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侨园》2017,(Z2)
正林徽因是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她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更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她同时也具有文学、建筑、设计、戏剧、美术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她的每一首诗都有对视觉色彩、听觉感受、形体建筑化的细腻刻画,在读者眼前创建出一个属于她的唯美时空。林徽因善于运用"诗意"与"建筑意"相交融的写作手法,把"建筑意"带入"诗意",将读者以最直观的感受带入其中,以此成就她独具特色的艺术美学观念。在《深笑》一诗中,林徽因运用艺术通感等艺术手法,将建筑意象化、声音视觉化、色彩听觉化,营造出一个灿然的笑的世界。在"诗意"与"建筑意"的交融下,为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独特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瞭望》2010,(34)
<正> 中国馆的"东方之冠"、英国馆的"蒲公英"……哪一个会成为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作品?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可以视为一座里程碑。"8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郑时龄告诉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37)
<正> "我们能否追求一些精致的建设,能否出现一些传世之作,让人在上百年之后还觉得值得看,而不是现在30年建筑寿命下的资源浪费"现在人类进入了城市世界、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4.
昭陵神韵     
张家太 《侨园》2015,(4):32-33
一清昭陵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故又称"北陵",是清朝第二个皇帝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帝陵,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于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昭陵占地18万平方米,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多次改建和增修才达到现在的规模。现存古建筑38座(组),主体建筑全部在南北中轴线上,两侧对称分布,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是严格遵循以神道为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的陵寝规制建筑的,自南向北,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仿明朝皇陵特点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水平、皇权至高  相似文献   

5.
秦德君 《党政论坛》2001,(10):26-27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要素,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肇始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发展的模式、形态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个性的,而不能是单一的.城市的规模、建筑等,是一个城市的"形",而城市的人文素质与人文内涵,则是一个城市的"神"、一个城市的生命、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品位、一个城市的绿色文化原野.  相似文献   

6.
周军 《侨园》2011,(5):64-65
在赴港澳进行交流研讨时,笔者走访了坐落于港岛东南一隅的一座隐隐矗立于绿树丛中的古堡式建筑——香港岛赤柱东头湾道99号的赤柱监狱,撩开了这座国际现代化监狱与社会隔离的"特殊世界"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6,(8)
正我原先对福建土楼略知皮毛,"皮毛"之谓,指"客家人建筑,圆形,中国建筑奇葩、世界文化遗产"等浅识,而且,仅止于概念化。等我坐上从漳州驶往永定的中巴车时,沿途所见,概念倏然感性化:土楼还有方形,而且圆形的很圆、方形的正方,错落分布,相互媲美,呈现一种稳固踏实的风姿。经福建人明示:看土楼去永定。于是,我从漳州出发,越过所辖之南靖县奔永定县,而永定已属龙岩市管辖了。读过毛泽东诗词中"直下龙岩上杭"一句,不料具有代表性的福建土楼就分布在龙岩这片土  相似文献   

8.
迪拜的奇迹     
迪拜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虽然它只是阿联酋的第二大城市,但奇迹却使它的知名度远在首都阿布扎比之上。迪拜的奇迹,主要表现在建筑、文化娱乐和金融等方面。建筑:欲与天公试比高大约九年前,迪拜沿海的人工岛上,耸立起了一座56层高的帆船形建筑,那便是造型独特的阿拉伯塔,高达321米,比法国艾菲尔铁塔还高上一截。当时被世界一些大媒体称为"最完美的豪华饭店",  相似文献   

9.
隧道股份     
正从国内首家基建板块上市公司到21项世界工程建设史"第一记录"缔造者,再到全国布局,全球EPC市场公认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成立于1965年的隧道股份在50年的创业历程中,不断从世界各地吸引人才,持续扩大业务组合,核心产业覆盖至超大型隧道、轨道交通、路桥、地下空间、建筑与房地产、能源、水务、重型工程装备与绿色建材等9大领域。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吉林西站是当年"吉海铁路总站"的旧址.提起"吉海铁路总站",不能不提到林徽因.这位史称"中国一代才女"的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正是这座杰出建筑的设计者,而她的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家梁思成又是这个设计的审定者.由此,这座著名的建筑便具有了极高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1.
马广志 《民主》2011,(11):53-5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5,(7)
<正>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貌整理公司")是天津市政府依据《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和我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特点,于2005年10月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10年来,公司始终秉承"使命、激情、变革、奉献"的企业理念和"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保护理念,积极探索"政府掌舵、企业划桨"的工作模式,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循环发展战略,尊重国际规范,统筹规划设计、优化业态布局、注重协同创新,逐渐形成一整套具有天津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机制;使近7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得到了精心保护,1496户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打造出静园、庆王府、民园西  相似文献   

13.
<正>德累斯顿,德国萨克森州首府,是德国十大主要城市之一,二战前她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众多精美的巴洛克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宝库"、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然而在二战行将结束之前,美英联军的一次有预谋的、惨绝人寰的大轰炸,将这里夷为平地,人们瞬间变为一具具焦尸、白骨,这里的一切灿烂文化与物质文明也随之化为一片瓦砾焦土。不知从何时起,每年的2月13日20点15分,德国东部每一个乡村教堂里,都不约而同地会响起沉闷而忧郁的钟声。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4,(10):F0002-F0002
<正>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貌整理公司")是天津市政府为"保护和利用历史风貌建筑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风貌整理公司承担着天津历史风貌建筑资源的文化整合、整理修缮、建设营运和品牌打造等使命,是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走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主要投融资平台和营运平台。自2005年10月注册成立以来,风貌整理公司按照《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给建筑发展带来巨大变化。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北京落幕的第20届国际建筑师大会,无可质疑地把"建筑与科技"列为中心议题之一。所谓建筑科技,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运行过程相关的科学技术,包括建筑的结构技术、材料技术、施工技术,以及建筑中所运用的现代化自动化的设备与控制系统。随着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建筑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建筑科技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的越来越多的新技术领域和手段,既满足了现代化社会人们对提高生活品质及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促进了新的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6.
<正>“忠诚担当、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共同奋斗、争创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诠释了中国建筑存在的终极价值,蕴含着中国建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全体中建人用以滋养初心、汲取信仰力量、查找自身差距、校准前进方向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初期的"硬件"转为"软件"竞争.这种软竞争其实是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作为时代的产物,国有建筑企业由于长期遗留的机制问题,使得这一类型的企业在管理水平的提升、核心企业文化的构建上比其他行业的企业受到的阻力更大,这也成为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首先分析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分析了国有建筑企业文化构建面临的困境,最后对国有建筑企业文化的构建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8,(10)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于2007年12月10日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发起设立,她承袭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几乎全部的资产和企业文化,她以建筑业、地产业、勘察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业务,活跃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在商海群雄竞争的格局中脱颖而出,使"中国建筑"成为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9.
析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审美观李元明,赵伯飞中国建筑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建筑体系,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但是关于这个独特的建筑艺术体系,却很少有人从它的审美特征方面作过深入的、令人信服的分析。加之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官方统治者和士大夫历来视工艺为末技,尽管...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新建筑拔地而起。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未来的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发展智能、绿色建筑,开展建筑节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此时此地,国内外建筑界举行研讨会和博览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