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三次经济调整。回顾和总结三次经济调整的经验与教训,对于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利完成当前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1961~1963年的经济调整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给我国国民经济带來了灾难性的后果。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以及轻工业与重工业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连年自然灾害及工作失误造成农业生产严重萎缩。1960年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4000亿斤降至2870亿斤,降  相似文献   

2.
几乎每次经济周期的收缩都伴随着各种经济发展目标的修正和政策的调整,比较重大的有三次: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对“大跃进”的经济调整;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时“洋跃进”的经济调整和目前进行的对“经济过烈”、“通货膨胀”的治理整顿。这几次调整首先是面临相同的四大经济问题;一是农业生产增长缓慢;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国力;三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四是突发性通货膨胀和连续通货膨胀。其次,实行的基本方针大体相似,如第  相似文献   

3.
兵役制度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一直是实行志愿兵役制。这种建立在动员和武装人民群众基础上的新型的兵役制度,对于壮大人民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4.
王琴 《党史博采》2004,(6):25-27
邓小平的爱情婚姻,如同他的政治生涯一样,他曾三次结婚,两度失妻。充满了坎坷曲折,酸甜苦辣。 “张锡瑗是少有的漂亮” 张锡瑗1907年生于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她父亲张镜海是铁路职员,曾任房山县良乡火车站站长,参加过“二七”工人大罢工。张锡瑗在原直隶省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24年作为骨干分子与李培之(王若飞的夫人)一起参加该校学生改革学校教育的学潮运动,并在该校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5.
正兵役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一直是实行志愿兵役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兵员补充,一般采用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逐步升级的办法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工农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参加民兵组  相似文献   

6.
成茂林 《党史文汇》2004,(11):25-26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曾三次到过晋城,对创建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3)
<正>今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我们缅怀这位伟人,更加无法忘怀他对油田开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指示和对大庆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他三次亲临大庆视察,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指明油田开发建设发展方向;关心职工冷暖疾苦,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快速改善。大庆的辉煌融注着邓小平的心血,大庆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与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睢城 《世纪风采》2011,(12):10-15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当时,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为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居永 《党史文苑》2011,(12):27-28,50
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全面回顾和总结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以及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也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今天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战略进行了四次调整。其中,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第四次重大调整,不仅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和平国际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对21世纪开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思想指导意义。进入80年代,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是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是新时期外交…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与刘华清是在1938年相识的。长期共同战斗、工作的实践,加深了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基于此,晚年邓小平在事关民族振兴大计的关键时刻,三次力荐刘华清,使其进入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他们彼此携手,继往开来,为  相似文献   

12.
1977年7月复出后,邓小平曾先后三次赴广东考察工作,时间分别在1977年11月、1984年1月、1992年1月.每次考察,他都提出了一些立足广东、放眼全国的大问题、大政策,不仅推动了广东的改革开放,而且推动了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 毛泽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3.
鹰潭地处江西省东北部,居于鹰厦铁路线的起点。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由乡级镇升格为县级镇再到县级市和地级市.鹰潭有幸得到世纪伟人邓小平的三次驻足,并赢得“鹰潭是个好口子”的赞语。已经是春天了嘛 “国乱思良将”。1971年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事件后.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毛泽东终于想到了“人才难得”的邓小平,决定重新起用他来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一、在遵义会议上,以前支持博古的张闻天,首先站出来对博古的“总结报告”作“反报告”,有力地支持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主要议题是“检阅在反对五次‘围剿’中与西征中军事指挥上的经验与教训”。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尽管博古没有明显地把一些主观的指挥上的错误放在次要的地位,但主调还是避重就轻,过分强调客观的困难,如反动力量过于强大等。博古报告的实质是用客观原因来掩盖因军事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三次复出中的三位关键人物@马永辉~~  相似文献   

16.
一、推行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率先在科研、教育、卫生等行业进行改革,逐步扩展到文化、新闻出版等行业。二、制定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新政策,2000年要组织国内国际职员后备人员竞争考试,2001年会同联合国在华举办“联合国国家竞争考试”。三、拟定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建立基础研究、尖端技术特殊岗位津贴,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宏观管理。针对去年机关增资中反映出的问题,今年还将结合住房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的改革,研究机关职级工资制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完善办法。四、完善人才流动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三次反腐败重要论述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之后的前10年间,邓小平先后三次反腐败的警世之论值得回顾.邓小平在这三次论述中,不但揭示了腐败现象产生的体制、思想等深层次的原因,而且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指出了反腐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惩治腐败的措施.这对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反腐败斗争无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源泉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1975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成了江青“四人帮”一伙篡权的“拦路虎”。 第一回合,江青以“反经验主义”挑起事端 1975年1月13日,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此前,“四人帮”企图“组阁”,江青曾提出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方案,遭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这次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府明知奉行与其他国家相比更高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战略,在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和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的国家的外汇市场上,必然会造成美元币值高估的局面,进而对美国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却要长期坚持实行较高通货膨胀率的经济政策。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中出现巨大逆差,但中国大量购买了美国的国债,为了避免已经购买的美国国债缩水以及中国经济二次探底,中国要慎重地选择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策略,并加强对所购买的美国国债的合同管理,积极调整产业政策;加强中美经济对话,协调货币政策,敦促美国取消一些限制出口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建设是应对战争威胁、制定军事战略的两个基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安全面临的需要,适时调整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建设基点,推动军队建设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轨道,走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道路,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则由应对全面战争转变到应对机械化的局部战争,再转变到应对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进而转变到准备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