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罪刑法定原则源于西方的十三世纪,确定于十七、十八世纪。历经数百年的变迁,罪刑法定经历了绝对罪刑法定到相对罪刑法定的发展过程,并且继续迸发出勃勃的生机。1996年10月底在四川乐山召开的全国刑法学年会上,有十数篇文章从多个理论角度论述了罪刑法定原则。本文将从法哲学的角度简要论述一下罪刑法定的意蕴和它的中国命运。 罪刑法定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一法律格言包含了两方面的法哲学意蕴。一方面是罪刑法定之形而上,指蕴含在该原则内的“保障个人自由、平等、正义、法律  相似文献   

2.
人性是哲学的基础,也是一切人文科学,包括法学的理论根基,随着刑法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研究的触须必须要伸向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性问题,即对司法权的限制与对人权的保障,构成了罪刑法定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中国刑法理论中,刑事违法性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刑法学的诸多其他相关问题便没有得到相应的深化。于是,刑事违法性的刑法学地位问题便凸显出来。深入考察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犯罪特征、犯罪构成和罪刑法定原则的相互关系可知,刑事违法性的刑法学地位将在刑法学其他问题的深化中逐步显现出来:刑事违法性是刑法学犯罪论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4.
积极的预防论旨在将国民培养成规范意识主体,使刑法规范内化为国民的内心确信,从而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在该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宾丁和迈尔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后由雅科布斯完成理论建构。积极的预防论可以从哲学、犯罪学和刑法学三个方面寻得合理根据,代表着未来刑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是贝卡利亚首先将启蒙思想引入刑法领域,贝氏也因此被称之为"刑法学之父"。其实,早在贝氏之前(早于贝氏113年),霍布斯就完整地提出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并论述了犯罪的概念与原因、刑罚权的来源、罪恶与罪行、不得自证其罪、反对刑讯逼供等刑法学思想。这在中世纪欧洲的刑事法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霍布斯不是一位职业刑事法学者,这可能也是他的刑法学思想至今未被人们充分理解的重要缘故。但他关于刑法的一些基本理论与见解,给后人以重大影响,如果说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是近、现代意义上刑法思想的启蒙,那么霍布斯的《利维坦》就是其启蒙之启蒙。  相似文献   

6.
刑法理论与方法的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理论中最基本的是司法刑法学,司法刑法学的方法论原则是司法逻辑原则、权利逻辑原则与生活逻辑原则。与司法刑法学相对应的是立法刑法学,不应否认立法刑法学的必要性。基础刑法学是立法刑法学与司法刑法学的基础科学,但基础刑法学并非刑法哲学,也不是学科大杂烩。在核心刑法学之外,还有边缘刑法学。刑法哲学是关于刑法的哲学,也是关于刑法学的哲学,将刑法哲学与刑法学相分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的价值选择与客观归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进步与规范刑法原理具有密切的关系,立于危险社会的价值选择立场,Roxin成就了客观归责论。其中隐含的方法论意义对处于转型关口的中国刑法学研究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学主流观点将刑法第5条的规定视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但这种理论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与误区。首先,在提出的背景上,其曲解了刑罚个别化与罪刑均衡的内在关系;其次,罪—责—刑的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逻辑缺陷;再次,其对罪刑相关因素的内涵界定存在着自相矛盾;最后,其加剧了刑法功能的冲突升级,并最终肢解了刑法功能。从维护我国刑法学体系协调的立场出发,应当终结罪责刑相适应理论,重新回到罪刑均衡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贝卡利亚是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称、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成为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 ,他所主张的客观主义的犯罪论、双重预防的刑罚目的观及实现刑罚有效的刑罚及时性、公开性、确定性原则 ,尤其是他所倡导的死刑废除论对后世刑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试论惩罚犯罪的刑罚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究刑罚惩罚犯罪目的的价值、刑法学界否认刑罚惩罚犯罪目的的原因以及我国刑罚惩罚目的的历史根源和伦理基础。刑罚惩罚目的是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于刑罚目的的必然要求。刑罚目的应以通过刑罚惩罚犯罪,伸张社会正义作为其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论和心理强制说。其基本内容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罪刑相当原则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都存在较大争议。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当原则在价值取向上、立法要求上、司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协调。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新刑法上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但在司法上,有一些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同种数罪处罚原则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罪并罚问题无论是在刑法学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务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而同种数罪该不该实行并罚更是刑法学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目前 ,在司法实务中 ,大多是把其作为一罪从重处罚的。笔者认为 :同种数罪也是数罪 ,将其实行并罚制更有利于打击犯罪、体现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看也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刑法理论界关于刑罚个别化的定位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主要有几种观点:"肯定论"、"否定论"、"并行论"及"包容论".从实际出发,应持"并合论"的观点:即将罪刑相适应原则与刑罚个别化统一起来,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为基础,刑罚个别化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罚阶段的具体体现;刑罚个别化又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罪刑相适应原则不能完全取代刑罚个别化.  相似文献   

14.
杨兆龙先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著名法学家之一。他在法学研究领域的精深造诣与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密切相关,在刑法学研究方面也不例外。他所主张的罪刑法定原则、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区别对待幼年犯、废除短期自由刑及冤狱赔偿等刑法学思想,对我国刑事法治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当代刑法学思潮源于刑法学派之争,当代刑法学思潮之争议内容,可以在刑法学派之争中找到源头与踪迹;创立与选择一种理论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在现阶段确立犯罪论中的客观主义、客观的违法性论与刑罚论中的相对主义是我国刑法理论发展的适当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认真研析英美刑法学者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严格责任的含义进行探讨 ,澄清了我国一些学者对英美刑法中严格责任制度的一些误解。作者提出 ,严格责任制度是符合现代社会要求有效预防和遏制危害公共福利犯罪的趋势的。并对严格责任制度借鉴适用于我国及其与我国罪刑法主义原则、犯罪构成理论、举证责任制度的协调等理论问题作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阅读了张全新教授的《塑造论哲学导引》、《塑造论哲学之经济学论证》、《塑造论哲学之政治学论证》中有关价值理论的内容,联系到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所建立起来的负熵价值论,深深感到:塑造论哲学在构建统一的价值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塑造论哲学实现了其哲学体系统摄下的关于价值理论的统一构建。在此,我按照自己对于塑造论哲学所提出的一系列命题的理解,对塑造论哲学关于价值理论的统一建构,作出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不作为因果关系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局限于哲学因果关系的窠臼,其结论往往难以自圆其说.从规范刑法学的角度出发,借鉴客观归属论的框架,不作为的因果关系的构造模式为:不作为因果关系的存在前提(刑法规范)--条件关系--危险增加--规范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19.
交通肇事逃逸以行为无价值为核心和思考起点的进路,不仅导致了交通肇事基本罪刑单位与逃逸罪刑单位的割裂,而且影响了刑法目的的贯彻,不利于被告人的刑事推定推动实务中"唯行为论"与行为无价值的内在逻辑契合;同时行为无价值论也为"唯行为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是沿着结果无价值进路进行的,故不应将行为无价值理论作为逃逸的正当化根据,不应破坏交通肇罪刑法理论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20.
在构成要件的解释领域有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本源上是罪刑法定原则之争.一般而言,形式解释论维护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而实质解释论不仅维护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也维护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侧面.相较于形式解释论,实质解释论更注重刑法目的合理性,更能够实现刑罚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