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深圳人自己投票选出深圳“十大观念”。“十大观念”为深圳30年改革开放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丰富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分析研究“十大观念”的产生和内涵,有助于研究如何在多元文化条件下引导社会价值观念,服务改革开放,有助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中汲取突破改革难关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2010年,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的各项活动中,展示了许多改革发展成就,"深圳十大观念"最为瞩目。"深圳十大观念"的产生经过了几百万人参与投票和数十位专家学者反复辩论。"深圳十大观念"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十大观念"一经推出就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深圳十大观念》一书也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自付印以来已加印5次,发行遍及25个省区市和港澳地区。本刊发表此文,以纪念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十大观念不仅是深圳30年奉献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心路历程、历史纪录和经典表达。""深圳十大观念"之所以会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与"南方谈话"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回顾深圳从"南方谈话"到"深圳十大观念"的思想历程,对于我们把南方谈话彰显的改革开放和敢闯敢试精神传承下去,推进深圳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圳的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这是任何其他地区所无法取代的。十年来,“香港因素”对深圳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九七”临近及“九七”以后,这种作用将更加明显。江泽民总书记在八届人大会上对广东代表说,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愈与香港接近,愈有利于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我认为,这就是广东、深圳今后10年、匕隼发展的着眼点。我们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香港因素”的作用及意义,政策选择应该定位在使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与香港接近,而大的思路应该是:以大开放促…  相似文献   

4.
"深圳十大观念"的提出,集中表达了深圳人对深圳的理解、认知和期待,反映了深圳人的核心理念、文化观念和价值共识,体现了深圳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从文化流动与城市价值观念创新的视角出发,进一步透析"深圳十大观念"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进而阐发"深圳十大观念"所蕴含的生成机制、创新路径和样本意义,对于不断凝练和培育城市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移民城市的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3年,一道特区管理线从东到西建起,将深圳一分为二,人们称之为“二线”。十多年来,“二线”对维护深圳的社会治安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现在的深圳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深圳,“二线”的现状,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很不相适应。因此,为了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加快建成国际性城市的步伐,很有必要后移“二线”,后移“二线”能够为特区增创如下优势:一、可增创深圳发展空间、时间的优势深圳市总面积为2026平方公里,其中特区327.5平方公里,山岭、水库、保护区、道路就占了一半多,可供经济开发的用地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经过…  相似文献   

6.
深圳的城市化速度可谓亘古罕见,在短短的20多年里走过了别的城市需要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究其根源是改革开放后大批移民的涌入,使深圳一跃成为数百万人口的城市。这些闯荡深圳的移民,除少数来自内地城市的干部和工人外,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即进城民工。随着城市化过程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移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必然发生嬗变,加上移民流动性大的特点,对传统的“上传下达”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研究深圳移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就必须深入研究深圳城市化的特点,全面把握移民思想道德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卢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中国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让朋友感到羡慕,使敌人产生妒忌。”卢金回忆道:“我六次访华,每次都惊喜。”1985年他第一次访华时,惊喜于深洲的现代化,后来到过深圳多次,又惊喜于深圳越来越美;1985年在上海外滩望浦东,几乎看不到高楼;近年重游上海,惊喜于浦东的崛起,这里已可同发达国家大城市比美。他赞叹道,50年变化惊人哪!过去贫穷落后,一盘散沙,现在统一团结,兴旺发达,拥有实现“四化”的巨大政治潜…  相似文献   

8.
简讯     
华大基因入选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英国《自然》杂志发布2011年中国十大科研机构排名,深圳华大基因赫然在列。华大基因是唯一人选的深圳机构,也是唯一一家民营机构。十大科研机构的排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  相似文献   

9.
深圳于1992年率先在全国推行医疗保险改革,基本思路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精神。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医疗保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改革难度非常大,因而深圳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试就医疗保险的难点作一探讨。一、传统福利观念造成的认识偏差影响了改革进程在我国实行了几十年的医疗保险即人们惯称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等基本上属于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医疗保险带有明显的福利性质。由于它延续的时间非常认,加上这种体制基本上又…  相似文献   

10.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11.
把文明写在特区的旗帜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是块充满改革创新气息的神奇土地,每天不仅“生长”着高楼,还更多地“生长”着观念。25年来,伴随着“深圳速度”一路走过,昔日年轻的特区已经迈向成熟,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旺盛生长、协调发展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城市,以期深圳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再次成为“排头兵”,为全国探索出经验,并提供示范作用。目前,深圳市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研究编制《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2008——2015年)》,该规划的首要内容,就是立足于深圳自主创新的现状和优势,明确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定位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唐小兵 《各界》2013,(6):41-42
晚年曹汝霖回忆,得知北京大学生可能冲击曹宅后的北京警察厅派去保护的三四十名警察,因为上头交代“文明对待学生”,故连警棍都没有带,警察们只好就近寻找木板石块之类去封堵大门。在东交民巷使馆区遇阻的学生,迅即转向来到曹宅。时隔数十年,曹汝霖似仍清晰地记得“五四”运动中的这一幕: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自创建以来,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和经济效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排头兵”和“试验站”。“八五”期间是深圳发展极其重要、关键的时期,它面临港、澳回归的特殊历史进程,肩负着跨世纪的国际性城市建设和宏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历史重任。公路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产业,各级政府对公路的建设与发展都极为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先行官”的作用,深圳特区的成就与发展,离不开公路,十多年来,深圳公路有了惊人的发展,深圳…  相似文献   

15.
广东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先走一步”的实践,使岭南文化的地位日见突出了。无论是广东学人在焦虑中发出的“叩问岭南”的吁求,还是广东之外的专家在惊讶中对广东“文化北伐”的感慨,都明确地说明了岭南文化在上升中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影响。而正是在岭南文化进军的浪潮中,深圳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被充分地关注着。杨东平先生(城市季风卜书中,称“深圳成为类似旧日上海那样充满诱惑键力和神奇传说的‘魔都”’,“废都”之说无疑把深圳带入了三十年代大上海式的荣光和想象之中、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文化,在李权时先生主编的(岭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深圳灵魂,创新是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已充分证明这一点。当年中央给了经济特区特殊的政策,也是给了经济特区“试验”的权力、“闯”的权力、“杀出一条血路”的权力,归结起来就是创新的权力。实践证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结果。两年前,中央将深圳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唯一试点城市,给了深圳进一步体制创新的机会,中央希望深圳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希望深圳的改革能给国家改革带来新的经验,这是历史再一次厚爱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一次绝好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倡导举办的经济特区,充分体现了他的求实创新精神,高瞻远瞩的革命胆略和政治智慧。深圳经济特区经过了15年艰苦奋斗、努力探索的战斗历程,这是小平同志的求实创新精神与深圳实践相结合,结出丰硕成果的15年。1992年春,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时所作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搞快一点”等精辟论断,是对深圳等经济持区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升华,是他对深圳建设者的鼓励。鞭策和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新号召,具有普遍的重要的意义。一、“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这是很深刻的思想。从系统论的观…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深圳“两会”,确立了深圳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以“质”取胜,将“深圳质量”作为未来发展的新标杆。“深圳质量”,要求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在“设计之都”基础上将深圳建设成为“时尚之都”,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广东省也确定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的宏伟任务,深圳继续承担“排头兵”的角色,这就促使深圳的经济必须迅速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从而使深圳经济实现新的腾飞。深圳直接走向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第一,深圳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递增40%左右,1992年9月工业总产值达327亿元,为深圳经济奠定了经济基础。第二,不断完善投资环境,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已逐步配套,为近向国际性城市和…  相似文献   

20.
杜辉 《学理论》2008,(6):5-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十七大新中央委员培训班讲话中,再次科学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重申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个结合”。其中,“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是一条重要经验。这一结合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