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是岛内蓝绿两大阵营全面对抗、政局动荡多变、陈水扁全面扩张权力、“台独”气焰嚣张、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一年。两岸关系总体上呈现“政治危险僵持、经贸迅猛发展”的格局,两岸围绕一个中国原则、“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相当激烈。陈水扁加快推动“台独”步伐,蓝绿两大阵营围绕“3·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台湾将举行“直辖市”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七项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简称“七合一”选举。这是台湾首次将所有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台湾选举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选人数最多的地方选举,被蓝绿阵营视为2016年台湾大选的前哨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以及刚刚升格的桃园等六个“直辖市”市长选举,无疑是此次“七合一”选举中蓝绿对决的焦点,对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以及蓝绿阵营的实力消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2年第八届“立委”即将拉开战幕,国、民两党蓄势待发。依据最近岛内两场县市长选举结果重新检视蓝绿盘势,未来选战恐将呈现“蓝消绿长’、蓝绿席次迫近的态势,25个选情胶着的选区将成为蓝绿拼席次过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红 《台声》2007,(3):10-12
从现在起到2008年3月,是台湾多元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蓝绿两大阵营较量的关键时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蓝绿双方和社会各界将围绕“国务机要费案”、“特支费案”、“法理台独”、第7届“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等四大焦点,展开激烈较量。时间有限,头绪不少。社会反贪运动中是泛绿军处于守势,“特支费案”中是泛蓝军处于守势,围绕“法理台独”展开的较量中,泛绿军处于主动挑衅地位但实力处于下风,两场选举中泛蓝军实力略大于泛绿军但不稳定。可以说是蓝绿双方是互有优劣,互有攻防,互有胜负,因此都在积极部署,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洗礼,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台湾“大选”前的关键年,蓝绿阵营围绕2012年“二合一”选举展开布局是贯穿全年的主线,国、民两党围绕一系列议题展开激烈较量构成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台湾大选年,蓝绿围绕2012年“二合一”选举展开激烈攻防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国、民两党积极进行选举布局,各自面临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蓝绿的整合正在新一轮进行中,王金平很可能是这一盘棋的伏棋,是牵动蓝绿板块大幅度重组及未来一段时间台湾政治生活变化转折的关键之所在。台湾“三合一”选举过后,硝烟散尽,台湾政治生活又恢复了常态。但是,笔者在台湾的参访中发现,其实现在的台湾政坛暗潮汹涌,平静中有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变革。而这个变革目前的变量则是由此次“三合一”选举引起的,其效应将通过后年的“立法委员”选举的大操兵,持续到2008年的台湾“总统”大选。这  相似文献   

8.
这次台湾"九合一"选举彻底改变了台湾的政治版图,改变了蓝绿力量对比,也将改变台湾未来政治发展方向,但没有改变台湾蓝绿二元结构,也很难超越蓝绿,除少数中间选民外,在重要选举中依然是"蓝投蓝、绿投绿",蓝绿基本盘依然是影响选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1月14日进行,虽然目前距离大选投票日期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但蓝绿两党的选情仍然处于相当胶着的状态。蓝绿两党候选人特质马英九和蔡英文都具有形象清新,留学海外,  相似文献   

11.
徐松涛 《台声》2004,(7):20-22
台湾“大选”虽己结束,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造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阿扁“一人独裁”、蓝绿高度对峙、政党面临重组、两岸高度紧张,既是选后“强震荡、大重整、高危险”的台湾局势的真实写照,也是未来四年台湾局势的可能轨迹。  相似文献   

12.
肖杨 《两岸关系》2009,(4):8-10
台北县号称“台湾第一大县”,人口达380多万.2007年又升格为“准直辖市”,作为观察蓝绿政治板块变化的指标性县市,台北县可谓是2009年台湾县市选举的超级战区。而随着民进党“天王”苏贞昌回锅参选台北县长的可能性增加,更让2009年台北县的“百里侯之争”,有可能升级为下次“总统”选举的前哨战。  相似文献   

13.
钟台升 《台声》2005,(12):30-31
将于12月初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是继去年底“立委”选举以后又一次重要选举,它将反映一年来岛内蓝绿阵营政治版图的变化,对未来岛内政治生态的走向都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因此备受关注—蓝绿对决各就各位即将举行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也称“三合一”选举,是指将原来分别进行的县市长选举、县市议员选举和乡里长选举合并为一次举行。选举登记已经正式截止。根据台湾“中选会”统计,岛内23个县市中共有77人登记参选县市长,其中,国民党在20个县市中有提名,民进党在19个县市中推出候选人,亲民党提名4人,新党1人,“台联党”2人,无党籍及未经政…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台湾“大选”序幕逐渐拉开。就在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积极部署党内初选之际,第三势力似又呼之欲出。以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为首的一批政界、学界、文化界与企业界等知名人士发动“我心未死”运动,展开争取10万人的网上连署行动,企图在蓝绿两大阵营之外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势力或第三势力。然而,纵观台湾社会政治现实与过去的历史经验,第三势力前景暗淡,很难改变岛内稳固的蓝绿二元社会政治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15.
谢郁 《两岸关系》2003,(4):21-22
2003年2月14日,备受 各方注目的“连宋会” 如期举行,会后双方发表“共同声明”并签署“国亲合作备忘录”。国亲合作投入竞选大局已定,2004年“大选”的序幕也正式拉开。两年多来令民众大失所望的政绩,以及蓝绿两军势均力敌的情势,使得陈水扁的连任之路布满荆棘。  相似文献   

16.
李家泉 《台声》2009,(4):42-42
最近台湾政坛主要是蓝绿阵营.围绕两岸“要不要签CECA”.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攻防战和风波.迄仍没有平息。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7日,郭台铭和柯文哲相继宣布放弃连署参加台湾2020年"大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可能重回蓝绿对决局面。试图凝聚不满蓝绿选民、号召走中间路线的"第三势力",因头面人物的各怀算计、蓝绿两大板块夹击而在2020"大选"中整合失败,但郭台铭、柯文哲所获得较多支持的中间选民和青年选民仍是左右"大选"结果的关键力量,并可能影响同期进行的第10届"立委"选举。韩国瑜与蔡英文的对决,将是"庶民经济牌"与所谓"安全牌"的缠  相似文献   

18.
李立  刘扬 《黄埔》2010,(1):7-9
2009年台湾地区举行县市长“三合一选举”,国民党阵营赢得12个县市的执政权,民进党赢得4席。县市长选举与全岛性大选不同,主打地方议题,关键是候选人在地方的人气。此次选举结果显示岛内蓝绿政治力量的对比基本维持以前格局。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海峡两岸围绕“入联公投”展开激烈斗争、两岸政治关系高度紧张的一年。陈水扁当局疯狂推动“入联公投”等“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升高蓝绿对抗和两岸紧张。但祖国大陆坚决贯彻党的十七大确立的对台战略新思想,扑灭“人联公投”嚣张气焰,捍卫了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丁仁方 《台声》2011,(7):26-26
最近,前“监察院长”钱复接受凤凰卫视访问时质疑马英九想当全民“总统”,结果反而导致泛蓝选民气他,泛绿选民却也不领情,马英九因此连任选情告急。钱复以台北市的蓝绿选票比分别占55%及45%为例,他说只要让泛蓝选民都愿意站出来投票,自然马英九就会当选。钱复这一说法的逻辑是建立在以两岸政策为蓝绿区隔的主流观点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