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今日东欧中亚》走过了16个春秋,至今已整整出满100期。 《今日东欧中亚》原为《今日苏联东欧》,创刊于1981年。那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与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关系尚未正常化,《今日苏联东欧》肩负着桥梁和窗口的使命,把阻隔多年的苏联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同时也为刚刚恢复的苏联东欧研究开辟了一块园地。随后是席卷苏联东欧的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2.
1983年第15期《鼓动员》杂志以“苏联共产党的迫切任务”为标题介绍了《安德罗波夫言论集》第二版的主要内容。本书发表了1942年至1983年6月安德罗波夫的言论和文章。第一篇为“苏联建国60周年”。它总结了苏联民族政策的执行状况并指出其在发达的社会主义时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苏联《国家与法》丛书1982年第3期发表利托夫金的《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主要解释苏联住房法要则对苏联公民住房权的种种规定。下面是该文的摘要,供参考。苏联宪法第44条第一次宣布了苏联公民的住房权。为了执行宪法第44条,苏联最高苏维埃在1981年6月通过了“苏联与各加盟共和国的住房法要则”。其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历史》1982年10月号刊登了福尔克·多夫林教授题为“苏联的农业新计划带来老结果”的文章,兹将其中一节摘译如下:苏联大型“农场”的农业组织,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5.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和正式生效,是继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史上又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它符合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友好的共同愿望,也符合两国人民和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回望从两国关系正常化到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曲折过程,“反霸条款”问题成为条约迟迟未能签订的主要原因。在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决断下,中日友好终于结出硕果——成功地实现了缔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灵魂是和平友好,中心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条约的精神必须不折不扣地得到信守。  相似文献   

6.
60年代后期,《新世界》杂志在特瓦尔多夫斯基主持下,曾经作为“民主反对派的主要喉舌”跟当时苏联共产党的总路线大唱反调。文学评论家伯尔金在论述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反斯大林长诗《回忆的权利》的文章中是这样谈到这家杂志的。他写道:“这是在苏联共产党内对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思想路线采取独立行动的反对派。因为赫鲁晓夫于1964年被推翻后,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问题》1984年第6期刊登了韩秀晨撰写的《苏联、南斯拉夫匈牙利所有制形式的比较研究》文章。作者从所有制的形式方面对三个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一、“大、公、纯”的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由三种形式构成,即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三种  相似文献   

8.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在进行对内“重建”和“开放”同时,进而加强了亚洲太平洋政策。在戈尔巴乔夫的“重建”“开放”之下进行的苏联的新亚太政策对整个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势力均衡问题上的影响,可能是比任何时期苏联的“东方政策”还大,这样的事实在“中苏关系正常化”和“韩苏高峰会议”等的一连串的发展之中已很明显。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之后改名为俄罗斯的国家,因为中亚地区的独立而缩小了其东方疆域的很大部分,其影响力减少不少,但是其东方远东西伯利亚的宽阔的大地乃为其领土。尤其是与中国长期争论的东段黑龙江疆界已经通过双方和平商定,在东亚没有  相似文献   

9.
一冷战后韩国外交的新发展(一)卢泰愚执政时期的“北方政策”1983年韩国外相李范锡在国防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指出:“80年代我们最重要的外交方针就是阻止朝鲜半岛战争的出现,我们更为重要的外交任务是促使北方政策的实现,北方政策的着眼点是我国同苏联和中国关系的正常化。”①卢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与法》丛书1982年第3期发表利托夫金关于住房立法的文章《苏联公民的住房权》,它主要阐述苏联住房基本法中对苏联公民住房权的种种规定。文章说,最近四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有2亿1千6百万人得  相似文献   

11.
1983年25期《经济报》刊文介绍了“苏联国际中心”。“苏联国际中心”是棣属于苏联工商总局的全苏联合企业。它的宗旨是促进苏方与外商的业务联系。工作地点设在莫斯科国际贸易与对外科技联络中心(简称“国际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12.
这里刊登的是14件关于1956年9-10月苏日关系正常化莫斯科谈判的俄国解密档案。 1951年上台执政的日本首相鸠山一郎不同意吉田执政年代实行的过分依赖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他首先提出与苏联谈判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并认为协调与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将使日本得以实行更加独立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与此同时,斯大林以后的苏联新领导人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取向缓和的方针,这不仅表现在停止朝鲜战争,改变对南斯拉夫的态度,以及重新构架与西德的关系等问题上,实现对日关系正常化也是这个新方针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1983年第17期苏《鼓动员》杂志刊登了俄罗斯联邦社会保障部法律处处长采杰尔巴乌姆的文章《苏联的养老金保障》,内容摘要如下:文章说,苏联的社会保障是由宪法保证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1月2日,苏联塔斯社通过《电视台》,《消息报》等官方宣传工具发布了一条简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根据苏联公民法第19条和21条,考虑并满足了阿利卢耶娃的要求,恢复她的国籍,并给予她的女儿奥莉加以苏联公民权。”消息一经传开,立即在西方引起反响,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英美各主要报纸(《泰晤士报》、《卫报》、《纽约时报》等)先后发  相似文献   

15.
为遏制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苏联自1933年起便通过“东方公约”、莫斯科谈判试图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但未获成功。此后,为避免提前卷入战争,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又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二战期间,苏联通过与英美结盟,保障了自身战后在波兰、德国和远东的利益。苏联的外交政策目标明确,在二战的动乱年代,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0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联席会议通过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稳定国民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以下简称《方针》)。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问世,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苏联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迈出的决定性一步”,“标志着苏联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观将《方针》的产生背景、出台经过、基本内容、各界反应以及实施前  相似文献   

17.
苏联内务部长费多尔丘克8月10日说,苏联正在“清洗”国内警察,以清除“思想上和道德上”不称职的官员。费多尔丘克在党的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执法问题作了全面阐述。但是文章清楚表明,他最关心的首要任务是在内务部内加强纪律性,提高职业作风水平  相似文献   

18.
苏联《戏剧》杂志1984年第11期发表苏联著名演员邦达尔丘克与普里亚什尼科夫合作的剧本《拖延就是死亡》。该剧描写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准备武装起义时在党内外展开的尖锐而又复杂的斗争。引人注目的是,剧本对斯大林在十月革命时的活动十分肯定,他坚定地站在列宁一边,支持列宁的主张,并为“革命军事中心”的成员之一。同时,舞台上出现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反面人物的印象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9.
1983年第五期《鼓动员》杂志登载了苏共中央建设局第一副局长伊萨耶夫的文章。题为《现代农村面貌》,介绍了苏联的农村建设。主要是农村的住房建设。当前苏联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标准是有宅旁园地的漂亮小屋。屋内有方便的生活设施,周围是马路,人行道。还配备有文化馆、学校、运动场所、商业网点和生活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大正时期著名的批判思想家长谷川如是闲写于1921年-1923年的中国游记《看过中国归来的男子的话》为主要的分析文本,通过阐释其文中“自我”与“他者”关照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重新检讨和评价其对中国的国家形成能力持否定态度,却又对中国社会的自治能力给予高度评价的中国观,力图为学界考察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