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刑法学界对没收财产刑的实质内容长期缺乏清晰认识,这源于对其所剥夺的"财产"未能有深入认识。在法律上,财产的本质是财产性权利,财产是物的上位概念。我国刑法规定的没收财产刑,实质是对犯罪人的私有财产权的剥夺,而非仅仅是对特定之物的剥夺。只有深入了解到这一点,才能理解没收财产刑超出了刑罚的正当化根基范围,因而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摈弃。  相似文献   

2.
公共物品的传统定义存在缺陷 ,应该从交易成本入手来界定公共物品的概念。在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领域不存在无限制的公共产权 ,私有产权事实上是解决公共物品资源配置问题的基础。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政府不可能是所有公共物品最佳或唯一的提供者。合理界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范围必须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由交易的权利和规则。  相似文献   

3.
鉴于物业使用人既是相关物业小区的重要成员,也是物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物业管理中的各项权利理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物业使用人应享有共有部分使用权,接受物业服务权,在业主大会陈述意见权,业主委员会参与权及妨害行为制止权。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产权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对它进行科学的认识,以增强其实践性、适应我国当前产权改革的需要。理论界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存在一些误读,明确对待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态度非常重要,这关系到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性和我国产权改革的实效性。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领域之外,农村产权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产权改革、劳动力产权保护等领域都需要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产权理论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界定和安排产权结构,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改善资源配置,增加社会经济福利。产权实质上是指建立在财产(客体)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产权最基本的属性是排他性,进而产权可以起到减少不确定性、激励或约束行为主体以及资源配置的功能。评价产权制度效率既要考虑到不同产权制度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考虑其交易成本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产权的转型与转型中的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产权是非市场型产权,传统公有产权的转型就是由非市场型产权向市场型产权的转变。产权分化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它既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又是向公有产权过渡的条件。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多重内涵和属性,通常指的是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一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直接等于公有制,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需要把公有制的内涵与股份制这种形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论财产防卫     
财产防卫是英美法系国家刑法防卫制度类型之一,也是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防卫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对财物的毁损或侵占行为;财产防卫的时间条件以非法占有行为结束为限;财产防卫的限度条件结合财物的价值和不法侵害的方式和强度来确定,对财产的不法侵害中如不含有对人身的暴力侵害,有必要设置警告程序。抢劫罪的防卫具有财产防卫和人身防卫双重性质;对入室盗窃行为可以使用致残或致命的暴力防卫。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权法的物权定义成功与不足并存,物权定义中无须强调排他性。物权的排他性来源于物权本质的"对人关系说",可实际上"对人关系说"是从权利角度对物权的分析,对人关系是权利的通性。从实证上看,物权成立上的排他性是物权支配性的当然结果;排斥他人干涉的排他性不是物权才独有的特性,并且物权效力上的排他性是侵权法保障功能的反射效果,物权效力的排他并不意味着物权相对人普遍义务的承担。  相似文献   

9.
社会中的财产关系并非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物权形态中有一部分权利是由国家所有的,即为公物。其是为实现公务便利或公共利益服务而存在的。该公物当属行政法,特别是行政组织法之构成无疑,因此,研究与探索公物之内涵与外延,借鉴相关理论建立我国行政法的物权理论,将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物保护制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权威人士认为 ,物权合意就是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我对此观点提出挑战。我认为 ,“物权合意”并非物权行为的意思表示 ,而只是物权行为意思表示的一个阶段。本文首次提出阶段论观点 ,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颁行以来,我国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原则的落实并不充分。现行宪法中"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是指国有和集体财产中的公共财产;宪法所确认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国家对某些自然资源和特定行业或领域的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的独占。完善我国公私财产平等保护的制度建设,需要从调整相关宪法规范的表述方式、区分国有财产中经营性财产与公共财产和建立政府对公私财产的平等保护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规定“国家所有及全民所有”,是指国家所有权是全民所有制财产的一部分,但不能理解为只有国家所有权才能表现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权具有公权利性质,物权法对国家所有权和其他所有权实行平等保护的原则,不等于这些权利具有同等性质。物权法有关公法人以及国家投资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以及国家投资人地位的规定,违背物权法定原则。相关规则逻辑混乱、互不衔接,且明显背离实际生活,是一种历史倒退。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领域的物权登记规则主要存在登记生效与登记对抗两种模式.登记对抗主义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物权变动模式的选择,本身包含着理论上的逻辑缺陷;登记对抗模式则具备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我国目前所采纳的混合模式不利于民法体系的构建,登记生效主义更加适合我国经济与法律现状.  相似文献   

14.
法人对外应承担的财产责任的性质和法人的责任财产范围是民法基本理论组成部分 ,本文从学术界对法人财产责任性质的不同认识出发 ,分析了法人应负所谓“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的片面性 ,提出法人对外应负独立的全部财产责任 ,并对法人财产责任的范围进行了分析 ,同时 ,对确定法人的责任财产时应注意的几个界限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单设一章规定物权变动规则,采取登记要件主义、对抗主义及处分要件主义的混合模式,严格区分因法律行为和非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的不同,选择以登记要件主义为一般原则、登记对抗主义为例外的理论模式,基本符合公示公信原则的要求,但是除登记外的其他公示方式也应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6.
洛克在继受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观点的基础上,基于上帝的神圣启示和人类的正确理性,提出了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他认为源于上帝恩赐的原始共有财产权和源于个人劳动的私有财产权都是人类应有的自然权利.同时,作为近代个人主义文化思想的直接产物,在其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上,洛克对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的观点作了重大发展,他认为私有财产权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中世纪的财产权伴随着直接的政治权利(力),但近代财产权只是一种纯粹的对物的支配权和间接的政治权力。不受限制的财产权缺乏财产源泉的合法性证明、支持社会领域的剥削、破坏整体的公共秩序和损坏健全的个体人格。但财产权对保持个体相对于政治权威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刺激个体奋发有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对宪政秩序和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现代宪法在制度上保障私有财产权,但在具体的情形中允许对私有财产权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8.
"抢劫杀人"并不是规范的刑法术语,而是一类案件的通俗说法。认定抢劫杀人的性质,应当结合刑法的规范保护目的和充分且不重复评价原则进行判断。抢劫罪中的暴力包括故意杀人行为;抢劫杀人的,应当以抢劫罪论处;抢劫杀人的原因行为,限于在抢劫机会中实施的,与抢劫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牵连性的行为;抢劫杀人中的"人"的范围不限于抢劫行为的被害人,包括第三人和抢劫犯的同伙在内。  相似文献   

19.
在产权理论看来,政府管制的起点是市场失灵,而造成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未被清晰界定。一项资源的产权如果没有被界定清晰,则必然会出现公共领域。在公共领域内,价格机制不能发生作用,使得有价值资源的租金发生消散,进而产生同“公地悲剧”一样的无效率。因此,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界定产权,缩小公共领域的范围,使价格机制发生作用,进而减少租金消散。如果垄断中存在产权未被界定的情形,政府进行干预,必然会破坏市场的内在机制。因此,分析垄断中的产权界定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法定非依法律行为可以引起物权消极变动的效力,但出于交易安全考虑,事后进行备案宣示登记是必要的,整体结构安排要和积极变动的登记程序相协调。我国物权实施过程中应明确规定对因非依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应该进行登记,考虑对类似强制执行、遗赠扶养协议的受遗赠等特殊情况,在立法上作出一些例外规定。同时,对基于非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程序应作出一些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