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05,(4):28-29
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5大重点:1.坚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过快增长。防止某些行业无序建设、过度扩张出现反弹。2.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握政府投资的投向。3.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由于高耗能产业增加过快,2005年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强势,价格上涨难以避免。国家发改委将把缓解煤炭供求偏紧的问题作为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最重要的内容是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控,即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体平衡。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为了能够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条件下,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要在努力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下大力气控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快增长。从历史上看,我国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导致总量失衡的现象较少,大多由于总需求增长过快而造成总量不平衡。改革以前,总需求过快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的过度膨胀,投资规模超越了国力。改革以  相似文献   

3.
刘树成 《党建》2005,(1):9-10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慢了不行,过快也不行。一年多来,中央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4.
做好2005年的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集中体现在六项主要任务上: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实行财政和货币的“双稳健”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时,要充分体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宗迅 《党建文汇》2007,(8):10-10
中央政治局目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刺行业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投资增幅处于高位,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贸易顺差扩大,结构调整滞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等发展态势,从四个方面加以反思,指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要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要紧话     
《党的建设》2007,(9):1-1
坚决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要坚持把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把发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宝贵的资源更多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2008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9.
投资再次升温已成为影响当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7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综合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吕晓伟 《实践》2013,(2):26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推动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对内蒙古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从稳增长的角度看,多年来我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1.
一年来宏观调控政策回顾去年以来,面对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投资需求过旺、增长过快以及信贷投放过多、价格涨幅偏高,粮食供应偏紧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以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概括起来,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立群 《新视野》2007,(1):26-28
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高位趋稳;投资增长高位回落;消费进一步活跃;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物价涨幅较低;工业企业利润增加,效益提高。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将面对的问题有:外汇储备规模偏大,增长偏快;货币总量偏大,增长偏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宏观调控的重点宜从“抑快”转向“谋好”,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完善和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快校正汇率、资源价格等市场参数的扭曲现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对外经济结构升级,推动整个经济结构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特别是要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前消费、投资比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增长相对缓慢的现象,经济增长呈明显的投资主导型模式。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使经济增长的重心转移到消费上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再生产顺畅进行的制度框架和政策环境。在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健全投资体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促进消费和投资按内在的发展趋势协调变动,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现在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十分矛盾的现象。如: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比较平稳,但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虽然已经不小,却出现了部分投资品生产能力闲置、产品压库现象;金融情况基本正常,企业资金又相当紧张;农业成本上升过快,客观上需要提高农副产品价格,而零售市场价格上升过快,又需要采取控制措施;非国有经济高速增长,国有工业困难很大,等等。这一系列矛盾现象说明,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搞好经济运行微观基础的改革,首先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宏观调控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杰  董进 《新视野》2005,(2):10-12
最近这次宏观调控的动因是解决经济发展和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为了抑制近一段时期内异常旺盛的投资需求。宏观调控采取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信贷收缩,二是停止土地审批。通过这两个措施来抑制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可以缓解资源约束可能带来的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应该长远地看待问题,选择宏观调控的长期战略,尽力争取获得资源供给总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投资增速理性回落,但投资持续下降将对我区今后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努力保持投资平稳快速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视野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总体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确实是好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最基本的方面。当前经济生活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信贷投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带来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加剧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固定资产投资: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结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人》2004,(14):1-1
针对一些地区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货增长过猛,盲目兴办开发区占用大量耕地、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急剧扩张等现象,国家从去年以来及时采取了严格控制银行信贷、严格土地审批、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提高电价等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和速度回落,部分行业过热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国民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迈进。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必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在讨论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问题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