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政治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变革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变迁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认为,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意识形态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想条件和经济基础;2、政治体制的转变为道德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条件、新的制度伦理;3、治国方略的转变为道德变迁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由此而认为,政治变革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贯彻实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重大治国方略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政治道德建设。所谓政治道德,主要涉及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政治道德一般指在公共政治生活中,政治领导者对政治目标的设计、对权力的价值判断和对所承担社会政治责任的认识,以及对处理个人权力与公共权力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也包括公民对政治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看法与行为方式。一般来说,政治道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价值规则,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政治道德往往会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态,但在它们之间确实也存在着某种延续性与共有…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学术界比较突出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制约作用,而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定社会条件——“社会主义”这一规定性考虑较少,对其内涵挖掘不够,致使不少同志把  相似文献   

4.
陈丽娜 《红旗文稿》2012,(16):27-28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建设,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社会成员思想品德结构、生存状态的不同,道德诉求也不相同。面对思想道德领域  相似文献   

5.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炳水 《新视野》2001,1(3):48-50
一、道德立法的理论依据 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密不可分,同样也与法律息息相关。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较易形成一种普遍的精神信仰,而转型期的社会恰恰破坏了人的普遍的精神信仰,冲击了人们正常的信用关系以及行为选择的预期。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从经济到政治到思想的全方位转变,旧的信仰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与此相适应的新的信仰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的社会处在一个精神信仰较为混乱的价值失范阶段。社会转型是一个过程,同样,新的信仰体系的确立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如果对有些…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转型期政治功能的特殊状况以政治和市场双重启动的我国现代化进程,触动了传统社会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引发了深刻的社会转型。伴随着结构调整和体制转轨,各种社会矛盾以共时态的方式集中地显现出来,这些矛盾与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转型能否顺利实现。政治表现为居于社会枢纽地位的特殊社会历史关系,凭借其在上层建筑固有的特质来对社会进程发生巨大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使政治的地位更显突出,现代化事业与社会转型须臾不能离开政治,政治在社会系统中处于推动社会转型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最具力量和权威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些社会领域中的失效只有政治才能给予弥补,而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须仰赖政治改革与创新。作为公共权力的组织,政治(特别是国家)处于保护有利于人民总体利益的所有制形式的地位,从总体上平衡过分悬殊的财富占有,处于既是竞争的倡导者又是弱势集团的保护者的特殊地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取得成效,依赖多种因素。新时期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剖析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复杂局面,针对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以公民道德建设和荣辱观教育为底线,着眼于职业道德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而增强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足以表明,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7):32-33
几年前,广东佛山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某五金城先后被两车碾压,前后7分钟内18个路人路过,却都视而不见,最后是一位拾荒老人上前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10.
公共信任作为一种功能化的社会机制,是一个社会促进与实现和谐的内生性条件与人文环境。我国市场化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由此引发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契约化,不仅引起我国传统公共信任的结构、演化机制及关系序列发生变化,而且导致公共信任在社会转型期的重构发生结构冲突以及与社会信任、个体信任关系的疏离,进而影响到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化和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当前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否倡导功利主义道德原则?应如何理解和贯彻功利主义?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谈些看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否倡导功利主义道德原则?对这个问题,我国伦理学界众说纷云。比较典型的,有两种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结构、层次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云林 《探索》2005,(6):163-166
道德从结构上而言包括价值形态、规范形态和秩序形态三个部分,从层次上而言划分为旨在社会有序化的道德和超越性的道德两个方面。对道德结构和层次的这种把握对于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启迪在于:基于道德结构的不同要素,必须将人的美德和善行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基于道德的不同层次,必须致力于道德规范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同时还必须将一定的道德规范法律化并严格设定这种德法转换的限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民”参与到“公民”参与,再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政治文化、“文革”残余影响、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畅及个别干部习惯于替民做主等因素的制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必要的前提和采取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晓玲 《世纪桥》2012,(3):74-75
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其蕴涵的优秀思想对于现代人仍然深具启发性。本文简略阐释中华道德之丰富内涵,诸如:仁爱思想、以义为上、道德践行等,而后,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与社会急剧变迁对中华传统道德形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研究国人道德冷漠之原因。探寻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于大力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制度建设,用完善的社会制度和全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15.
当今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道德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化时期,对青年一代影响尤为深广。因此加强青年的道德建设极为重要。本文试从青年价值观的嬗变来谈谈当前如何加强青年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刘秋丽 《世纪桥》2013,(11):16-17
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和价值观念变革对人们生活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伴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我国一些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强烈冲击,这个冲击既带来了积极正面的效应,同时也不乏众多消极的负面影响。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道德水准无疑是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尺和参照。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面对各种不道德行为,道德的教育、调节、约束、激励等往往显得极为软弱无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政治手段的有效配合。道德的权威性要靠政治来支撑,道德建设必须与政治建设并举。 一、市场信誉与法制保护 经济活动是人们的基本社会活动。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规范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一、转型期我国品德教育的困境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网络的普及等,都给我国的品德教育带来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第一,从社会变化方面来看。首先,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和价值观相互碰撞,改变了我国改革开放前意识形态领域封闭的状况。在旧的文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转型与行政伦理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指一种社会结构向另一种社会结构的变迁;从特殊的意义上说,是用以特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换和变迁。[1]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是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变革,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的变迁,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现阶段建立和完善新的道德规范中,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中国历史上的道德思想,尤其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是其重要的一环。儒家的伦理学说博大精深,针对当前的道德状况,应着重吸收以下儒家伦理学说的精华。 第一,吸收“天下为公”的思想精华。 “天下为公”的思想,虽诞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它却以超迈古今的睿智,宽慈仁善的情怀,表达了对政通人和、世风淳朴、爱满人间这样一种太平盛世的追求。这一理想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值得吸取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