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博士论文》《莱茵报》时期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都是形成过程中的不成熟或不够成熟的理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则是成熟的理论。要把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和已经成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区别开来,不要把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当作成熟的理论,从而造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要通过吸收以往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及有关世界历史的思想的有益精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批判性地建构出独具特色的世界历史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成为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更对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等诸多问题都具有启发式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简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创建的思想来源,着重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进而以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眼光观察当代中国发展与世界潮流的关系,以整体性思维的方法考查中国如何进一步融入世界,从而展现出马克思新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形态》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主题之一,对它进行解读意义重大。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史、形成、发展、成熟四个层次上分别对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本质内涵、前提、过程和完成四个方面进行解读,从而达到对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完整把握和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形成,实际上是马克思对近人资产阶级特别是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评判和继承的过程。虽然马克思并未在一本著作中集中表述过这种评判和继承,但实际上这种评判和继承内在于马克思的整个学说之中,也就是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渗透在他的整个学说中的。在《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大致包含以下基本观点:1.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手稿》中,马克思把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5.
吴迪 《学习月刊》2012,(10):20-21
近年来.随着对全球化问题热火朝天式的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备受人们关注。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不管是哲学学科还是其他学科.只要提及全球化.总要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去寻求根基。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富含世界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6.
《求实》2014,(5)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着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谈需要,指出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基本形成。从需要与物质生产,需要与社会交往,需要与分工,需要与大工业及其所创造的世界市场和开创的世界历史等四个方面确证了"需要"这一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促进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逻辑理路。科学把握需要的结构和多层面性,深入分析我国需要的现实状况,协调和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至关重要。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5)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论研究,同马克思认识唯物史观的过程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片面到全面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从1841年的"博士论文"到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完稿为止。并在此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7,(8)
国家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探讨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对国家问题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走向系统和成熟。马克思批判继承并超越了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消亡等都进行了深入的阐发。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并不过时,对当前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应当认真审视专政功能,加强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立强 《世纪桥》2009,(1):93-94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现实人”思想成熟,现实的人是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郑琪  刘勋斋 《世纪桥》2007,(8):65-6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1845-1846年间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论述了交往理论,科学地规定了交往的内涵,广泛阐述了人的各种交往活动,并深刻揭示出交往及其历史发展与社会结构、人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了系统阐述。随着西方哲学发展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范畴,到目前已经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要搞清楚意识形态这个经典概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就必须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研究的主要文献支撑,以阐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三个最基本层次,虚假的观念、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四个本质特征:阶级性、实践性、继承性和独立性。进而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才是研究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在理论中直接表现为将历史主体的批判与历史客观必然性自觉地结合起来,同时对现实社会主义历史的科学总结。一、作为世界历史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当马克思在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答历史之谜时,他通...  相似文献   

1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最终完成了对费尔 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清算。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递升与超越,经历 了《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 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形态》这样 五个阶段,最终在《形态》中凸现出了其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个过程在马克思早 期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支配这一过程的是其一贯主张的人学主 体辩证法逻辑。  相似文献   

14.
联合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恩格斯在184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已经对联合做出了初步阐释,之后在和马克思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做了系统阐释。对于联合思想,从本质上看,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同体;从形成的基本规律上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联合的不断扩大;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无产阶级联合是联合的最高形式。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据时代变化所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素梅 《世纪桥》2009,(3):76-7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表现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学说的形成轨迹及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提出了科学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人的解放既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最早可追溯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后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德意志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后来又有一系列发展完善的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问题的考量始终贯穿于他的世界历史思想的整个过程之中,从人的依赖性阶段,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再到人的自由个性阶段的发展,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相伴而生的。从整体而言,世界还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之中,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话语权的增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们离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7.
王兰香 《世纪桥》2013,(3):42-43
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他在早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和改造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相关言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比较明确地阐述了异化思想,在揭示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完成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历史的科学描绘,同时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4,(3)
在学界,人们常常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实践观归结为生产劳动观,同时,又往往只是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角度理解生产劳动,这都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和生产劳动论的误读。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具有多重视野。本文着重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的两种主要维度,即存在论维度和批判性维度。两种维度具有不同的指向,但又内具互补性。《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的传统解读解读实际上是一种抽象的生产劳动观,即在强调生产理论的存在论维度时忽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生产理论的批判性诠释。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跨越理论是相对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而谈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不仅论述了历史发展规律理论,也论述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马克思生产力跨越发展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5,(8)
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述了一切社会关系总和是人的本质、《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这三部著作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探究人的本质,而后提出三种不同的人的本质的论述,也是马克思在不断对人的本质深入了解过程中不同时期对人的本质作出的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