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利为本"和"儿童利益最大化"作为少年司法的理念,在适用对象以及利益平衡等方面存在缺陷,也不符合青少年刑法的目的和司法实务的状况。现代少年司法的理念应当是矫正和分流。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应当在一些方面进行相应改革,以便充分贯彻矫正和分流的理念,有效实现预防犯罪和减少再犯。  相似文献   

2.
基于灰色理论的青少年犯罪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预测方法对青少年犯罪进行趋势预测。根据某地区统计资料建立灰色动态数列预测模型,对该地区未来几年青少年犯罪进行预测研究,通过算例可知,预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初始化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到3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增多,对少年作案成员的调查中表明,不少的成员是由于家庭的各方面原因而堕落成少年罪犯的。因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壮哉,青年志     
<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1900年,梁启超先生作《少年中国说》,激励国人鼓起勇气,鼓舞士气,奋发图强,振兴中华。而今,时光荏苒,已悄然流过百余岁,少年中国,已步入青年。有中国之圣隆,必有青年之前程,有中华之振兴,必有青年之乾坤。时想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历来十分关怀,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要抓综合治理,教育挽救那些失足的青少年。为了摸索一套审理、教育、改造、挽救少年犯的科学方法和制度,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于1984年底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议庭(以下简称”少年  相似文献   

6.
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20世纪9O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初始化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到3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增多,对少年作案成员的调查中表明,不少的成员是由于家庭的各方面原因而堕落成少年罪犯的.因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青少年犯罪现象仍然很严重,少年审判工作又有其特殊性,建立少年法院有其必要性。从根本上说,少年法庭向少年法院的发展过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创设少年法院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第一个少年法院在中国的出现已经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8.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明日之栋梁。然而,我国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却不容乐观。冷漠、孤独、抑郁、自卑、偏执、冲动等性格特征表现越来越突出。这些不良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教育密不可分。肩负着教育重任的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探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良方。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少年司法制度建立在其《少年法》的基础之上。日本的《少年法》集实体法、程序法、行政福利法、刑事法为一体,秉承着保护未成年人的理念,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尊重其作为权利主体之人格,系统、全面地规定了保护、教育他们的原则和办法。在健全的少年司法制度的引领下,日本社会一直处于少年违法犯罪率较低的水平,其在未成年人保护和治理少年非行方面堪称世界楷模,值得中国借鉴。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和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理应奋起直追。世界各国少年法一般称调整对象为"少年",但也有称为"未成年人"、"青少年"或"儿童"的,含义均为同一。本文中的少年和未成年人是指相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各国的少年法,一般称调整对象为"少年",但也有称为"未成年人"、"青少年"或"儿童",含义均为同一。本文中的少年和未成年人是指相同的概念。少年司法制度1899年诞生于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之后,美国各州、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少年司法制度。美国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之后少年司法制度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尽管美国的少年司法制度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波折与坎坷,包括废除少年法院的争论风波、80年代出现的对少年的严罚政策,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保护未成年人是为了控制未成年人,但是这一切都抹杀不了美国少年司法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实质内涵。本文通过对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及其历史事件的分析,透视其少年司法制度的精髓——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11.
对构建青少年网络伦理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社会网络化的进程中,青少年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和道德水平的状况,对现时和未来的中国文明与进步都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析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的现状,构建与时代共鸣的青少年网络伦理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年少年犯罪的根源,探索预防年少年犯罪的有效措施,以实现稳定社会的目的,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个问题陈述如下管见: 一、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所谓青少年犯罪,一般是指已满14岁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少年司法制度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日趋完善.中英两国都致力于对青少年的保护和对犯罪青少年的帮助教育,但英国在青少年犯罪防治对策方面,有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试就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征作一浅柝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控制对策。 我国青少年犯罪既具有一般刑事犯罪的特征,又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自身的特征主要是由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的趋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青少年犯罪年龄趋向低龄化。 据有关资料统计,1983年全国未满18岁的少年作案成员占青少年作案成员总数的26.9%,1984年上升为32.3%;1985年达到33.4%。近年来犯罪年龄更趋低龄化,少年犯罪现象明显增加。据吉林省统计,全省少年违法人员占违法犯罪人员总数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1982年为20.6%,到1986年上升为21.2%,近年已达30—4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校中学生违法犯罪明显上升。据有关专家分析当前中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基础理论的建设,在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的努力下,正不断向前推进。本次研讨会以"在历史与未来之间:青少年基础理论建设系统性整合的思考"为议题,围绕"青少年研究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反思、整合与拓展"、"近两年来青少年研究理论现状及评估"展开,试图从更深入的社会实践中,更广阔的理论背景下,来把握研究现状、展望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澳门理工学院、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主办,由澳门检察院和香港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协办的“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研讨会”于 4月上旬在澳门召开,逾百名来自全国各省市、香港及澳门的相关学者、专家,包括犯罪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以及两岸三地的司法界、公安 (警务 )界、惩教界、社会服务界和教育界人士参加。研讨会共分六个主题,包括少年刑事事件特点与趋势、少年刑事事件的侦查制度、检察制度、审理制度、矫治制度与预防制度。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周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1985年以来,少年犯罪在回升,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犯罪分子占青少年犯罪分子总数的35.9%。九十年代少年犯罪仍呈上升趋势,而且出  相似文献   

18.
残疾青少年中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有的是刚成年的人。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是今后我国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后备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残疾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而残疾青少年犯罪的司法现状中仍存在若干问题,因此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才能促进国家社会进步、法治文明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少年的暴力行为是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其中,网络中的暴力环境对少年暴力倾向的形成和暴力行为的产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少年暴力行为滋生的土壤和温床。因而,要预防和减少少年的暴力行为,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的暴力涵化效应,增强少年对网络暴力环境的内在抗拒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当中的“十五六岁现象”已经引起了司法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数已经占到刑事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的“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少年身心急剧发展、心理冲突最多、最不稳定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弱,挫折承受能力比较差。遇到挫折,自己不能有效调整,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又没有接受适当的心理疏导。往往出现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一步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