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劳动权是指法律赋予妇女在劳动关系方面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是女性劳动者获得尊严的基础和前提。女性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是指女性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社会中的人对女性从事劳动的态度。保护女性劳动者的人格尊严不受伤害,应保障女性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和特殊生理不受侵犯权;保障女性性的不可强迫和买卖、身体的不被享乐和游戏;女性不自我物化为标准。以此需要立法、政策的完善,劳动理念的转变和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女性受害与女性犯罪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但是研究女性受害与女性犯罪的目的却是相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从对女性受害的分析中探索女性受害的规律,可以由此唤起女性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减少或降低被害的频度,以此预防对女性侵害性犯罪;从对女性犯罪内在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中分析女性犯罪的特殊因素,以此为预防犯罪施策。本文以边缘地区之一的普陀区为视角,对女性受害(限于刑事被告)与犯罪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女性是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关注女性,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是实现社会文明和谐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以下是对近年来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女性犯罪案件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进化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中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对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女性犯罪的成因,认为女性犯罪是对短缺资源的竞争,而女性比男性较少犯罪是因为女性进化出了较低的恐惧阈值和男性对女性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5.
兰芳 《法制与社会》2011,(18):161-16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地位变化的发展历程向人们展示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女性地位变化是一个历史变迁过程,女性的地位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关。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直接关系着她的社会地位。法律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父权社会时期没有形成对婚姻家庭的法律条文,封建礼教把女性牢牢的控制在社会的底层。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婚姻法的出台使女性地位有了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女性上访是信访案件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组成部分,也是鉴定人从事接访工作的难点,女性上访行为的特点与女性特点有关,最主要的特点是行为的放大与不稳定性,女性在上访过程中明显存在激惹现象,可使接访效果发生可逆性变化,而简单粗浅的工作方法是影响接待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做细工作的思路可以有效控制女性上访的效果.笔者结合多年公安调研和接访实践,对女性上访的特点与潜在问题初探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长期巨大的,女性犯罪近年日趋上升的态势已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其生理和心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极易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传统风俗入手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的文学"的一个标志,女性以"人"的形象出现在1920年代的小说中.但是男性作家的女性想象,尤其是性爱问题中的女性想象,还很难挣脱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束缚,他们对女性的想象还不脱物化的窠臼.从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对男性性别无意识的自觉与否是决定他们虚构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女性,给人的印象是温柔、婉约,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大多时候以被害者的身份出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以犯罪主体的身份出现,女性犯罪率不断升高,已严重影响家庭邻里的和谐关系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女性犯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不仅是家庭的纽带,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女性犯罪率不断增长,女性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探寻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其心理特征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矫正措施对减少女性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文章综述了女性犯罪的特征和独特的心理特征,并针对女性犯罪提出了预防和矫治对策,以充分认识和减少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1.
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从而导致了女性的犯罪行为。本文分析了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外因和内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提出了女性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女性犯罪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呈现出犯罪群体集中、犯罪类型重点突出、刑事责任较轻等特点。女性犯罪是多元因素造成的,应当从影响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女性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入手,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3.
德国愈发严峻的女性职业发展情势欧洲女权运动以来,女性就业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空前重视,传统主妇家庭数量急剧减少,与之相对的,女性群体中的就业人口不断攀升。英国国际咨询公司的瓦特和克莱恩·格兰特·桑顿在2014年进行了一项女性职业发展研究,调查发现:女性的职业发展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保障,决策层(主要指董事会等高管层)中有女性存在之公司的比例明显提高,意大利是83%,美国是72%,中国则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有女性高管。相比较而言,德国的数字低于任何一个电气化国家--德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在高管层有女性管理人员。令人惊讶的是,这一数字甚至低于阿联酋--以歧视女性而著名的传统伊斯兰国家。  相似文献   

14.
女性是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关注女性,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是实现社会文明和谐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以下是对近年来舍肥市瑶海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女性犯罪案件的综台分析.  相似文献   

15.
郑凯方 《法制与社会》2013,(32):283-284
提及女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善良、温柔、贤淑,然而古往今来都不乏“坠落天使变恶魔”的故事。在现代社会,女性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她们正逐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然而,女性在取得成就和地位的同时也出现了违法犯罪日趋增多的问题。也许是无知让她们误入歧途,也许是物欲让她们坠入深渊,也许是畸爱让她们迷失方向,每一起女性犯罪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背后都有她们特殊的心理过程。本文在近年来女性刑事案件办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女性犯罪特点及犯罪心理.希望能为预防女性犯罪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女性自杀现象普遍,在众多的社会问题中尤为典型.在对女性自杀原因的分析中,人们往往所看到的一般是外因,而外因一般在内因的基础上发生作用,真正决定自杀的是内因.人的行为方式总是受到内在精神思想的控制,外因只能通过激发和影响人的精神思想产生作用.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女性自杀的原因是关键.然而女性自杀现象在当时很普遍,经济、教育程度的不同自杀原因也不同,本文主要以发达地区上海知识女性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东北未受教育女性为代表,以望较全面分析女性自杀的心理原因并对研究现今社会女性自杀问题产生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日前,北京核心城区东城区的检察院发布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女性职务犯罪案件近年明显上升,而其中一半以上是贪官的情人。东城区位于北京的核心区域,辖区内部委等国家机关相当多。东城区检察院的调研显示,2010年至2012年,该院立案查处的女性职务犯罪嫌疑人中,大部分女性职务犯罪是在30岁至50岁之间发生的。而这些女性涉案人员中,绝大多数是共同犯罪。而50岁以上的女性职务犯罪,多是单独完成。  相似文献   

18.
国家推出一系列保护女性权利的法律和政策,但是我国女性权利保障仍旧不容乐观:女性政治参与度低,就业受歧视,在婚姻家庭中处于不利地位,性权利不能受到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女性权利受到侵害时维权渠道不畅通使女性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加快我国女性权利由机会平等向结果平等转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者荣娜 《法制与社会》2013,(19):274-275
女性由于生理上与男性的区别,加上受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的影响,导致了现在职场上人们对女性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各种直接与间接的歧视更是五花八门,这其实是对女性平等权和公平正义的严重践踏。对此,在平等的基础上,给予女性一定的差别待遇,特别的照顾,是消除对女性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心中,女性往往是温顺与善良的代名词,然而2000年以来,我国社会变革与转型进程加快,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少数女性官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及不良现象,失去了正确把握自身的能力,为了满足金钱和物质的贪欲,铤而走险,利用职务的便利贪污贿赂,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在女性官员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的青年女性又占相当大的比例。东城区位于北京的核心区域,辖区内部委等国家机关相当多。东城区检察院的调研显示,2010年至2012年,在该院立案查处的女性官员职务犯罪嫌疑人中,大部分女性官员职务犯罪是在30岁至50岁之间发生的。而这些女性涉案人员,绝大多数是共同犯罪。而50岁以上的女性官员职务犯罪多是单独完成。北京市检察机关2004年至2014年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涉案女性337人,涉案金额高达8.7亿元。涉案女性中53%在30岁以下。其中科级以上干部117人,处局级干部46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