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丝     
余秋雨:我们处在"文化蓝藻"时代余秋雨在上海举办讲座时称,我们处在一个"文化蓝藻"的时代。他认为,文化是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但学术知识界在谈到文化的时候要么剥夺精神价值谈文化,要么丢弃生活讲文化。"文化不是拉到篮子里就  相似文献   

2.
施鹏  程刚 《前沿》2015,(3):10-14
大学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为学术观念、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和学术环境,相应呈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规则文化四种形态。在"求真育人"的本质价值诉求中,规范学生的学术思想与行为、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是对大学学术文化建设实践目标与功能指向的真实解读。鉴于此,应倡导并培育"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大学学术精神;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制度,形成学术立校传统;加强学术伦理建设,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同整合,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形成和谐的学术共同体,全面推进大学学术文化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术道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07,20(1):42-46
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地反映了孔子的学术道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学术道路上走过的重要环节;"上者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则是孔子学术经历的主要特征.孔子的时代虽已远去,但他的学术精神依在.  相似文献   

4.
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人文学术,差不多都是在苏联理论模式的统辖下完成的。其后果不仅是毁了那个年代的人文学术,更僵化了在那个年代享有"学术地位"的数代学者的价值取向与思维建构,酷似被统一做了"脑外科手术"。除了陈寅恪等少数精华,包括冯友兰、朱光潜、王元化、李泽厚在内的几代学人几乎谁也未曾幸免。可以说,苏联理论模式对中国学界的那段"殖民"史,当是国人不宜再继续自我遮蔽的精神"国耻",直到当下其对于中国学术的深层负面效应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15,28(2):98-109
荀子是和孟子一样丕显的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以其唯物和实践性特点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于:通过对辩说和名辩问题的理论探讨阐明了学术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学术通向真理过程上提出"虚壹而静"的观点,这是认识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法则,具有学术方法论上的意义;以师法和知识积累作为问学途径,对主体的学术品格及其人格培养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被问到"为什么要来大陆读书"时,来自台湾的双胞胎姐妹王俐心和王姿予一脸认真地说:"想要去更广阔的地方,学到更多的东西。"从2018年起,郑州大学陆续迎来了许多像她们这样的台港澳学生。这些负笈千里的求学者在郑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分布在各个院系,在校园里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徜徉在崇高的学术殿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台港澳学生漂洋过海来郑大读书,首先是被她深重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吸引。  相似文献   

7.
关学是宋明理学中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学术流派。尽管在关学的流变传承中学者们的学术观点屡有变化,但在学术思想和学风方面却体现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和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关学的精神特质表现为:"经世致用,笃行践履"的务实精神;"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和合精神;"学古力行,笃志好礼"的道德实践精神;"关注生民,以天下为念"的爱国精神;刚毅不屈,不畏艰苦的进取精神。关学的精神特质是鲜活的,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精神小康”的衡量标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康社会涵盖"物质小康"和"精神小康"两方面,探寻"精神小康"的标准必须和具体社会制度结合起来.总体而言,"精神小康"是一种广泛、确定而又持续的幸福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另外,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良好的政治文明、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了"精神小康"在当前的具体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精神失落的理念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或者将两者简单等同,互换引用,或者认为大学精神内含着大学理念,或者认为大学理念内含着大学精神,这势必影响着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路。事实上,大学理念对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理念的偏失是大学精神失落的根源。探讨大学精神必先讨论大学理念,要通过牢固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学术至上"理念、"民主管理"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与民主精神,提升大学精神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1,(16)
正在孙家栋的境界里,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在孙家栋的荣誉里,"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自己"。"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会见我国留苏学生时发表了这段著名讲话。  相似文献   

11.
<正>在学术研究中,"跨域"代表新锐的学术态度,"越界"则代表学人的勇者之气。跨域与越界对于学术研究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就是让相关或者不相关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合,开拓学术研究的维度,尽可能呈现立体和纵深的学术景观,不断推进学术研究的新高度。如果说"跨域"除了研究者对学术的冲动,更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全力以赴。那么,"越界"则表现为研究者大力追求学术的竞争精神,而不局限跨域研究小圈子的大勇气,是面向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12.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体系化以及宣传和普及的大众化、通俗化方面建立了丰功伟绩。我们应站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以"大文化"的视角来探究他的理论贡献和创新精神。艾思奇理论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是:抓住学术理论的精髓,紧扣时代变化的脉搏,密切联系中国实际,首创通俗易懂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2017年10月14日,由《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和"湖北党的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思想、风范"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思想、风范的实质内涵、产生源流、生动展现与时代价值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大学的发展存在着文化基因与历史基因的差异。在理解中国当代的大学精神及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时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大学模式。中国大学精神与中国大学治理必须牢牢扎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在继承发扬"内圣外王"与"家国之治"历史传承的合理内核之上,紧紧抓住经济振兴与社会转型的当代际遇,以大学的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辩证发展为逻辑起点,逐步推动学术权利回归应然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学理念”发展史浅析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理念"最早由纽曼提出,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存在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的理性认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理念发端于近代,在其发展过程中分别出现了蔡元培"学术自由";张伯苓"育才救国";梅贻琦"通才教育";竺可桢"求是精神"等不同大学理念。建国后中国大学理念有所创新,但也走了许多歧路。未来中国大学理念的发展应注重以下三方面:加强通识教育;融合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确保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12日上午9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会议室召开了由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用中华民族精神筑起新的长城"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称之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十三年里形成了包括"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在内的"延安精神"。正是这些精神的力量,才使中国共产党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08,(18):137-137
《传承》杂志创刊于1982年,原名《广西党史》,由广西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主管主办。《传承》下半月刊以"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为主旨,大力发表红色精神、文化传统方面的学术论文,尤其是处在学术前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对留在大陆的很多知识分子来说,遇到了学术与创作生涯的一个拐点,尤其对那些正处于学术与创作生命高峰或上升期的人,无疑被踩了"刹车"。撰述停止,忙于应付各类学习和运动。在这些人当中,远离北方政治中心、居于岭南一隅的一位名震学界的学者,却是个例外。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以其高贵的人格,不羁的秉性,"孤清、倔傲",保持了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治学,艰难著述,为后世中国知识界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遗  相似文献   

20.
青年学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青年构建新时代"学堂",是学习之新路径,更是学术之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