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具有作为交流媒介的科学概念和术语。概念不清是当前行政学研究面临困境,甚至遭受质疑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对行政、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行政学的基本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在此基础上,把握当前我国行政学研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行政学来说,在发展过程中对其基本概念加以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行政的概念是行政学中的最基本概念。行政的概念是与管理的概念相近的,在一定程度上,行政也可以被看作为管理。行政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是政府自身的管理;再一个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行政的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两大阶段,传统社会的行政属于统治行政,近代以来的行政是朝着管理行政的方向发展的。在未来,可能会有一种全新的行政模式出现。管理行政属于公共行政的范畴,在20世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入20世纪的后期,世界各国都在谋求行政改革,这一改革造就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二战"后的一段时期内,学者们对公共行政学产生以来的理论成就进行了一场集体性反思,希望藉此去为公共行政研究寻找新的视角和开辟新的途径。然而,作为这场反思运动的结果是"政策科学"的兴起,致使公共行政研究陷入了低潮。本来,公共行政学者早已意识到政策与行政之不可分离的关系,认识到了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分析方法与工具,他们却并未承担起政策研究的职责,而在二战后的公共行政反思运动中却把这一职责让给了新兴的政策科学家,使政策研究变成了"政策科学"的专利。另一方面,由于政策视角的失落,公共行政研究重新回到了"组织与管理"的主题上,并在"行为主义革命"的冲击下使自己逐渐蜕变成了一种"组织理论",从而失去了公共意识。这就是学者们常常提起的"公共行政的危机"。正是这种危机,孕育了试图重振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行政运动"。不过,我们也看到,公共行政这一学科并没有消失,它的合法性也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动摇,公共行政的概念仍然具有标示研究对象与研究名称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李彦娅  何植民 《探索》2011,(2):59-63
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在公共行政学领域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量化研究对于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有助于精确描述行政现象,有助于获得新的行政信息,有助于深化质的分析与完善其他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公共行政研究水平。但是,量化研究不能解决公共行政学中的所有问题,其实施运作比较艰难,其研究结论存在信度与效度问题。量化研究有其相应的运用区间,适用于行政宏观层面、行政现象、行政改革、行政绩效评估、描述和预测性研究等领域。因此,为整体提高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水平,公共行政学量化研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服务于行政现实问题,要与质化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并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5.
自1887年,美国学者威尔逊发表了著名的<行政研究>一文,标志着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在百余年的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作为政府管理研究的行政学经历了三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再到新公共管理学,实现了理论上的三次飞跃.每一次理论上的突破都必然在实践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同样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政府管理范式,引发了西方社会政府改革的波涛,构筑了一波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在实践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那么,产生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不是也适合我国国情呢?从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对我国行政改革有益的启迪呢?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科学同其他任何一门科学一样经历了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但由于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进展较慢,所以对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学的发展了解较少。在此,仅就一些了解的情况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科学发展的历史 美国公共行政管理科学是在本世纪初创建的。1927年在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公共行政管理科学专业,1928年在南加州大学建立了第一所行政管理科学学院。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公共行政管理学隶属于政治科学领域,是政治科学的一个分支。大约在本世纪60年代,随着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公共行政管理科学纷纷从原来所隶属的政治科学领域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在60年代初期,公共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几门简单的和操作性的课程,没有雄厚的理论基础,随着这门科学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批是公共行政权力的体现,是政府组织管理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其他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行政审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分配稀缺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也为腐败提供了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规则国际化的过程中,放松规制政策、改革审批制度和反腐败已成为各国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关联的几个课题。改革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遏制行政领域的腐败十分迫切。一、行政审批权的滥用必然滋生公共行政权力腐败我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公共行政学在十多的时间里,从学习和模仿西方的行政学到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说明了中国的公共行政学也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特别是张康之教授的新《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则成为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的坐标。《视角》分上下两篇。上篇反思了20世纪公共行政伦理发展的历史,并对这些理论以及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进行了深刻剖析。下篇主要是在上篇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制度方案,即提出了服务行政模式的新构想,是对未来行政发展作出的学术畅想。  相似文献   

9.
创新公共行政文化,是包括行政审批改革在内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呼唤。现实中,公共行政文化发展存在许多弊端,包括“重人治、轻法治”和“官本位”思想盛行,相对封闭排他的行政文化,重管理、轻服务、轻责任的行政文化等。因此,重塑公共行政文化,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必须要树立民主法治的行政文化思想,践行“以人为本”的行政服务文化,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相对开放的行政理念,树立权责统一的行政文化思想,唯此,才能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0.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H.George Frederickson)是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新公共行政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主席。其代表作有《新公共行政学》和《公共行政的精神》等。本文希望诠释其宪政思想,评析其实践和理论意义,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行政传统对行政改革的价值重塑、改革路径选择以及改革效果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行政传统作为欧洲公共行政的四大传统之一,其理念与欧洲近三十年来开展的以新公共管理为模式的行政改革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法国是拿破仑行政传统的典型代表,意大利深受拿破仑行政传统的影响,这两个国家分别开展了以新公共管理为主的行政改革,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改革路径,得到了不同的改革效果。其行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理论文萃》2007,(1):25-31
公共行政人格是指国家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精神素质、服务价值和奉献品质,其在公共事务中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内在规定性,是行政资格、行政规格、行政品格和行政风格的内在统一。行政人格作为行政系统诸因素所规定的行政人员的本质特征,显示了行政人员的价值和尊严,是行政人员道德意识的升华、是他律的自律化,是行政人员把法律、行政道德规范和监督机制内在化而生成的一种优良素质,是公共行政人员道德尊严、道德品质的表现。公共行政人员作为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的从业者,不仅出身于普通的公民,而且它的行政管理活动本身就是最直接、最紧密地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行政管理的过程与结果直接的对社会发生影响,并对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选择有着导向和调节作用,其人格的好坏对加强政府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追求政府卓越管理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处于这一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公共行政学要获得进一步发展,要走向成熟,实现科学化,需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确立问题意识,关注行政现象与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引领行政理念变革方向;聚焦行政改革,构筑创新型政府体系;弘扬行政文化,构建公共行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解析及改革措施探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晓丹 《世纪桥》2008,(3):99-99,101
我国的大学在内部管理上沿袭了行政管理体制,带有明显科层制特点,这在新形势下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因此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刻不容缓。高校行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是: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高校行政管理观念;提高高校行政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主义是一派主流的社会学术思潮。公共行政学自创立起被确立为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的行政科学,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的科学主义特征突出。行政学家对其效率至上、行政原则、实证主义方法论;行政专业化与现代民主价值的矛盾;重程序理性导致的价值理性缺失,目的与手段倒置等进行反思和批判。梳理和分析这些批判性的思想观点对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公共行政研究和实践都不无启迪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行政生态学作为一门生态学与行政学的边缘学科,它借用生态学研究生命主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转型中国的公共行政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转型中国公共行政环境相对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背景呈现出异质性、重叠性和形式主义困境。深层挖掘内外环境的制约因素是解决公共行政困境,构建国家良好治理生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凡河 《世纪桥》2010,(11):131-133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行政管理课程中引入行政案例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公共行政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推动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断创新,有助于学习者关心和参与公共行政发展与改革。而要开展行政案例教学,培养应用性行政管理人才,就必须进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探讨,成立行政案例研究中心,加强行政案例库建设,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逐步开展行政案例教学试点。  相似文献   

18.
超越官僚制:现实抑或乌托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介绍以韦伯范式为核心的传统官僚制模式的内容与缺陷的基础上 ,分析了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后现代公共行政思潮为主的现代行政学理论对传统官僚制模式的批判与反思,以及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开启的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实践对传统官僚制的现实超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本文认为对官僚制的超越仅仅是一种乌托邦理想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目前都只能表现为对官僚制的进一步修缮 ,而不是抛弃官僚制的基本制度框架与组织结构本身。文章最后分析了官僚制的现状与未来及其对中国行政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也是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行政服务中心的问题牵涉到整个政府组织及其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推进机构改革,其组织机制需要行政法制来保障,并克服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世界各国兴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究其动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府失效为行政改革提供了内在动力;二是公民社会的日益强大为行政改革提供了外在动力和基础;三是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行政改革提供了助推力;四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行政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