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庆琳  张岗 《山西政报》2008,(16):35-36
地处太行山巅、清漳河畔的和顺县,群峰叠峦,风光绮丽。近年来,和顺县在“建设秀美山城、打造洁美天地”的征程中,围绕“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功能健全”的目标,遵循山、水、路、桥、楼“五位并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五化并进”.产业、物业、商业、交通业、旅游业“五业并举”的总体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峰 《山西政报》2007,(11):51-51
地处太行山巅、清漳河畔的和顺县,群峰叠峦,山川秀丽。近年来。和顺县工商局在省、市工商局党组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引深“五增五创”、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贯穿工商行政管理的主线,着力实施了红盾护农、商标兴农、合同助农、经纪人活农、经济组织强农的“五农”工程.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赢得了全县百姓的广泛赞誉.为当地经济建设及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庆琳 《山西政报》2009,(16):79-79
和顺县三奇村,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207国道沿线。全村560户,1816口人,2100亩耕地。这里矿藏资源匿乏,产业单一,条件滞后,属和顺县贫困村之一。去年以来,三奇村被列为和顺县安监局扶贫对象,他们以“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的殷殷情怀,依靠全体村民的艰苦创业,在兴建绿色蔬菜基地、建设三奇中心学校、实施饮水解困工程、开展扶贫济困慰问、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方面,做了一系列体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民心工程”.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4.
《山西政报》2009,(3):F0004-F0004
地处太行山巅、清漳河畔的和顺县,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享有“牛郎织女文化乡”之美誉。在这片历史悠久、丰腴而民淳的沃土上,和顺县义兴镇谱写了一曲以培育煤炭主导产业、大力兴办公益事业、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颂歌!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县目标”和“五县方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建设三大园区,做强四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龙头,以商贸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地处太行山巅、清漳河畔的和顺县,山川秀丽,物华天宝。享有“牛郎织女文化乡”之美誉。在这片悠久、丰腴而民淳的沃土上。和顺县义兴镇谱写了一曲培育煤炭主导产业、大力兴办公益事业、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颂歌!近年来,他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引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培育煤炭主导产业,带动新农村整体发展”主旋律,以其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群众参与的独特理念,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心系百姓,情注家园,不辱使命。奋力跃升,使义兴镇新农村建设在沟壑纵横的深山中绽放出了一朵朵绚丽奇葩!究其特色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6.
《山西政报》2008,(20):F0002-F0002
地处太行山巅、清漳河畔的和顺县,在这片沃土上脱颖而出一所现代、文明、向上的和谐校园——山西省示范初中和顺二中。他们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领导管理就是为教师教学服务,教师教学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学习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办学理念,以“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课题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发展路径,以“提升学校品位,  相似文献   

7.
侯文禄 《前进》2010,(2):34-35
和顺县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县份,近年来,在省委提出“文化强省”、市委建设“文化晋中”的战略指引下,坚持把县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深度挖掘独特文化内涵,全力实施“文化活县”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推动了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和顺县串村在党支部书记冀文会、村委主任杨新山的引领下,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镇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以“建设新农村,兴办教育业、培养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为己任,心系百姓,奋力跃升,在创建文明新村的征途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目前,农村经济大幅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串村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小康村”、“先进村”、“文明村”、“村镇建设先进村”和“校园建设模范村”等荣誉称号,该村被誉为太行山上新农村建设的一朵绚丽奇葩!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09,(11):F0002-F0002
和顺县喂马乡西喂马村在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结合该村实际,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李志成 《半月谈》2004,(21):77-77
近年来,部分城市和一些媒体为城市发展掀起的一轮轮的“打造”运动,让老百姓眼花缭乱。从打造“东方日内瓦”、“东方威尼斯”开始,进而到打造“爱情之都”、“会展之都”、“女装之都”、“休闲之都”,又要打造什么“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制造业基地”、“硅谷”,还要建“大学城”、“美食天堂”、“香榭丽舍大街”、“东方曼哈顿”等等。几年下来,类似要“打造”的名目不下加个。也许是提法太多太乱,有关单位自己也搞不清,干脆归结为“大都市”,以包揽一切。  相似文献   

11.
《山西政报》2009,(12):F0002-F000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战略重点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农村的方针政策。和顺县井玉沟村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有利契机,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兴村富民,建设宽裕型小康村”的总体目标,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村容村貌、产业发展、道路建设、医疗卫生、文教及河道综合治理入手,2008年投资200多万元,对村里的大街小巷进行路面硬化,面积达29600平方米,同时,村里还投资7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政工师指南》2010,(2):45-45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山西政报》2008,(24):40-40
地处山西东陲的和顺县,山川秀丽,物产富饶。今年以来,我局以“为国聚财奉献,构建和谐地税”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地税、服务地方经济、贡献小康社会的治税理念,扎实开展了业务、效能、基层基础、和谐“四项”建设.着力推进依法治税、文明办税、素质强税、科技兴税、效能促税进程,走出了一条依法纳税、依法管税、依法护税、依法强税的科学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陈榕玲  陈伟郁  曾一清 《当代广西》2008,(8):F0003-F0003
根据“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的发展定位,贵港市城市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大城建融投资改革,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2年来。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也不断加强和规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6%,获自治区第五届、第六届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荣获“广西园林城市”称号。2007年国内首份《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根据“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五大指标推出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行榜,贵港市在“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排名149位,在广西排名第4位,一个富于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正在西江之滨崛起。  相似文献   

15.
武锦荣 《山西政报》2010,(17):25-25
去年以来.和顺县地方税务局在市局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为国聚财促发展.为民执法塑形象”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根据省局“围绕组织收入一个中心、抓好科学发展五项重点”的要求,按照市局“依法治税推动、科学管理带动、优化服务拉动、自身建设促动”的“四轮驱动”战略,以坚定的信心应对挑战,以强硬的措施堵漏增收,以优良的作风推进工作。着力加快依法治税、文明办税、素质强税、科技兴税进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合时代要求、具有和顺地税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地税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顺地税局先后被省局授予“省级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被晋中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和谐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欧朝刚 《重庆行政》2010,12(2):27-29
城市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汇集各种资源要素的“洼地”、展示地方实力形象的“窗口”。近年来,铜梁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五个重庆”建设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强化抓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刘焜 《今日浙江》2010,(8):31-31
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杭州‘馆没有一滴真实的水,却处处表现了水——杭州的根与魂。在杭州这座江、湖、河、海、溪“五水”并存的城市,近十年来,以“五水共导”为治水理念,改善城市水环境,营造了亲水型的“宜居城市”。杭州江、河、湖、海、溪“五水”并存,杭州馆将通过“读水”“说水”“听水”“品水”几个环节来阐述杭城民生伴水生息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山西政报》2006,(11):40-40
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保证。近年来,和顺县自来水公司在杨改庆经理的带领下,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及主管部门提出的“营造绿色水源,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城市供水,实现人民满意”的发展思路。坚持开源与节流同步,服务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克服了水源不足、成本上升、资金紧缺的困难。在解决水源的同时.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提升安全供水系数,保障了县城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强了城市建设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琳 《山西政报》2006,(7):32-32
古窑村位于和顺县城南16公里处,距207国道仅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全村50户、200口人、370亩耕地面积、500亩宜林面积。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书记朱爱忠同志及其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紧密围绕乡党委、乡政府提出的“壮大煤炭支柱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目标”的发展思路,以“兴煤炭、筑公路、建家园、奔小康”为己任,立足村情,因地制宜,整合煤炭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大兴公路建设,创建文明新村,在改善贫困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奔向小康目标的艰难征程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20.
《山西政报》2006,(1):40-40
地处巍巍太行山巅,潺潺清漳河畔的和顺县牛川村,全村700余户,3000多口人,2980亩耕地,建有村办煤矿1座。该村不仅具有有利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而且拥有勤劳纯朴的百姓和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近年来,牛川村在党支部书记梁贵如同志的引领下,紧密围绕乡党委、乡政府的发展思路,以“汗洒山乡热土,建没秀美家园”为己任,真情诠释爱民心,牵手百姓奔小康,立足村情,因地制宜,依托煤炭资源,稳定农业基础,发展教育事业,大兴村镇建设,实现了山、水、田、煤、林、路的综合治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该村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小康村”、“红旗村”、“文明村”、“先进村”等荣誉称号,被人们誉为太行山上农村小康建设的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