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哥:各位聊友,本期的话题是“我的一篇日记”。在人的一生当中,总有几件难忘的事儿。很多朋友都把这些事写在了日记里,今天有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大家请啦。  相似文献   

2.
我的瑜伽路     
陈婉玲 《广东民政》2011,(11):62-63
近几年,我的许多朋友和同事常常问我同一个问题:你都50多了,精神和心态都比年轻人好,你有什么秘诀?熟悉我的朋友就会问:你练瑜伽为什么那么执着那么着迷,你的瑜伽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对这些朋友和同事的问题,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所以我写了下面这段文字,一是给大家一个详细的解答,二是给自己走过这段路的一个交代,三是给要走这条路的朋友一点建议和忠告,让他们走得更加愉悦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3.
开心乐园     
一位年轻人想成为一名歌星,未能如愿,他就又想当作家。为此,他苦熬三天三夜写了一篇小说投寄到一家有名的杂志社,投稿信是这样写的:“哈罗,朋友们好!我叫XX,来自XX,很高兴认识你们,在这里,我为大家献上一篇我自己创作的小说,题目是《XX》,请给点掌声鼓励好不好?谢谢。对了,要是哪位朋友有足够的勇气,请帮我修改一下,谢谢!”很快,年轻人的稿件被退回来了,编辑的回信只有一个字:“嘘!”有一对夫妇从结婚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闹别扭。时间一长,女的认为这样过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就向法院提出离婚。男的说啥也不同意。又…  相似文献   

4.
格子人生     
《乡音》2007,(8)
刚学写字的孩子问我,为什么字非得写在格子里。我说那是为了让你的字写得规矩,写到格外就不好看了。说完这话,再仔细一想,人生不也就像这写字,一笔一画都必须写在格子里吗?  相似文献   

5.
潇潇 《文明大观》2003,(12):45-45
有朋友通风报信说,加拿大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正在招兵买马,销售代表的职位恰好是个空缺。我一听精神大振,一秒钟都没耽搁,急急写好了简历,也根本没等通知,便径自找上门去。仗着自己在国内干过两年销售,心中有些底气,逮住销售经理一顿猛侃。这个经理是一憨厚的印度人,英语似乎还不如我好,不过数分钟,就被我侃晕,忙不迭地点头。  相似文献   

6.
怀念写信     
一天,一个人整理书橱,看见书橱的一角静静躺着一大摞旧信件。目光触及这些“陈年古董”,悠悠往事随着逝水的年华已成为人生隔岸的风景。这些信件都是我年少时的同学和朋友写来的,在我结婚以后,它们一直被我遗弃在父母家的老屋里,直到数年前我回去,偶然间惊喜地发现了这些旧物,忍不住把它们带回来了。  相似文献   

7.
乡音·乡情     
背井离乡数十载,说话的口音经过三次大的变革,士。今南腔北调,早已忘却了家乡话。说忘却其实又不彻底,对方言有研究的人一听便能辨别出我是何方人氏。八十年代初,乘火车沿京广线南行,过了武汉不久,车厢里传来了久违的乡音,。C情为之一振。循声望去,是两个担着箩筐卖猕猴桃的姑娘。为了与她们对话,便买了几斤猕猴桃。说家乡话的姑娘听说我是她的同乡,惊讶得张大了大嘴,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怎么也不相信我来自她生活的大山里。我尽可能跟着她的口音模仿家乡话,像公园里英语角练习口语的年轻人一般虔诚,着实领略了一番温馨的乡情…  相似文献   

8.
“非典”这个题目我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前些日子电视上、报纸上谈得很多,又是一件晦气的事情,没有多少新鲜可写了。但是,外地的朋友总在电话里说,写封信来好吗?写写北京人的“非典生活”我就写了。他们读后说,真逗,留下这些文字吧,以防好了伤疤忘了痛。 痛!真的是痛啊。一个身体健康、好好的人,突然发高烧、咳嗽,没几天,说没就没了,没了时,连最亲近的人也见不到,能不痛吗? 这是什么病?不知道。哪个医院有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21)
正每天更新两条微博,内容文字要一个字一个字亲手写,微博粉丝超过八百万的儿科医生崔玉涛,被很多家长形容为"成为妈妈最初几年里最能带给我安全感的人"。儿科医生崔玉涛微博上有超过八百万粉丝,绝大多数都是孩子家长。他从互联网诞生之初开始写科普文,2009年起每天雷打不动更新两条微博,解答网友们的各种育儿困惑。他还出版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书,如今这些书也会出现在年轻儿科医生的抽屉里。  相似文献   

10.
几天前有个朋友来北京出差,告诉我这么一件事,他刚从北京站出来时,有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向他讨钱,说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京找父亲,可钱用光了,想要我的朋友给她的孩子买点吃的。“这种事我见多了,都是假的,骗人的!”,朋友对于自己的“小气”并没有感到不安。无论是车站还是马路边,总会有人将你叫住,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希望你能够慷慨解囊。面对身边的这些“不幸”,我们该如何去做?人都是有自尊的,既然肯放下尊严向你伸手,能帮就该尽自己的所能帮一些。这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试想如果有一天你也有了难处,周围的人对你都漠然视之,你又该…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网     
也曾读过一些残疾朋友的作品,大多是写自己的人生经历,虽然条件不尽相同,但他们痛苦彷徨后依然在逆境中能自强自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令我好不羡慕! 读着别人的故事,回忆逝去的往事,今天的我依然困惑。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孩子由于腿病未愈丧失了田间劳动能力,这对我意味着什么?我自失学以来在家体验到劳动的艰难,求业无路,年老的父母也无力帮我自食其力,我在困苦忧伤中延续了一年又一  相似文献   

12.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北京某小区的居民,经常可以从物业小区的保安那里看到贵刊,在此我也想向您们请教一个问题。我家住在四楼,但由于前一阵子,我家的孩子要高考,所以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但由于我家楼上住的是一对年轻人,经常晚上带朋友回来唱歌、打麻将。噪音让我的孩子不能很好的复习功课和休息,虽然和他们沟通了几次,但效果都不是很好。我们便打电话向物业公司的保安员反映,可他们说这事他们也不好管,只能帮我去劝劝那对年轻人。虽然现在孩子考完了,可生活还是会受到影响。您说我该怎么办?北京读者 杨慧杨慧:你好!凡是家里有孩子参加过高…  相似文献   

13.
路就在脚下     
读《路在脚下》栏目中的故事,就像和一个个同龄的朋友在聊天谈心事,这大概是因为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从事统战工作时间不长的新兵吧,我就是这样一名只有四年“兵龄”的年轻人。对于处在二十几岁年龄段的人来说,每一年都会有很大不同,而在我的这一阶段,却真真实实、时  相似文献   

14.
两篇美国小学生的作文,一篇记自己最好的朋友,另一篇写亲如手足的弟弟。 在孩子的世界里,残疾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更不会影响爱的付出和给予。残疾只是不同,就像有的人高一些,有的人矮一些这类的差异。 成年人如果反过来向孩子们学习,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差异,世界或许会更多感情,更多温暖。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与妻子石某结婚后生有一子,现已7岁。孩子出生后,就有朋友说该孩子不像我,长得很像妻子以前的恋人,当时我半信半疑。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的疑心也越来越重,因为孩子长得既不像我也不像他妈。为此,我们的夫妻感情一直不和。最近,我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并以孩子不是我亲生为由,拒绝抚养和支付  相似文献   

16.
妙手混混儿     
旧小说中有“妙手空空儿”这一武林人物,给我印象很深,我今借名托意,写的却是另外一种“妙手空空儿”,不,确切的说,应该是“混混儿”,这一些人在国家机关中随处可见,他们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聪明好学,办事认真;一个是平庸无能,毫无政绩...  相似文献   

17.
我对于医生,以及其他医务工作者,不管有没有打过交道,熟悉不熟悉,都抱有一种崇高的敬意。我倒并不认为这种职业一定就比其他职业高尚,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和千百万人的生命、健康直接联结在一起。人吃的五谷,生的百病,谁都可能有生灾害病的时候。广大群众,历来有一种敬医的传统美德,所谓“平时敬医,病时求药”是也。医生及医务人员在治病疗疾,救死扶伤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得出了显著的功效,这就更加引起人们的尊【敬。我是从事文学创作的,这些年【来倒也写过有关这方面题材的一些D作品。150年代后期,我曾写过一篇名叫(难…  相似文献   

18.
1913年 2月 3日,我出生在海南岛文昌县湖山乡茶园村一个贫农家 庭,父亲给我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琼香”。我上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因我是家里最小 的孩子,全家人对我非常好,尽管家境贫寒,但仍送我上学读书。   7岁时,我成为本村小学中惟一的女学生。 11岁时,到海口市海南公学读书。海南 公学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办的学校,校长、教育长和许多老师都是中共党员。在这所学校里, 我接受了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启蒙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反帝反封建的种子。我当时曾 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中国茶叶之盛》。老师看后非常赞赏,对同学…  相似文献   

19.
曾经看到一个企业办公楼的宣传板写着这样一句响亮的口号:“凝聚力就是竞争力”。越琢磨就越有启发。 这个企业是从一个人发展起来的.如今做到资产上亿,还在不断的进取之中。谁能想到.如今风云万里却依然谨言慎行的董事长.当年竟是一个开小作坊、靠手艺一点一点做起来、一分一分积累起财富而成就今天的。我不知道从一分到一亿的距离有多长.不敢想像.也想像不出来,但这个企业上下、工作伙伴和周边朋友的高人气,让我心生感叹。  相似文献   

20.
当秦瑞亮托人带;来了这部书稿,要求写个序时,我是断然地拒绝了,因为来人介绍说秦是一位官员。我并不是那种故意与官员不合作而表现清高的人——我有许多行政官员朋友——但我着实对一些在权势下很容易出版的书籍感到不满,我怕秦瑞亮的书稿里仍是真情实感的东西太少,官话套语废话又太多。不与虎谋皮,勿持镜于嫫母,我何苦给自己寻难受妮?我热情地款待了那位来人,送他出门后,这部复印成的稿件也就在我的书房里静静地放着落上了一层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