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善诬陷罪罚则之立法建言姜伟诬告陷害罪是我国刑法分则中唯有的一个只有罪名而没有确定法定刑的条文。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毋庸讳言,这实质上是承袭了中...  相似文献   

2.
试论诬告陷害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诬告陷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干扰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犯罪。由于这种犯罪是假借国家机关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仅在道义上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且在法律上要追究诬陷者的刑事责任。然而,这种犯罪一般比较复杂,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易区分。研究诬告陷害罪的历史发展及其构成要件,划清诬告与错告以及诬陷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对于提高我们同诬告陷害的犯罪行为作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严禁用任何方法、手段诬告陷害干部、群众。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近年来,在认识和处理诬告陷害案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探究。一、构成诬告陷害罪是否必须具有“使他人受刑事处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法学杂志》1987年第一期刊登的案例《他(她)们的罪错在于……》一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幕惨痛的法盲、半法盲的悲剧。站在法律的角度对这一案例深入剖析,将有助于更多的人知法、守法;也能为司法工作人员提供经验,切实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1)小茜犯了“诬告陷害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138条规定:“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该条还规  相似文献   

5.
杨凯 《法学家》2001,(3):106-114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在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之视为犯罪并予以处罚。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十分注重惩治诬告陷害罪,都分别在其现行刑法与现行“刑法”中明文对之予以禁止。撇开两地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不谈,单就其各自的刑法与“刑法”对诬告陷害罪之规定本身而言,…….  相似文献   

6.
诬告陷害罪若干问题研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诬告陷害罪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界定 ;对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客观方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 ,提出了独立的见解 ;就诬告陷害罪与非罪的界限、犯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诬告陷害罪与诽谤罪的界限、罪数界限中的两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发表了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46岁的时任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副区长梁瑞强、36岁的高明沧江中学林姓男教师、38岁的梁姓女商人吓称林某、梁某)相继因涉嫌诽谤罪被刑拘,之后又同时以涉嫌诬告陷害罪被批捕。佛山市公安局初步认定,3人诬告陷害了现任高明区区委书记马亮照。  相似文献   

8.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犯罪。诬告陷害罪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诬告者主观上具有诬告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目的;而就各个不同的诬告者而言,其犯罪动机则往往各异。诬告陷害的内容,包括了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轻重不同的各种犯罪;而这些犯罪的法定刑,又包括了悬殊极大的所有刑种及量刑幅度。诬告陷害罪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控告人”、“检举人”所“控告”、“检举”的事实是捏造的,客观上并不存在。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控告  相似文献   

9.
原无锡市南长区人民法院民庭审判员刘锡林因犯诬告陷害罪、枉法追诉罪,两罪并罚,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枉法追诉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刘锡林的一个亲戚(未婚女青年)与人谈  相似文献   

10.
诬告陷害罪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诬告陷害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直接干扰司法或党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犯罪,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在实践中,对该罪的构成以及既遂与未遂等问题,认识不一.为了正确地运用刑罚,做到不枉不纵,更好地同诬告陷害行为作斗争,本文就诬告陷害罪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12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敬礼因犯受贿罪、非法经营罪和诬告陷害罪,被法院判决执行有期徒刑17年。作为一名曾经的厅局级领导,张敬礼又是如何与非法经营和诬告陷害这两个罪名扯上关系的呢?  相似文献   

12.
常鸣 《法庭内外》2007,(10):61-61
原北京国研发企业改革与经济研究院法定代表人范平平.与妹妹范丽丽、弟弟范森森等5人冒充高干子弟,诈骗金额达39665万元.并诬告陷害他人.导致警方出动警力100多人次。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一审以犯诈骗罪.判处范平平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犯诬告陷害罪.判处范平平有期徒刑5年.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起富有争议的命案,死者家属认为死者被轮奸致死,而警方认为是正常死亡。有三个网民替死者家属发帖喊冤,文中称有公安局、检察院官员庇护凶手。警方认为,这属虚构事实、诬告陷害,发帖网民遂被抓捕,并被控以诬告陷害罪受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关于惩治诬告陷害罪的规定,对于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社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给处理和研究诬告陷害罪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三年,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以来,我们淮阴市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处的诬告陷害案件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起诉率也是近几年最高的。在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情况下,其他各类刑事犯罪案件,都大幅度下降,而诬告陷害案反而有所上升,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飞 《政府法制》2010,(4):10-11
2009年11月19日,想去告倒王强的吕艳辉反因诬告陷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他所举报的问题则引出了与沈阳市纪委相关的一连串戏剧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吴杭民 《江淮法治》2013,(14):21-21
《深圳特区救助人极益保护规定》经深圳市人大表决通过并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提出,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行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8.
诬告陷害罪的犯罪对象在某些情况下应包括单位和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本文认为只需出现现实的危险结果,诬告陷害罪就可以成立既遂。而将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栽赃给他人予以告发是否数罪并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行为人捏造他人犯罪事实进行告发后,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又作伪证的,应根据吸收犯的原理,按照重罪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9.
王璞 《人民司法》2012,(10):60-63
【裁判要旨】在审判强奸犯罪等存在被害人的刑事案件过程中,时常发生被害人因收受被告人及其家属的财物等原因而随意改变陈述的情形。如果被害人是出于包庇的目的,情节严重的,应认定被害人构成包庇罪,同时应当继续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被害人是出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应认定被害人构成诬告陷害罪。  相似文献   

20.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他人犯罪事实予以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情节相同的案件,由于司法人员的理解不同,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处理结果。本文拟从该罪的犯罪对象、既遂标准、罪数问题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