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心环节。德国东部企业制度的改造,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开始起,在4年多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德国为此动用了数千亿马克的巨资。德国迅速但高价型的转轨,令其他"转轨国家"可羡而不可效。但是,由于起点和目标的某种类同性,德国东部企业改选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及有关国家均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匈牙利的定义,经济管理体制包括计划体制、调节体制和组织体制。80年代匈为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增强市场活力,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计划体制匈牙利一直强调计划是基本的协调机制,而市场是调节机  相似文献   

3.
我们正处于一个极端重要时期的开端,在这一时期,我们的许多国营企业将不得不向具有更高效率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转换。我们一般将它们划为“商业企业”一类的各式各样的企业组合,将争得有利的地位,然而真正的、非国有化的、合作的、自主经营的企业——即雇员参与管理的国营企业——非国家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私人所拥有的企业和大批计划成立的混合公司,这些企业将要起重要作用。只有未来的发展才能证明哪种企业组合形式是成功的或失败的。毫无疑问,股份公司这种市场经济中最普遍的商业企业形式,将在经济转轨中起重大作用。企业的股份制形式,由于以下事实即它能把财产权化整为零使公民都有机会得到一份并可互相转让,也能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缅甸的军人政权是当今世界寿命最长的军人政权之一.缅甸的军人政权缘何能长期存在,一些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解释.本文认为,一些西方学者对缅甸军人政权长期存在的内因的分析,多数观点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但其关于外因的说法则值得怀疑.本文指出,一些西方学者将缅甸军人政权能够长期存在的主要外部原因归结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尤其是中国的支持,这是不切实际、带有政治偏见的.尤其是他们对所谓"中国在缅甸的战略利益"的种种猜测.似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  相似文献   

5.
1989年12月,罗马尼亚政权更迭以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经济转轨的起初阶段,改革所有制,尤其是国有企业,是一个极为迫切、极为复杂的问题。几年来,罗马尼亚在国有企业私有化方面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利用外资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东欧剧变至今,随着私有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国政府调整和改革措施的具体实施,一些国家已开始走出危机的困境,宏观经济形势逐步趋于好转,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东欧国家经济转轨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转轨初期,东欧国家普遍面临着债台高筑、生产下降、出口停滞的不利局势,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经济较轨以来,纵观其各年GDP增长,1995年经济开始有了起色,虽然1997、199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但是危机过后到现在,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经验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其能源出口、制度改革、居民消费、汇率贬值和稳定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学术界存在的观点,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范布雷班特系联合国秘书处国际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工作人员,对经互会颇有研究,曾写过不少文章。下面摘译的是他在1991年6月在《比较共产主义研究》杂志上发展的“东欧的合作更新和经济过渡”一文。) 自1989年秋东欧发生出乎人们意料的政治变化浪潮后,各国纷纷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在过渡中的计划经济与西方经济完全合并之前,在经济结构方面必须作重大改革。这种变革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东欧诸国都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因而在私有化(或非国有化)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由于政治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国在国营企业私有化方面采用了不同形式。本文仅就中东欧诸国(包括俄罗斯)的国营企业私有化形式作一比较,但不涉及归还资产问题,尽管它也是一种非国有化形式。 匈牙利:自发私有化和引进外资 匈牙利自60年代以来即着手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0.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俄(苏)两国经济转轨之前,两国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中国均落后于苏联。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间长、覆盖面广、刚性程度强,中国的计划经济是从苏联搬用来的,不如苏联那样刻板、僵硬。两国经济转轨的条件是相似的,但由于两国实行不同的改革路线和政策。使两国的经济转轨出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战略--"休克疗法"再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克疗法"是俄罗斯在经济转轨时期选择和实施的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激进改革战略.它是由宏观经济稳定、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为主体内容组成的一套完整的改革体系.该战略的实施使俄罗斯的经济、社会在短期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对加速俄罗斯经济转轨进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俄历届政府对其所进行的修正和调整,从性质上仍属于"休克疗法"的范畴.俄罗斯经济将由近几年的恢复性增长较快地向稳定发展转变,转轨绩效很有可能产生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经济转轨初期,企业的发展遭遇到种种困难。这一方面是不完善的改革机制所造成的,另一方面,这个时期俄罗斯政府在实施金融政策、发展金融市场方面与企业存在一些协调性问题,使得宏观金融环境与企业发展在兼容方面变得异常艰难。这一系列问题对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诱导作用。同时,企业的发展困境也是俄罗斯在转轨过程中所经历的"转型阵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一、旧的制约因素和改革战略 旧的制约因素有两种类型:具有普遍性的制约因素和一国特有的制约因素。前者占主导地位并使这些国家改革政策和转轨道路方面显示某些基本的相似性。不过,一国特有的旧的制约因素和环境的变化,足以对整个改革战略和特殊政策的选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是 196 4年成立的 ,从此我们就开始了日本经济的研究工作。从 70年代末起 ,我先后参加出版的著作有 :《1973~ 1975年日本经济危机及其特征》、《高速发展的日本工业》、《日本垄断资本》、《日本经营管理体制概况》、《战后日本财政》、《战后日本税制》、《战后日本物价史》、《1973~ 1989年日本经济发展史》、《当代西方经济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史纲》;现正在研究的课题有 :《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影响和日本经济发展前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已合作出版的译书有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东南亚诸国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重建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北方印支三国及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各国,东南亚地区形成了“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究其成因,主要外因有:西方殖民主义者殖民统治方式的不同对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起了加剧作用,美苏在东南亚的“冷战”及相关战争使印支三国失去相对和平的经济恢复环境;内因则是南北方国家经济发展体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6.
在渐进中实现突破──中越两国经济改革比较温桂芳越南经济改革在许多方面与中国的改革相似中国和越南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而且都是在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尤其是越南改革起步较中国晚,在许多方面都十分注意学习和吸取中国改...  相似文献   

17.
序言 当苏哈托的“新秩序”政权建立之际,便把克服由于财政赤字所导致的物价上涨作为它的紧急课题,努力促使经济的稳定和恢复,商洽缓偿外债并借进新贷款。该政权这种主要依靠外国援助来抑制物价上涨的对策于一九六八年十月以后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苏哈托政权初步取得了经济稳定和政权巩固之后,从一九六九年起便着手进行长期经济建设,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从一九七九年度开始又实行第三个五年计划。本文介绍苏哈托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在急风暴雨中垮台。1990年5月20日大选,救国阵线获胜,救国阵线主席伊利埃斯库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国家新总统,组成了以罗曼为总理的新政府。新政府在经济领域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个人和集体自由经营为基础的经济民主,提高私有经济的比重,把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使罗马尼亚国民经济纳入世界经济的轨道。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战后初期,推行了解散财阀、土地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等三大经济改革。在这三大经济改革中,金融体制也随之进行了相应整顿和发展。从而促成了一个具有日本特点较为完备的金融体制的形成。它是以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为核心,并以民间机构的商业银行—一都市银行为骨干,再以地方银行等其他各类专业金融机构,以及各有关各政策性专业金融机构等所组成。相继推行了低利率、金融业务的严格分工和外汇管制等三大金融制度。这项制度在扶植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稳定和发展以及进一步促进金融自由化改革等方面,起了一定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70年代特别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从高速到低速的稳定发展,又由于西方各国面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浮动汇率的采用,因而,导致了日本金融体制以至国际经济的急剧发展和变化。在  相似文献   

20.
2.向市场经济转轨是社会各界的共同选择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无疑直接导源于旧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在此框架中所作的有限市场取向改革的失败。但是,如同任何一种制度创新,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还有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和由个人所组成的群众以及政府认识上的根本性变化。倘若我们对东欧社会内部进行较贴近的考察,就不难得出如下结论:向市场经济转轨实际上是东欧社会各界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