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江 《湘潮》2012,(1):37-40
“放卫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在1958年6月初至1958年年底的“大跃进”中,媒体刊登(播放)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小麦、水稻和大炼钢铁等高产新闻。由于之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与之对应,中国媒体将国内难以置信的工农业“高产”也称为“卫星”。  相似文献   

2.
钱江 《湘潮》2008,(4):37-40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五一六通知》的内容和林彪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向全国传播,号召群众起来“横扫盘踞的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剔除了早期的苏俄色彩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政治总动员之实践成果就是《新民主主义论》。该作以政治动员的巧妙方式回答了三个关键问题:中国的走向是建立新中国,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发展模式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新民主主义论》既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长期被视为中国政治、社会走势的风向标,其影响力不言而喻。邓小平曾先后四次为《人民日报》题词,如1947年,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一周年时挥亳:“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全力击败蒋介石,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最后胜利!祝贺人民日报一周年”。《人民日报》海外版1985年7月1日创刊时,邓小平又寄语:“向海外朋友问好!”足见他对这份报纸的厚爱与期许。  相似文献   

5.
钱江 《党史文苑》2009,(11):16-21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966年春,为了抵制姚文元的文章,争取政治主动,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局面已经不可收拾,正一步步走向“文化大革命”的深渊。  相似文献   

6.
《青年自学丛书》是上海有关方面为适应知青运动形势发展需要而推行的一项柔性措施。之所以编辑出版这套丛书,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是为知青服务,而深层次目的则是维护和推进知青运动在全国的发展,维护毛泽东"再教育"和"反修防修"的理论。同时,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新的"根据地",上海的当权者需要在维护运动及其理论的行动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宋志坚 《唯实》2008,(10):93-94
看到两篇文章,都是关于三十年前的那一场真理标准讨论的。一篇是在《报刊文摘》上看到的,题为《华国锋在“真理标准”讨论中》(以下简称《讨论》),原载《财经杂志》第9期,作者胡德平;一篇是在网上看到的,题为《邓小平怎样挑战“两个凡是”》(以下简称《挑战》),《文摘报》转载时,标题为《从历史看邓小平与华国锋斗争的政治艺术》)。坦率地说,我赞赏胡德平的《讨论》一文,以为这篇文章最可贵的一条,就是尊重历史事实,给人们一个有关真理标准讨论的完整的历史概念。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15,(1):56-56
纪东冲在11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撰文说,一段时间以来,“偶遇新闻”频现。有“偶遇”领导干部乘地铁、坐公交的,有“不经意”得知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自带方便面的。  相似文献   

9.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对该次协商建国的盛会予以了充分报道,在宣传性和思想性上取得了很好的新闻效果。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结合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以报道建国盛况的视角全方位审视《人民日报》的立场性与时代性,不仅对了解当时的《人民日报》有所帮助,也对还原那段协商建国的历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概述,指出政治冷漠和政治顺从是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对国际政治教育的比较分析,得出选择性的学校体系和“半日制”学校组织体制是限制学校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发挥的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大众传媒,因其内容丰富、信息及时、覆盖面广、发行量大、可反复阅读等优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理论选择、价值取向。在当今媒体融合的时代,中外各大报纸顺势而为延续着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日报》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自信刊载理论文章、著作选读,开展纪念活动等形式,有效推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和普及,为新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基础,成功实现了社会信仰的重建,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即理论宣传应坚持社会需要与受众实际相结合;宣传理论与营造氛围相结合;正面宣传、理论争鸣与思想批判相结合;理论深刻性与语言通俗性相结合。这些经验为媒体融合条件下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苏区时期是中共历史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这得益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张闻天在《红旗》第62期上发表了《关于新的领导方式》一文,文章围绕党群关系问题,反对官僚主义作风,对"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方法——"说服群众"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主张活泼的具体的群众宣传鼓动工作,提倡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原则,主张将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工作与群众宣传鼓动工作紧密结合,主张认真总结经验,发扬科学的"自我批评"精神。这种反对"强迫命令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观是中共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经验总结,布尔什维克的自我批评思想也是中共党建理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历史上,堪称新闻改革的有了次,除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新闻改革,另外两次就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其中,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有其特殊的缘由,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学习月刊》2012,(16):28-29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在中国新闻史上被称为第二次党报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伟大尝试。这次改版既继承了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奠定的党报模式,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条件下尝试通过回归新闻本位来改变办报风格,并成为1978年第三次党报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留守孩”身上明显暴露出以下问题:性格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留守孩”的教育,暴露出当前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的空档、教育的错位、教育的误区和教育的信仰危机等。全社会应高度重视“留守孩”的教育问题,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为“留守孩”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4,(6):F0003-F0003
1948年6月8日,华北局常委举行第四次会议,讨论办“大党报”的问题,再次确认《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后诞生的“大党报”定名为《人民日报》。会议讨论了《人民日报》创刊号社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为:1、为什么要将晋冀鲁豫、晋察冀两大区合并为统一的华北解放区;2、华北解放区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3、两大解放区合并的好处;4、华北解放区任务和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培育一代新人。一份好的杂志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喜爱读书看报是无可疑问的。在我征订的十种报刊杂志中,《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成了我心中的那个“她”。当我第一次和“她”结缘时,她那精彩纷呈的封面就吸引了我,就像别离的妻子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样。血液一下子沸腾起来,打开那浓郁墨香的书,任目光在字的苍山河海里徜徉。  相似文献   

18.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国报刊对“美国之音”关于抗美援朝的虚假报道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深刻揭露了“美国之音”美化侵略战争、颠覆共产党领导的真实面目,厘清了人民群众中一少部分人对“美国之音”的模糊认识,使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下,为抗美援朝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牢固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受帮会、把头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思想,政治观念不够积极。而这一时期,新中国要实现工业化战略,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成为其工作重点,这项任务的完成要依靠广大工人的支持。为此,作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宣传,确实起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在短期内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也逐步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作为不同时期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过程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记忆文本。通过对《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的考察,不仅可以看到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服务对象、时代特征和历史主题、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向社会主义文化转变的概况,还可以了解转变的动因及取得的成效,在新时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和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