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替代,但资本主义国家又不能不与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往来或合作,两类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关系;从历史实践看,两类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基本状态是斗争、合作与竞争;从发展趋势看,当今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具有长期共存的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三个层面上的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本质;要与时俱进地发展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今天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3.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革命实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把社会主义从理论推向在各民族国家实践的阶段。限于时、空条件,以及英年早逝的不幸自然因素,列宁来不及认识和实现社会主义国家从准军事体制到常态的转轨。从大历史的视角看,新社会制度建立之初,国家都曾实施准军事体制,以求迅速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但是,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当国家从准军事体制转轨到常态之后,才能发挥与体现出来。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概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及时实现转轨。传承列宁的遗产,关键在于完成列宁未能完成的工作,实现国家从准军事体制到常态的转轨。苏共没能正确传承列宁的遗产,因而丢失了列宁的遗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国家层面看,实乃建设常态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价值观念在我国已经有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灵魂所在,也是新时期深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高度地概括提炼出来,宣传和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重点在体系创新、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提炼、体系与制度建设结合、宣传教育的环节上求突破,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稳定主流价值引领社会思潮,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过程中提出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逻辑性、包容性和主导性的鲜明内在特征,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构筑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其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与深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基石和社会主义道德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经典社会主义看来,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传统社会主义体制下,造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分离,忽视了现代化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动态统一。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使中国社会发展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Utopian socialism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and it contains the tender bud of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the process of predicting and demonstrat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ideal society in the future, European utopian socialists have produced many progressive thoughts and positive elements, which provide important principle of inspiration for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aspect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ideological legacy of Utopian socialism has provided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中国化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当代中国的落实和体现。它集中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是在当代中国落实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称得上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苏联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也是对城乡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实行排挤和消灭的过程。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变动情况,初步探索和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各民族之间,形成一致与和谐的关系。然而,斯大林把和谐看成是无矛盾,甚至"完全一致",这就使得他的认识不仅偏离了唯物辩证法,陷入形而上学,而且也不符合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斯大林的错误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需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制度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创新机制,必须从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创新公平的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化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创新民主的参与、监管机制,提升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并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能否找到一条保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是毛泽东为之不懈努力和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市场社会主义是国外一个多世纪以来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成果,是由经济体制或模式逐步转向政治思潮与制度的社会主义改革。其理论渊源是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辩论,伴随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再到实践的发展进程,市场社会主义经历了理论萌芽、理论分野、理论成熟、理论重构,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它没有过时,也不是有对有错。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的情况,得出新的结论。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释和说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困扰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问题。邓小平尤其是他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南方谈话”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列入“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把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作为改革开放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的标准”,强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它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创新之处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明确地区分开来,把资本主义也区分为制度层面和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的层面,使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所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苏联共产党执政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已到晚年,列宁依然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从列宁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了列宁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以及具体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列宁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的积极的评价,希望以此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相适应,全体公民恪守具备时代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坚持持有并遵循,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前提和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灵魂和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普法教育目的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程的主要障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从而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法治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8.
廉洁文化是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复合型精神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文化,廉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政治伦理支撑。作为一种道德诚信文化,廉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道德诚信基础。作为一种社会价值文化,廉洁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积极价值牵引。最大限度地发挥廉洁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精神效能,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念的提出,既是对此前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总结,又是新的探索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内涵,是对中国共产党从"以苏为鉴"背景下的商品生产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后到完善宏观调控与民生转向这一认识全过程的总结,包括基础、主体、工具及目标等四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制度和制度体制的辩证统一,法律体系是社会制度和制度体制自身公共性、权威性和秩序性特点的外在表现,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依法治国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