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17,(27)
<正>奥威路,恐怕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容城县变化最大的一处,因央企纷纷在此安营扎寨,这里成了容城新的"金字招牌"。在这背后,容城的服装产业即将面临洗牌,传统产业如何升级将是未来需要破解的议题。北京的城隍是谁?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明朝一代忠良,怒怼过奸相严嵩、权臣仇鸾的杨继盛就是北京的城隍。如今西城区达智桥胡同12号还保留着他的祠堂——杨椒山祠。而这位历史上颇为著名的贤臣杨继盛是今保  相似文献   

2.
舒乙 《北京观察》2011,(7):41-42
宫门口西三条九号(现十一号)是胡青先生的故居。宫门口西三条现在是一条有名的胡同,因为二十一号院是鲁迅故居,已辟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先生在这里住了两年多,那是1924年至1926年的事。这个时期,胡青十九、二十岁,叫胡玉贞,刚开始念大学。不过,他们的确是近邻。  相似文献   

3.
吴葳 《北京观察》2003,(9):31-34
出宣武门不远,路西第二个路口是达智桥胡同。进了达智桥,往南头一条胡同便是校场头条。顺着头条走上一半,就会见到两株高大挺拔的合欢树窜出小院的一袭灰墙,绿叶丛中露出团团粉红色绒乎乎的小花,散发出阵阵淡淡的花香,让半条胡同都清爽起来。那绿云映掩的小院就是我的父亲——吴晓铃先生的故居。他的书斋“双棔书屋”便得名于院中那两株合欢树。早在三十年代中期父亲就读北京大学时,就开始买书了,他遍访海王邨书肆和厂甸以及宣武门内外小市上的旧书摊儿,遇到自己需要的好书,价格合宜,手头又有钱,便立即买下来。但当时的穷学生和后来的穷助教,更多的时候仅是爱不释手的翻阅“以解馋涎”,因为那令人咋舌的价目,常使父亲的购买热忱  相似文献   

4.
"北总布胡同24号院并不在城四区挂牌保护院落名单中,其建筑价值尚需评估。"近日,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做出上述表示。这座"24号院"并不是一座普通院落,而是"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前段时间,开发商已经动手拆除了,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而暂时停了下来。  相似文献   

5.
石驸马后宅35号,现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是李大钊在北京租住的第四处宅院.1920年春至 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居住在此.这里不仅是他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住所,还是李大钊与家人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因此,北京市政府将此地定为李大钊故居,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6.
正十五年前,整个大吉片都还完整无缺地健在,这一大片街区,算是保存很好的,胡同的肌理依然保留着旧时的走向,老宅院也还留有旧时风貌。这里的会馆很多,名人故居、梨园名角的老宅很多。蒲阳会馆,只是其中一座而已。蒲阳会馆有名,因为它是林则徐的故居。如今,贾家胡同和果子巷都仅存地名,原来的老街巷已经没有了,变成了一片高楼大厦和一条宽敞的马路。这一地区变化实在太大,往东紧靠着贾家胡同的粉房琉璃街,也只剩下西侧半边南端的一小部分,难得的是,梁启超故居的新会会馆,虽然破旧不堪,却还幸存了下来。曾经深藏在贾家胡同的蒲阳会馆,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已经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7.
郭隆 《北京观察》2020,(8):78-80
杨宝森艺术上取得成就,与其文武场分不开,除名琴师杨宝忠外,亦得力于余叔岩的鼓师杭子和,有此二人辅弼,唱、打、拉相得益彰,堪称"三绝"。沿菜市口十字路口向东,进入骡马市大街。在马路北侧的红线胡同17号(原麻线胡同6号),即是20世纪40年代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故居。  相似文献   

8.
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辟才胡同内跨车胡同15号。1996年,初次拍摄采访齐白石故居时,跨车胡同内那种幽静、古朴,和浓郁的北京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前,危旧房改造,辟才胡同和太平桥大街的扩展,把这个宁静的四合院周边的环境给破坏了。现在跨车胡同仅剩下了一小段,齐白石故居目前又处于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 齐白石故居院门朝东,路边的两棵杨树的距离标记了当年胡同的宽度。门楼的清水脊缺了一个角,红黑相间的木门因腐朽而出现了几个小洞,门楼的两边门墩见证着过去的历史,门牌上还写着跨车胡同15号。 1917年,齐白石刚到北京时,以卖画刻印为生,生活拮据,常辗转居所,四方寓居。大白菜是北京老百姓冬季的“当家菜”,每到冬季,家家贮藏大白菜,俗话说“白  相似文献   

9.
北京菜市口东南角有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叫北大吉巷,靠近胡同东头,有京剧名宿李万春先生的故居。听说这片要拆迁,这一阵子来的人特别多,那些老街坊没等我开口,就先问我了:是找李万春老宅子的吧?李万春的这座老宅子,在北大吉巷22号,是  相似文献   

10.
重访故居     
《台声》2016,(2)
正1935年,我家从北京西城察院胡同,搬到与北沟沿大街(现名佟麟阁路)衔接的手帕胡同西口,老门牌丙字25号。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大门开在院墙东侧,门口一边一座小狮墩子。门框上排列4个门额,门眉上方有精制的砖雕花饰。我家在这里住了10年,是父亲——台湾作家张我军先生在北京住得最久的故居。进入大门后,过道左侧是门房,正面有砖雕影壁墙。前小院南屋是大客厅,西边有个车库。迈  相似文献   

11.
从外面看,北京西城区跨车胡同13号院,并不起眼,偌大的北京城像这样规模的四合院不算少。然而,黑漆已斑斑剥落的木门旁一块写着"齐白石故居"的石牌,却让无数过往行人驻足起敬。白石老人的四子,当代画坛大师齐良迟先生和家人就住在这个院子里。近日我得到机会造访故居,采访了这位久  相似文献   

12.
自 198 6年省政府公布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 ,我省又相继发现了一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纪念意义的重要文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省政府核定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 0 3处 ,名单如下 :一、近现代文物 (43处 )编号名    称时  代地    点1靳岗天主教堂 184 4年南阳市卧龙区靳岗乡靳岗村2刘家宅院 1880年开封市顺河区刘家胡同 2号3李鸣钟故居 1887年沈丘县县府街县委院内4常仙甫故居 1888年浚县屯子镇裴庄村5许世友故居 (含墓 ) 190 5年、 1985年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6彭雪枫故居…  相似文献   

13.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是邵飘萍故居,也是《京报》的办公地旧址.1984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启动文物腾退,2021年经重新修缮后,作为红色报业博物馆在建党百年之际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华山的眼中,父亲是无私的,虽然他是我党的高级将领、国家的高级干部,但是却一直保有着与普通战士、与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感情。"这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性。"东太平街,北京西城一处僻静的胡同,离北京繁华的西单商业街、金融街相距不远。这里多历史文化建筑,多罗克勤郡王府、中华圣公会教堂、李大钊故居都离之不远。就在东太平街10号院,记者见到了许世友将军的女儿华山,这一居所,也是华山的母亲田普生前居住  相似文献   

15.
按院胡同是北京市西城区巍峨的民族文化宫附近的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长约半公里的柏油路面可并行两辆卡车。它是北京六千多条胡同中的一条普通的胡同,北京城里大多数居民是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胡同里。在这样胡同里居住着七百多户二千四百六十六口人,他们中有工人、售货员、汽车司机、教师、医生、改府工作人具以及军政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6.
造一个空间     
从建国门桥沿东长安街往西,过国际饭店右拐,问了好几个人,拐了好几个弯,总算找到了胡同中的胡同——富建胡同。杂乱低矮的建筑正被拆除,规划中的高楼大厦指日可待,近年京城常见的景象。然而连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对于那些满腹委屈、一腔热望进京“告御状”的残疾人,这条胡同非同寻常。富建胡同1号是个小小的四合院,中国残联信访办就在这里接待全国各地上访的残疾人。 接待室是一个简陋的屋子,一  相似文献   

17.
《松州》2014,(2)
<正>马克思故居德国摩塞尔河畔的特利尔镇布吕肯街10号是费里德里希·卡尔·马克思的故居。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这里。一年后,马克思的父亲买下西迈昂街8号的一幢小房子,在那里马克思生活了17年,直到1835年从特利尔国立高中毕业进入波恩大学,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专攻法律和哲学,1841年完成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5)
正北京,东皇城根脚下,最早因明代"东厂"设置在这里而得名的东厂胡同,历经明史馆、荣禄府、黎元洪故居等变迁,如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在地。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一直是两岸历史学研究和交流的重地。2011年起,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发起重新编纂中国近代史项目,力邀两岸及香港学者参与。2016年年中,《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付梓出版。年末,这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北京市东城区文物文化局在1991年编著的《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一书中记载,"李鸿章祠堂遗址位于东城区西总布胡同27号。该祠为其生前寓所,李鸿章故去时,即在此办理丧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在京病逝。听到李鸿章去世的消  相似文献   

20.
祖国之爱     
对于国庆,对于祖国,我们都是从小一点一点认识的。 小时候,我家住在14号院。4号在斜对面。 4号是独户,姓王,他们家有一个奶奶,她的长孙比我至少要大上10岁。听他妈叫他大捆,我们这些比他小的孩子,叫他大捆哥。 大捆哥是我们那条胡同里最有出息的。胡同里的家长教育孩子,都说:你就跟大捆学学。 大捆确实好,全胡同里十多个上中学的孩子,上学往西走,只有他一个人往东,一去一回比别人多走一个钟头以上,他上的是市重点中学。大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