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社会主义在俄罗斯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俄罗斯就产生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和组织,并对俄国革命和苏联建立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60年代,苏联地下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也提出了建立人道的社会主义的主张。80年代中期,苏联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成为苏共改革的目标。同时,苏共逐步被社会民主党化。但是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向“中左”方向的改革和苏共、俄共社会民主党化的进程被历史性地中断了。虽然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前共产党人纷纷组建了十余个具有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但是,这些政党都比较弱小,未能进入国家杜马就被边缘化了。本文重点说明的是:苏共、俄共为什么未能像东欧前共产党那样集体地转变为社会民主党,并且在转变后保持组织的规模和力量;为什么也未能像西欧和东欧社会党那样成为本国左翼阵营的主导力量,并且通过选举经常获得执政权。  相似文献   

2.
1991年“8·19”事件后,苏共被禁止活动,解散组织。同年底苏联解体,苏共更失去根基,陷入四分五裂状态。但时隔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看法开始改变。美国《华盛顿邮报》称:“后共产党人来了。东欧和前苏联的改革派共产党正在复苏”。英国新闻媒介也声称:共产主义幽灵再次在欧洲徘徊。一、重建和恢复组织原苏联地区左派组织正以新的姿态重新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一)基本情况:目前,在原苏联地区的15个国家中均建立了一个或多个由共产党演变而来或由共产党改弦更张、主张在改革中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左翼政党。在俄罗斯、…  相似文献   

3.
2016年,《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将迎来创刊35周年华诞。 35年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诞生,在杂志前身——《苏联东欧问题》问世之际,时任主编刘克明提出,我们出版这样一个刊物,是为了推动我国学术界开展对苏联东欧问题的研究,交流研究成果,加深我们对苏联东欧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4.
我与本书作者、山东《潍坊学院学报》主编徐隆彬教授可以说是以文相识的忘年之交。我们至今还没有机会谋面,而是在阅读彼此的文章和著作中相识的,我已年逾80,而他正值接近50的年富力壮之时,因此可说是忘年交。20多年前,在上世纪80年代下半期,当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即现在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担任所长兼《苏联东欧问题》杂志主编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柴德坤同志翻译的《苏联及其东欧盟国的兴亡》(21世纪出版社,2006年)一书在目前国内关于苏联解体问题的译著中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作品。因此翻译此书十分必要,它有助于帮助我们明晰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的原因,对于巩固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拉美是目前左派力量最活跃的地区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军人政权纷纷倒台 ,拉美地区进入民主化的发展时期。各国开放党禁 ,普遍实行民选制度。政党合法化为拉美左派政党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也为左派政党壮大队伍提供了良机。其中不少左派政党通过选举在议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对拉美左派力量产生了强烈冲击 ,带来灾难性后果。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内 ,拉美左派力量明显削弱 ,处境十分艰难。古巴因苏联中断援助 ,陷入极度困难时期。执政约 l0年…  相似文献   

7.
公众外交,西方称之为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冷战中美国对东欧的公众外交,即美国政府对东欧人民的以传播美国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外交,是美国对东欧"双轨政策"中的重要一轨,也是美国对东欧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美国对东欧公众外交的巨大成功,使美国与苏联,美国与东欧国家政府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8.
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转换期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苏联和东欧的关系、苏联和美国的关系都有了新的基础。华约和北约的作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安全问题复杂化。国际上各种力量正在经历新的分化改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9.
在意大利战后安排问题上,苏联同美英两国的争斗早在二战后期就已经开始。意大利问题主要是战前殖民地等问题。出于利用英美矛盾为自己谋利的目的,苏联并不打算削弱意大利。由于英美两国在处理意大利问题上具有优先权,只允许苏联名义上参与意大利事务,并没有实际发言权,导致苏联在意大利问题上的变化以及在东欧问题上的强硬,美苏矛盾趋于尖锐化。苏联战后安全带政策目的是将东欧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对意大利政策与对东欧政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联从起初的不打算削弱意大利转变为不过分削弱意大利的政策,正是用来控制东欧并使其成为自己势力范围的政治筹码。这也成为美苏冷战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进入90年代以来,欧共体为了最终实现“大欧洲”目标,大力加强和发展与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各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一、发展关系的状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随之而来的经互会崩溃,为欧共体积极发展和密切与东欧及前苏联地区各国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一)欧共体与东欧国家签订并开始实施贸易合作和联系国协定(统称欧洲协定)。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苏联出于对外战略需要而对东欧的施压是东欧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以及东欧社会民主党从东欧政治生活中消失的主要原因。两党的合并对东欧其后的政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和党际关系,共建和谐世界应是对此段历史浅析所得到的最好结论。  相似文献   

12.
拉美左翼力量崛起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后期,拉美左翼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拉美一些左翼政党或左翼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拉美民主政治中的新景观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其突出表现为:一些拉美左翼政党或人物接连赢得本国大选,成为主导拉美政治舞台的新兴力量;“圣保罗论坛”成为拉美左翼力量汇聚的中心;“世界社会论坛”成为拉美左翼乃至全球左翼展示力量和政治诉求的平台。然而,左翼力量能否在拉美占据主导地位则将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局限性的制约。拉美左翼力量所奉行的理念不是主观臆造和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对拉美社会现实的反映。拉美左翼政党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导致苏联剧变的诸多因素中,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但在其外交实践中,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支持苏联改革的东欧国家,戈尔巴乔夫一般是采取不干涉政策,鼓励这些国家及其共产党的改革;如果有东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异议,或表示自己的国家和共产党不能照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针,戈尔巴乔夫则直接支持这类国家的反对派。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态度对苏共的反对派无疑是一种鼓励,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自1982年成立以来(当时称中国苏联东欧学会),对推动我国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来自全国各地140位学者和专家云集在这里,举行第六届全国理事会,这标志我国的俄罗斯、东欧和中亚研究事业又有了新的长足发展。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对各位同志和朋友们多年来对学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第六届全国理事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俄罗斯、东欧和中亚,无论对世界,还是对我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区。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俄罗斯、东欧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以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等10多个拉美国家的中左翼力量先后通过选举上台执政,拉美政局呈现出"左强右弱"的态势,同期拉美经济也进入平稳快速增长期。但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拉美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拉美主要执政左翼力量或选举失利乃至下野,或面临经济下滑和社会矛盾激化等困境。这既缘于全球和地区经济不振等现实原因,也与拉美左翼自身建设和处于对发展道路的探索阶段等因素密不可分,比如拉美左翼未能真正找到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资本主义体制限制了拉美左翼的变革,左翼政党自身党建薄弱且未能妥善应对民生诉求和民意变化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美国对拉美的战略调整对地区左右翼力量对比带来的深远影响。从当前拉美左翼执政困境判断拉美政党政治已由"左倾"向"右摆"为时尚早,但各国左翼亟待审时度势、整顿调整,才能重整旗鼓、持续发展。此外,目前拉美左右翼力量对比变化对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后冷战时期东盟国家对外政策上的“新民族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控制战后世界战略格局几十年的冷战体制宣告结束,国际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冷战时期。在新形势下,世界各主要政治力量进行重新组合,“一超多强,竞争共处”的世界新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在国际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同时,东盟国家的内部环境也在经历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动荡后,国内政治保持基本稳定,国民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的增长,本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已进入新兴工业国家之列,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被预测为未来…  相似文献   

17.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其东欧政策进行了重要的调整。然而,冷战的阴云、国内的掣肘、个性的矛盾却使得在赫鲁晓夫时期调整后的东欧政策呈现出缓和与冲突、减压与控制的矛盾,同时也呈现出愿望与结果的背离。  相似文献   

18.
西方非政府组织虽然强调其公益性、民间性、非政府性和公正性,但是回顾整个冷战历史,非政府组织有意无意成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平演变"的工具,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几年,东欧和中亚地区发生的"颜色革命"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继续.在这次革命中,非政府组织再次成为西方民主战略的急先锋,对东欧和中亚的...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个德国的合并以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古巴原来高度依赖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遭受到1959年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来最严重的打击:国民生产总值下降35%,对外贸易萎缩高达75%。与此同时,美国极右翼集团又分别在1...  相似文献   

20.
我十分荣幸能够应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拉美问题国际学术论坛,和大家一起共同研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及中国同这一重要地区的关系。下面,我愿就过去一年来的拉美和加勒比形势及中拉关系8谈几点看法。一2006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特点(一)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左翼力量不断上升。12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举行了大选,虽在选举和政权更迭过程中个别国家小有涟漪,但总体上波澜不惊,表明地区民主政治体制日臻巩固和成熟。纵观地区大选形势,社会运动蓬勃发展,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新兴政治力量和人物脱颖而出。左翼力量明显壮大,在许多国家大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