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9年"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石首事件"等一系列网络事件的频发中,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3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以网络为手段,披露了"山西疫苗事件",由此引发了全国"疫苗事件"的曝光。这一"疫苗事件",把网络舆论监督作用推到了更高一层。广大网民和各大网络媒体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但是网络在发挥舆论监督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如何完善网络舆论监督,让网络发挥最大作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严怡宁 《外交评论》2013,30(5):51-64
鉴于媒介环境的变化,媒介事件的概念开始从仪式性事件延伸至破坏性事件,破坏性媒介事件也被认为是肇事者和媒体的合作。文章对《纽约时报》2000年至2011年有关中国民族问题的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报道已嵌入了破坏性媒介事件的框架,起到了满足分裂分子诉求的作用。有鉴于此,中国应从及时公开信息、传播中国少数民族常态生活、加强对民族问题的信息预警机制以及推动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着手,增进国际社会的全面了解,削弱乃至消除《纽约时报》等国际媒体以破坏性媒介事件框架报道中国民族问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群众性事件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群众性事件,是公安机关面临的新课题。据初步统计,我县1993年共发生各种类型的群众性事件50起,比1992年的7起增加7倍多。这些事件,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有关部门的认真工作,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笔者亲自参与了大多数事件的处理,有一些体会和不成熟的想法,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工作规律,本文试就群众性事件的含义、特点、处置原则和方法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1962年新疆的"伊塔事件"和1979年深圳的"逃港风潮",是发生在我国边境地区非常典型的大规模非法越境事件。我国在对以上事件的应对与处置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当前,虽然我国边境地区迎来了历史上最为安全稳定的时期,但是发生大规模非法越境事件的风险并没有消失。因此,研究大规模非法越境事件的危害及处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请愿、围堵甚至冲击党政机关等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以四川省为例,97年全省5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发生187起。98年1-4月中旬发生了70余起。大量的群体性事件,不仅加重了各级党  相似文献   

6.
一、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的实质2008年9月的《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万件,2005年上升为8.7万件,2006年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不难理解,群体性事件并不是2008年才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数起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事件如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深圳对讲机砸人事件、东莞劳资纠纷事件的发生,却让这一年成为特殊的年份。瓮安及其它群体性事件暴露出: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份,资阳地区先后发生了两起打、砸、抢、烧群体性治安事件。省厅和资阳地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公安部的要求,全力以赴,进行了及时果断处置,平息了事态。两起事件一起发生在城区,一起发生在农村,各具典型性。这两起事件的成功处置,既锻炼了队伍,也为今后处置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溪流、政策溪流以及政治溪流三个方面对2004年阜阳奶粉事件和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阜阳奶粉事件在短期内成为了焦点事件,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关注,但是其危害性、严重性以及影响力相较三鹿奶粉事件较弱。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国际舆论和国民情绪对事件的关注加速了该问题的议程,因而,政治源流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中国将进入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同样有可能成为深化改革、创造社会和谐的新契机[1].面对当前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研究预防和处置策略已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阐述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并就公安机关防范群体性事件的注意事项及对策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和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刘少奇正确分析了当年群体性事件的性质,从共产党自身找原因,敏锐看到了分配不公的问题。刘少奇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和见解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启迪我们处理当今的群体性事件要有新思维,要注重在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应强化对官员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农民闹退社、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群体性事件。为稳定国内局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少奇提出了要把群体性事件纳入人民内部矛盾之中;要辩正地看待群体性事件;解决群体性事件须从干部作风入手;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落到实处等一系列措施。刘少奇关于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思想,警示我们对于群体性事件这样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只有透过表象,抓住问题的实质,才有可能获得实践上的正确应对和理论思考上的有益突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多起传播广泛、影响巨大的企业热点网络舆情事件,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和2010年的圣元"婴幼儿"奶粉事件等,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却大多不合格。现今网络舆情研究侧重于宏观政治层面,从企业角度开展的微观研究则很少。本文以王老吉在2008年震灾"捐款门"与2009年夏枯草"添加门"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管理为研究视角,希望能够为提升企业网络舆情管理能力提供一些经验,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是威胁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一大因素。据悉,2015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仍居高不下。我们通过既有的文献和资料,梳理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和特点,提出了治理群体性事件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1)促使社会流动的机会公平有利于降低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概率和发生次数;(2)分配公平对于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至关重要,而爆发的群体性事件恰好很多都是因为长期的社会不公所导致,所以,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则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有促进意义;(3)公正原则下的法治治理对于群体性事件而言,起着降低的作用。(4)法治意识下的社会和谐构建,对于治理群体性事件至关重要,规则先行,让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能够意识到失范的代价和后果,而不至于采取更为暴力的手段去诉求利益。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年至今,国内的群体性事件研究,既有各类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又有已出版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发表的数百篇论文,还有大量的内部调查报告和部分政策法规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成因和化解对策,但也存在不少缺憾.今后的群体性事件研究,尚需进一步准确揭示群体性事件的内涵与外延,客观全面地描述我国群体性事件的规模、结构、演变过程和规律,深入探讨社会转型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不同角度探讨化解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条件、内在规律、工作原则和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随之增加,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2008年6月到11月,接连发生了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重庆、三亚等地出租车罢运等群体性事件。这些频频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当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200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全国上下既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也要花精力来处理由金融危机所引发众的多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及其处置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云南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上升趋势,从2008年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到2009年"陆良8·26"群体性事件、昆明"11·21螺蛳湾"群体性事件,群体性冲突事件的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云南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论证和研究,对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趋势与原因进行分析,探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本条件及其内在规律,加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既是构建和谐云南的迫切要求,同时对云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群众性跨年活动发生的严重踩踏事件引起人们对城市公共场所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极大关注和反思。而美国时报广场延续百余年超百万人的跨年庆典未曾发生过伤亡事故,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形成鲜明对比。文章对美国时报广场和上海外滩的跨年活动中的应急管理举措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了上海外滩在此次踩踏事件中应急管理的不足和美国时报广场跨年活动应急管理对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应急管理的启示,以期提高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发生踩踏事件的应急治理能力,确保城市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非典”疫病危机、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6·28瓮安事件等向我们陈述了一个事实:世界进入了一个高危险时期,公共事件突发、高发已不可回避。因此,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来发生的美军虐囚事件,引发了我们对战俘待遇规则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回顾了战俘待遇规则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概括了战俘按照1949年《关于保护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所应享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美军虐囚事件的违法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能否妥善有效地处理好突发公共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此法虽然已颁布实施了多年,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