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致明  邓继杰 《前进》2011,(4):55-55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农民的核心是“增收和安定”。平遥县岳壁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5万农民,紧紧抓住“三个改善”不松劲,走出了一条“富裕安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农民戏称,“农民培训是政府花钱了事,农民出人‘陪训’”。培训为何变成“陪训”?究其原因,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4个主要问题:培训方式呈现“零散型、突击性、短暂式”,甚至出现“走过场”现象;培训内容与农民的需求联系不紧密,培训效果不明显;一“培”了之,没有配套的服务,知识不能转化成致富能力;农民没有学习习惯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华彦玲  母宇婷 《群众》2022,(10):53-54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建设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2022年江苏省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4.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一号文件”使农民增收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种粮及其农民增收的好政策,但“一药不能医百病”,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还应该立足长远,从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湖北宣传》2007,(2):17-17
“垄上行”是荆州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农业科技服务栏目。自2002年4月开播以来,始终把农民需要、农民喜爱、农民信赖作为栏目的宗旨,用真心、真情为“三农”服务,探索了一条媒体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架起了党与百姓的连心桥,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农技学校”、“没有舞台的农家乐园”、“没有挂牌的农村福利院”。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垄上行”栏目之所以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在我市农村创下了41%的收视率,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改进创新,突破涉农电视节目的常规制作套路,以节目为纽带,构建政府、专家、农民、媒体的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各地开展,广大农民参合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实行“新农合”后,广大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望缓解了。过去那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现象不会再出现了,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事也不会再发生了。“新农合”这一重大的惠民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切关心,是一项在当前能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的新政,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8.
不能“逼迫”农民致富姚南目前,有少数农村基层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得了“急性病”,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农民达到“小康”水平,因而不惜用各种手段“逼迫”农民致富。主要表现:一是不从实际出发,不管农民能否接受,采取行政干预手段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行统一发展“高...  相似文献   

9.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离不开科学技术。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快、更好地将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农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九三学社漯河农业支社社员围绕“当前农民最需要什么”这一主题,与其他农业科技人员一起,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改革服务方式,开通了“农技110”热线电话,开展了“百日百村”科技下乡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活动,为农民排忧解难,在科技兴农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及时为农民服务在警用“110”电话的启示下,漯河市农业局农技推广站的九…  相似文献   

10.
芮黎明 《群众》2006,(10):26-27
农民合作组织,本文特指农民生产经营性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使外在于农民的“他组织”转变为内在于农民的“自组织”,从“替农民办实事”转变为促使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办好自己的实事”,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敖成卓 《创造》2001,(7):47
“村官”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基层,战斗在农村第一线,属官“末”民“首”,“上有千条线、村官一针穿”,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既要维护一方稳定,又要致富当地百姓,形成了“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办事难”的格局。因此,笔者就怎样当好“村官”谈几点看法。一是“望”。就是眼要锐。在农村工作中,“村官”充当着农民“引路人”的角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要脱贫致富,农村要稳定发展,要求“村官”要有战略眼光,通过深入农村实际观察,了解农民意愿,全面把握农民的思想动态。首先要能适应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具备一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高度重视农民教育,积极探索了以开展“学政策、学技能、学法律,创业致富”为主题的“三学一创”的农民教育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3.
创建“十星级农户”活动并非竹山县的发明,但竹山县能坚持数年并结出丰硕精神文明之果,成为全国性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自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规律之一就在于争创活动的内容既顺应了农民迫切要求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又提供了实现这一愿望的具体途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创建积极性,使过去长期存在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变成“两头热”。一、“十目全垦、一条主线”,“致富里”代表了贫困农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要采.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家致富是贫困农民群众的普遍要求,解放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有中…  相似文献   

14.
万锦波 《人大论坛》2007,(10):43-43
近日,笔者从锦屏县新化乡获悉,截止今年7月底,该乡向农民兑现的24万元“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通过新化乡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点,利用“一折通”和“一卡通”形式发放兑现到位,受益农民达93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在潜江市积玉口镇风姣村的农田旁,总是围着一批本村和外地前来“取经”的农户,听一名年过半百的农民讲解虾稻连作“开沟养殖”的高产技术和政府建设新农村的举措、发展虾稻养殖的优惠政策。农田当课堂,师生是农民,通俗浅显的讲解,立竿见影的效果,好一幅建设新农村的生动画卷!这名年过半百的老师,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杜业金;这名在全国水产界都极有知名度的工程师,被当地乡亲亲切地称为“老杜”或“土专家”;这名头顶草帽的农民,是该镇一名普通的农民宣讲员。  相似文献   

16.
孙晓燕 《群众》2013,(7):44-45
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设定五项具体指标,为亿万中国人清晰勾勒出“中国梦”的美好明天。中国有8亿农民,“农民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只有农民圆了梦,才能圆满实现“中国梦”。用富于生机、充满活力、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是实现农民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阿峻  郭坤 《人大论坛》2010,(7):22-24
一场飞来车祸后,妻子失去右腿,女儿被撞身亡,面对渺茫的民事索赔,身为农民的他陷入绝境。后来经人牵线,一热心律师“雪中送炭”,付出22.5万巨款,将这起交通事故的“赔偿权”买下,双方并立下协议不准反悔。 两年后,案件经法院调解,肇事方共赔款53万元。此时,农民反悔将巨款取走,曾付出“转让金”的律师遂起诉农民违约,双方反目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上乡政府办事找不到人,以往只能自叹“运气不佳”,如今,在湖南省武冈市大甸乡终于有了个“说法”。这个乡新出台的一项改变机关工作作风的制度规定,每周一为集中办公接待日,农民在“接待日”办不了事的,由乡政府支付10元一天的误工补偿,从责任人工资中扣除。农民高兴地说,咱们的时间也值钱了。  相似文献   

19.
刘圣华 《政策》2008,(10):35-36
近年来,阳新县龙港镇汪家垅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兴办“富民合作社”,采取“股份合作”建立公司的方式筹措资金,兴办产业,谋求发展,探索出一条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村的好路子。  相似文献   

20.
“一推双带”活动。即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吉林省通过开展这一活动,实现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素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