可避免,为经济服务、为企业家服务与过去的为政治服务都是历史的必然,文学可...  相似文献   

11.
<正>据说现在有一种文学的"新观念":文学必须摆脱倾向性,远离政治,告别崇高,文学不应该承担社会批判的责任。这等于抽掉了文学的一根骨头。文学要想透视和审视社会,必然摆脱不了政治。  相似文献   

12.
谢朝龙 《前沿》2010,(16):136-139
美国西部文学对西部政治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部政治的考察应深入到美国18世纪和19世纪的社会现实,而这种社会现实以艺术化的形象、情节和风格真实地呈现于西部文学之中。因此,从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来看,基于美国西部文学的西部政治考察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换句话说,在美国西部文学的画卷中我们得以发现西部政治的萌芽、发生和发展,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美国西部文学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晓明 《求索》2007,(11):157-159
从有机论的观点考察文学,文学和文学中的各种样式就同其他生命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史,出生、发育、衰老、死亡,一起仿佛都是由它们自身的遗传基因预先确定的。从生态学关系论的角度看,文学艺术的生长“表型”和性状特点都是基因和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例如,同样是现实主义小说,在19世纪的法国与20世纪末的中国是有巨大反差的。精神圈环境的变化又会“写入”文学的基因,从而影响它以后的繁殖和生长模式。决定文学格局的因素也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学可能就是多元化的格局,虽然它也有一些显著的标志。而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就是政治“气候”决定的顶级。那么,在一般意义上,文学究竟由谁来主导呢?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政治、社会、文化的最终决定因素,因而也是文学的最终决定因素。这是侧重于静态的“格局”的视角,但是,文学与经济的实际关系要复杂得多,虽然二者在回环的动态“过程”中,经常是协同的,但是,颉颃的情况却也不能视为例外。  相似文献   

14.
用人与买瓜     
罗鸿 《创造》2011,(8):99-99
《唐语林》,是北宋文学家王谠编撰的一部记载唐代政治史实、佚事杂说和典章故事的笔记体文史资料集,全书共8卷,仿《世说新语》体例按门类编录,《四库全书·总目》曾给予它很高评价。其中的《卷三·赏誉》篇,载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唐玄宗李隆基设宴招待翰林学士。席间,他问大诗人李白:“在用人上,我和天后相比,有何不同?”李白答:“天后用人,好像小孩买瓜,不择香甜,只拣大的;陛下用人,好像从泥沙里淘金子、破开石头找碧玉,寻求的是精华。”  相似文献   

15.
孙静 《前沿》2014,(9):198-199
英美文学既是世界文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它又以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和叙事视角展现了英美的历史、政治、社会、人文等。本文中对人文关怀在英美文学中的发展历程与具体表现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以便对英美文学作品日后的分析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天,网络文学是个各方力量活跃的文学场域。按照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在文学场内,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学力量进行着斗争。如今的网络文学内,政治(政府管理部门)、经济(集团资本)、草根(网民作者和读者)各方力量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亲密接触和博  相似文献   

17.
赵芳  徐剑英. 《求索》2013,(12):141-143
文学理论不去研究文学现象而去建构一些与文学无关的“宏大叙事”成为文学研究界之通病。由于本质主义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将文学艺术理解为存在普遍规律,从而使文学理论陷入危机边缘。而反本质主义则简单的将文学理论危机归结为本质主义的思维禁锢.认为只要摈弃本质主义便能化解文学理论危机。但对于文学理论危机而言,它的根本动因在于文学形式为获得合法性,不得不在政治意识形态叙事模式下做出文学妥协.显然.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存在纰漏。笔者认为如需要化解文学理论危机,第一,摆脱政治意识形态元叙事模式,以摆脱本质主义的思维禁锢。第二.在本质主义的基础上。构建多元本质论。  相似文献   

18.
黎力  赵德宇 《求索》2013,(4):81-83
云井龙雄是日本幕末时期十分活跃的一名政治和文学人物,在政治理念、文学才华、道德人品方面皆堪称卓越。他以文学为武器,在政治斗争中发挥了重作用。其坚持公义公理、特立独行的政治思想和行动在反对和批判日本近现代的藩阀政治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并对以"自由民权运动"为代表的后世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和持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建安骚体文学转向个性化、抒情化的内因外缘郭建勋在文学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风貌,都和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及文学本身的承传演进规律密切相关。而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专门文体,它在建安时期向个性化与抒情化的转变,其原因不仅系于整个建安文学所共同依赖的政...  相似文献   

20.
王敏 《求索》2013,(6):163-165
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承担着开启民智、启蒙民众的历史重任。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消费观的深刻时代变迁。从整体上来看,“十七年文学”开始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在“文革文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提倡享乐消费观的作品和作家受到严肃批评.新时期文学又完全体现出一种消费至上的社会消费观。这反映了社会消费观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行扭转、整合.作家最大的职责就是严格遵照革命文艺生产要求创造符合规范的文学话语。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话语权决定了文学创作中对话语权的控制与分配,使能够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消费观获得肯定。改革开放的系列成果转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诸种消费观,当下,消费观本身不再是单纯政治话语权的折射,相反,它向你展现了一个崭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当代神话,并蔓延昭示出一个新的中国“强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