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新媒体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有利于中国民主模式的践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利工具和手段。良好的民主进步和政治发展需要大众媒体的理性引导和民众的稳健参与,网络新媒体在实现媒介、政治参与和民主的有机良性互动进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尽管网络新媒体是政治参与、舆论监督、权益表达的有效途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风险。既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政治参与功能和民主潜力,又要依法引导和规范无序参与和非法参与。  相似文献   

2.
沈晓阳 《求实》2012,(2):59-62
正确地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从政治心理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可以分为理性思考型、情绪宣泄型和舆论煽动型三种类型。从政治价值来说,网络民意表达对于发展政治民主、促进政治自由、推动政治正义既具有重要意义,又构成严峻挑战。从政治发展来说,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一是要扩大网民数量,缩小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的差距;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克服网络民意与政治文明之间的裂痕;三是要注重观念引导,避免网络民意与核心价值之间的背离。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营销是政治营销的信息化表现和高科技形态,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日益受到各界重视,正在逐渐重建中国公共政治生态,重构中国基层政治图景。其发展动向和趋势值得加以密切关注。网络政治营销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遇,也将产生异常复杂的局面和挑战,需要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远见加以管理和引导,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而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模式是法治民主。这既是现代西方政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现实选择,而且,在社会主义法治民主这个统一体中,法治更多地对民主起着确认、引导和规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网络成为汇聚各种信息和思想观点的大舞台。面对纷繁复杂的虚拟网络世界,网络意见领袖在话题发起、舆论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加强对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与管理,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网络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并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新生事物的网络民主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如何引导网络民主健康有序发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主要从网络民主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政治科学化和政治清廉化三个角度展开探讨网络民主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为广大公民参与公共政治和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协商民主尤其具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和政治价值,是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紧迫任务。要积极适应当前关键发展时期的多元化政治价值诉求、平等性政治价值期待和包容性政治价值趋向,切实完善与推进政党协商民主、国家权力机关协商民主、国家行政机关协商民主、社会基层协商民主以及大众网络协商民主等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协商民主在扩大公民参与、推进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着眼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主渠道作用,这对于改革与加强党的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全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民意开始在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对网络民意表达权进行规范和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针对网络民意表达权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完善网络民意表达权,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早已拓宽了人们政治参与的途径。而网络的跨时空性、自由性、隐匿性等特征使政治舆论引导的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网络意见领袖无疑担当起了网络社会中的政治舆论引导的职责。本文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在明确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社会中的角色及其特征和网络意见领袖在政治舆论引导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师泽生  李猛 《探索》2011,(5):53-57
参与民主与代议民主、协商民主等一样同属于民主机制,可以在不同环节、层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服务于特定的民主制度。在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参与民主机制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中国的民主发展历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参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增强公共事务的“透明性”,提升民主参与的公信力和有效性;拓展参与渠道,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重视参与民主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培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以党内参与带动社会参与,推动民主参与的全面发展;重视基层参与,夯实民主参与的基础;引导网络参与,丰富民主参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6,(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主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发挥中国特色参政党在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内涵及其提出的意义,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加强和规范政党协商,加强中国特色参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是伴随网络的发展而形成的,是社会舆论在网络领域的延伸,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舆论阵地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要用主流的意识形态占领网络舆论阵地,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来引导和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房宁  文心 《党建文汇》2005,(12):28-29
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全景式地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它的发表,有助于各界正确认识和深层次思考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本刊选载《北京日报》记者对有关方面专家的访谈文章,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和清醒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热点问题具有积极的引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政治追求.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政府决策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独特价值(一)弥补政府决策中常规参与渠道的不足。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民主诉求不断攀升,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但常规政治参与渠道仍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政治参与地位作用尤为突出。网络政治参与以网络作为平台,开辟了一条公民直接参政议政、发表政治观点渠道。普通公民可以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参与民意调查,通过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7.
《求是》2010,(18)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这对于提高全党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澄清民主政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何重大传媒的产生都将给人类带来划时代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政治领域而言,网络在民主政治建设当中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有理由认为,随着网络深层次地发展,网络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渠道和方式,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当今社会最具威力和活力的媒体,已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具有鲜明的特征,对社会舆论起着引领和放大作用,做好网络舆情引领是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网络舆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8,(5)
正十九大对党章的修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