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部下沉"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干部下沉"常态化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需要通过"课题攻关"提供现实基础,通过"组织动员"提供运行机制,通过"程序规划"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成就分享"提供精神动力。新时代,要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实现"干部下沉"常态化,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
赵培 《北京观察》2020,(4):57-57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刚到村口参加值守的时候,与机关派驻到玉甫上营村的其他4位下沉干部相比,村民对我并没有那么"亲近"。有人误以为我是来监督其他同事工作的、也有人认为我是来给村里"挑毛病"的。当我跟一些一起参加值守的村民打招呼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跟您报告,我们都干得挺好,没出现啥问题"。  相似文献   

3.
干部下沉不同于干部下乡,在摆脱当下基层治理困境中,可起到人才补充、创新实践以及价值引领的作用。鉴于此,下沉干部需要有"政务官""事务官""为师者"等多维一体的角色担当。新时代干部下沉参与基层治理,要着意于人的建设,在"立人"方面,如何"向下用力"和"向里用力",可成为检视下沉效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覃进 《北京观察》2020,(4):62-62
"在这儿工作,脸就得硬,千万不能软。"这是刚下沉到台湖镇北火垡村时,在村口执勤的村民大哥告诉我的值守经验。我们下沉干部作为坚守在基层防控一线的"战疫人",自然要做到尽职尽责,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但要做好防控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在筑牢基层疫情防控防线的同时,也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用温情守护让村民安心又暖心。  相似文献   

5.
春节期间疫情突如其来,防控人人有责。当机关党委通知,要选派下沉干部到村里去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很快按照统一安排,我下沉到台湖镇碱厂村工作,没有想到的是组织还让我担任了下沉干部临时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组长。作为下沉干部中唯一一位女组长,组织给了我这么大的信任,也让我备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6.
王锐 《北京观察》2020,(4):64-64
在玉甫上营村下沉工作一个多月了,这段日子里,我们的工作虽平凡却很温馨,总有一些人和事,触动着我的心弦。最难熬的日子刚到玉甫上营村的时候,疫情防控形势正紧张。村"两委"每天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着实不容易。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几个下沉干部主动开展工作,帮助村"两委"分担压力。正如桑琦说的,我们能多做点就多做点,多劝导、多解释、多宣传,就一定能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基层治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严峻的课题。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当代中国基层治理存在着治理绩效低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积极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参照一些实践探索,通过完善下沉干部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以及鼓励下沉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并做出实绩,来做实做好干部下沉基层的工作,实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学党史,要注重学好党史中的政协史,弘扬光荣传统,强化时代担当,造福基层群众。今年以来,邳州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把指导基层协商议事工作作为最好的"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大力推进"四进四转",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作出政协新贡献。协商进镇村,干部转作风,促进干群和谐。主席会议成员下沉一线包片、政协机关各委室包镇,362名政协委员分组下沉到25个镇、街道,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21)
正干部下沉虽是暂时之举,但只要人人用功用情用心,就能切身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为民情怀和初心使命,下出干事激情,沉出长久之效。6月的北京,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次打响。大兴区全面重启干部下沉机制,选派667名区直干部、2636名镇街干部下沉社区(村),尽一切努力前移疫情防控关口。这些干部带着"防控措施细一分,群众安全感就多一分"的使命感,酷暑之下,助力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卡口管控、环境消杀、隔离服务、防控宣传、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排除每一个可能成为雷区的盲区。  相似文献   

10.
何磊静 《半月谈》2020,(6):40-41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纷纷走出机关,下沉社区、车站等基层一线,为阻断疫情蔓延贡献力量。在这场超大规模的“下沉实验”中,有下沉干部坦言基层工作太累、太琐碎,有群众吐槽下沉干部想法太多、官架子不减。受访人士表示,应加强干部下沉常态化机制建设,让机关干部下得去,沉得住。  相似文献   

11.
李秀江 《小康》2011,(5):78-79
"下沉"到地方任实职的干部对当地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格局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他们政策性强,理论水平高,对破除官场裙带关系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他们也同样面临着水土不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一到昆明,就听主人介绍说云南是立体气候,低处热,高处寒。同是七月,昆明凉风习习,版纳热浪滚滚,迪庆寒气袭人。我们在参观世博会和植物园有了体验之后,在云南省政协尹忠琪同志热情陪同下,到玉龙雪山参观。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城北,汽车个把小时即可到达山下。这是个神奇、美妙而又壮观的地方。整个雪山东西宽约13公里,南北长约35公里,与北部的哈巴雪山对峙。山有13个峰,峰峰终年积雪,恰如一条矫健的玉龙。随着天气的变化,时而云缠雾裹乍隐乍现,时而烟雨迷蒙神秘缥缈,时而云带缭绕蔚为壮观,时而阳光普照真面显露。一天之中瞬息万变,千姿百态。不少虔诚游客,遇上雨雾久注,只好遗憾而归。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6)
正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当领导干部,要善于从群众"脸色"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改进问题。因为群众的"脸色"是民情民意的"晴雨表",是观照党员干部的"试衣镜",也是评判干部工作的"打分器"。"好脸色"来自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时而听到一些党员干部抱怨"睁眼忙到黑",建高楼、修广场、铺马路,然而吃力  相似文献   

14.
正人与动物的关系,由来已久,我们对动物的态度,时而为神、时而为敌、时而为友、时而为役、时而为靶、时而为需、时而为师、时而为侣……恩恩怨怨,莫衷一是。从师法自然角度,本文大胆提出"学习动物好榜样"的口号,将国际通行的动物福利和动物保育,从我们特有的人文现象结合生命共同体的观点,娓娓道来,最后在无为的思考中结束。明朝叶子奇在其《草木子·观物》中对动植物的认识:"动物本诸天,  相似文献   

15.
影像     
正筑牢基层群防群控的坚实防线6月23日,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到通州区台湖镇调研检查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并看望慰问下沉基层一线的市政协机关干部。主题党日活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下沉基层一线的市政协机关干部与通州区台湖镇蒋辛庄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张凡 《小康》2013,(9):86-88
在昆明城郊大石坝村,沿着一条崎岖的山路抵达顶峰,可以俯瞰昆明全城。在那里安葬着500多名抗战期间牺牲的空军将士,这片公墓时而被记起,时而被遗忘"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刚刚翻新的一抔抔黄土,将一个星期前还散落的白骨、棺材全部掩埋起来。雨后的林间,数百座坟冢依偎着,仿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以全域思维加强党的建设,在一个个社区、一栋栋楼宇、一个个群体中强力激活"红色细胞",聚起红色力量,引领城市发展。 ——《人民日报》报道河北省廊坊市深入基层抓党建,把干部下沉到网格让工作落实到网格,激活了社区楼宇"红色细胞"。 专业养老护理员缺口大,实际上是诸多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也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特征,需要认真应对、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这段时间,认真学习了郭明亮同志的先进事迹,结合机关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思想经历洗礼和觉醒的过程。郭明亮同志从一名小学教师到纪检干部,再到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主动而坚定的,他没有追求人往高处走的优越感,而是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承担起越来越  相似文献   

19.
赵琳 《思想工作》2006,(10):34-34
8月24日.上都2号机组168小时试运结束的前一天.我们的新闻采访车从呼和浩特出发.驶向锡林郭勒金莲川草原。车窗外时而天晴时而雨,快到目的地时.一道绚丽多姿的彩虹横贯天际,犹如一道彩虹门。“门”内拔地而起的上都电厂厂房、烟囱赫然入目,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的磅礴大气动人心扉。恰夕阳西下——两辆汽车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同行的记者们端着照相机、摄像机一古脑涌下车子.一阵狂拍……  相似文献   

20.
现在我们讲加大对干部的培养力度,往往是把有计划地选派一些优秀干部到中央、省级机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基层去挂职锻炼作为重点。毋庸置疑,这种形式对提高干部的领导才能是有益的。然而从根本上说,挂职锻炼还是从"官"到"官",只不过是位置变动了一下。笔者以为,就我国的国情和有利于干部成长而言,让部分相关干部到农村去挂职当"农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