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到2015年,居民收入将与全市经济同步实现倍增。要实现这个“共富”目标,需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上做文章,在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全面发力,实现三个增长。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0,(7):55-55
新华社调研小分队在5月10日的《经济参考报》上报道:“穷降富升”突破国际警戒线。近些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加大,已超过基尼系数标志的警戒“红线”。必须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分配差距呈现“穷降富升”。我国基尼系数(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在10年前越过0.4的国际公认警戒线后仍在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我们“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资讯     
《廉政瞭望》2010,(21):6-8
调查称“三大差距”致收入分配失衡 民盟中央目前在一项专题调研中指出,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行业差距是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三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并由此衍生出户籍制度、社会福利、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拦路虎”。而要想彻底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弊病,首先必须打倒这“三只老虎”。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表明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本刊记者专门就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若干问题,采访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赵振华。  相似文献   

6.
早在去年全国“两会”之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就开始着手起草一份关系到13亿中国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意见”。随后在今年初将初稿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专家中征求意见。整个过程一直很低调.“收入分配政策关系到所有人,按照历史经验是少说多做。”一位知情专家说。如此谨慎的背景是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7.
李传柱 《唯实》2001,(3):28-3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和提倡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但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拉开收入差距”开始的。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贵新高速公路还没修通前,G210国道从黄丝村通过,群众收入尚可依靠“马路经济”。但随着2001年6月高速公路的修通,村里“马路经济”没有了。看到大多数村民还住在土坯房里,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14):44-46
“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时间解决可能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  相似文献   

10.
民情     
保障 社保收入“逆调节” 2012年,社会保险收入使全国居民收入差距下降了4个基尼点,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下降了7个基尼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下降了1个基尼点。不过,由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对城乡收入差产生了“逆调节”作用。比如,城乡居民养老待遇差距,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工养老以及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差距,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国民收入倍增的计划,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转型,避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从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2,(4):27-2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成果。该课题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通过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再分配作用,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3.
厚朴 《党课》2007,(12):86-89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一时间,“财产性收入”这一新表述成为流行语.财产性收入问题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首先,收入分配不平等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其次,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平等在对社会劳动投入带,来正向“激励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负向的“抑制效应”;最后,收入分配不平等使得创新资金投入在不断加大的同时,技术进步效率却在不断降低.因此,调整和优化收入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发展方向下,我国经济加速增长,收入差距在过去20多年中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社会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我国G1NI系数从2000年开始超越0.4的国际警戒线,2006年已升到0.496,2007年达到0.48,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变成世界上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如何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解决民生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简称三部委)根据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出台“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对于在发展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分配差距,扩大消费性需求,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若干意见》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科学性,处理好五个关系,才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李咏梅 《共产党人》2006,(11):15-15,18
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建设的“激励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就很难得到巩固,市场经济也不可能最终建立。同时,它也是有效解决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企业改制、重组及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职工转岗、待业、工资难以发放等问题日益显现,企业职工及整个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业风险和生活风险急剧增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使一时不能再就业的人员及时领到退休金和失业救济金,从而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了社会安定。因此,为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客观上必须要求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必要的社会“安全网”与“减震器”。  相似文献   

18.
宋圭武 《廉政瞭望》2011,(24):66-66
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各方面开始关注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但如果把视野拓展到世界范畴,拓展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就可以看到,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而是改革停滞与倒退的风险,是“改革陷阱”或者说是“转型陷阱”。  相似文献   

19.
个税改革,为中低收入者减负开了个好头。然而,从总体上看,普通百姓收入偏少、增长较慢,身上的负担仍然很重。要改变这一现状,仅靠减税是不够的,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在“减负”和“增收”两方面都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20.
倪春华 《世纪桥》2008,(11):58-5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