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学名著是指影响大、价值高的犯罪学著作。犯罪学名著的判定和选择是开展犯罪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犯罪学名著包括不同的种类。在判定犯罪学名著时,可以将书籍内容、作者情况等一般性标准,与对犯罪学学说的系统阐述、书籍作者被公认的历史地位、得到犯罪学重要奖项肯定、犯罪学文献中的高被引率、犯罪学同行们的高度评价、重要翻译项目的入选书籍、书籍被重印和再版的次数等辅助性标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在选择犯罪学名著时,应当考虑其对发展学科、传播知识等所具有的价值,避免选择一些没有反映科技进步及不符合国情的犯罪学名著。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构造,行政诉讼除了具有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外,还不得不重视权力分立的价值,即在行政诉讼注重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和审查的同时,也要防止司法权对行政权的过度侵入,从而妨碍行政权的独立行使,这就是司法审查强度的问题。我国《行政诉讼法》应当重视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并进行不同强度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3.
量刑与刑的量化——兼论"电脑量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虞平 《法学家》2007,41(2):62-69
量刑问题长期以来被学术及司法界所忽略.理论上,我国刑事法没有对量刑问题做细致的规定,而实践中,法院将量刑问题并入定罪的审理程序中一并考量,加上各地法院作法各异,造成量刑不透明和巨大的差异性.有人主张为了统一量刑采用电脑软件程式化量刑诸因素.本文提出量刑并非刑的量化,不应该仅仅以如何具体化刑期为中心.量刑实际反映社会对犯罪人最终评价的动态过程,理应考虑更多因素,将量刑从定罪程序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激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的案件,这些案件引起了对公众的常识判断与法律判断之关系的探讨.然而,目前的理论研究因缺乏对常识的本质进行分析,普遍对常识判断与法律判断做异质化处理,这种思考方式并不有助于做出合理的司法裁判.从常识哲学来看,常识判断的正确性并不当然弱于其他类型的判断,它反而与广义的理性等义并且是推理的根本基础.司法裁判要进行合理的归责,就必须实现常识判断与法律判断的衔接及转化.哈特的“承认规则”可被视为是在理论上探讨作为非制度性规范的常识向制度性规范的转化,阐明司法裁判得以从日常生活方式中获取规范性内容的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5.
论量刑公正     
量刑领域的公正包括形式公正和实质公正两个层面。量刑形式公正的实现主要涉及具体量刑规则的制定问题,而量刑实质公正则要求量刑规则能够体现犯罪行为该当性和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具有实质合理性。量刑实质公正的实现有赖于立法公正与定罪公正的前提性支持,涉及到法定刑立法模式、个案正义的复杂性、法官个人因素等问题,仅靠量刑领域进行规范化改革无法完全做到。  相似文献   

6.
7.
万毅  林喜芬 《法律科学》2008,(1):144-152
判决中的不同意见公开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而为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所反对,这是由于两者在制度类型上的差异所致。但是,随着司法制度的现代转型,大陆法系国家也开始采行不同意见公开制度。我国现行司法制度与大陆法系国家存在着历史的亲缘性和家族相似性,这成为阻碍不同意见公开的最大制度屏障。我国是否适时引进该制度,关键在于司法制度的现代转型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非监禁刑(包括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和自由刑监外执行(包括保外就医和假释),是法律性质不同的刑种和刑罚执行方式。当前非监禁刑和自由刑监外执行是现代刑罚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不少国家,非监禁刑已经替代了部分短期自由刑;自由刑监外执行特别是假释的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9.
贾焕银 《政法论丛》2014,(1):98-105
家事协议是由具备家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就家庭生活重要事项协商一致达成的约束所有家庭成员之协议。具体司法裁判中,家事协议效力应基于其与法律之多重博弈关系,通过考量司法政策取向、司法能力及其系统性影响等因素来认定和择取案件最佳裁判路径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香港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研究——兼评对内地监狱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香港地区根据刑罚体系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刑罚执行体系。惩教署是监禁刑罚的执行机构,其根据性别、年龄和保安等级的不同对惩教机构做了不同的分类,以适应不同的罪犯。同时,惩教署开展教育改造、劳动感化、心理服务、宗教服务、善后辅导、中途宿舍、太平绅士巡狱制度和社区参与等一系列的惩教措施来实现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对比香港监禁刑罚的执行情况,值得内地监狱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缺席审判中查明事实时,为了取得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之间的平衡,法院应综合法理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举证时效原则。在缺席方因怠于行使权利而依法承受不利时,也应该注意对其实体权利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区分被告未完全应诉的证据审查、被告完全未应诉的证据审查、证据失权三种类型。在不同的类型中,对证据的审查标准应作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Patroklos's Funeral and Habermas's Sent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被告人的有罪答辩对其获得的量刑减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英美等国 ,有罪答辩是量刑减让的正当依据 ,但有罪答辩与量刑减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法官对被告人施以的量刑减让以及减让的程度 ,还需考虑犯罪的性质、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等其他因素。同时 ,量刑减让制度对于被告人有罪答辩的作出又存在反作用。被告人有罪答辩的作出来自于律师、检察官和法官传递的量刑减让的信息 ,在英美等国 ,法官对量刑减让信息的披露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坦白属于被控人的一项法定义务 ,具有实体意义 ,不同于有罪答辩 ,故坦白从宽政策不具有正当性。与此同时 ,我国简易程序中对有罪答辩的量刑减让则具有正当性 ,但减让的实施较英美等国有较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裁判文书、特别是其中的判决书,在法律实务和司法改革中十分重要。由于我国既有判决书的结构和说理存在诸多不足,有必要依据诉讼法理加以改造与重构。我国判决书中的事实部分不应以事实判断和认定为功能,而应当借鉴德国法经验,从功能上转换为强调记载和证明的本案事实部分,并且更加注重对程序性事项的记载。判决书的理由部分应当同时包括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内容,加强事实说理和回应争点,并且考虑在必要时引用其他说理资料。  相似文献   

15.
刘大群 《法学家》2002,999(6):88-98
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法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公正性、独立性和普遍性,这也是所有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应有的三大要素。公正性是任何刑事审判机构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关系着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着整个司法体系的权威性与信誉。独立性系指法官独立办案,不接受来自任何组织、政府与个人的指示。普遍性则意味着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法官应来自世界上各大法律和文化体系,具有最广泛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论证据的关联性及其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娟 《政法学刊》2008,25(6):19-23
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同案件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有实际意义。关联性被认为是证据的基本属性。对证据的关联性判断是证据判断和运用的首要问题。证据关联性判断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对证据相关性的判断主要内容是其证明性与实质性。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commitment by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 or the Court) in clarifying underlying methods and guidelinesof its approach to fact-finding and evidence, it can be doubtedwhether the judgment delivered in the Bosnia and Herzegovinav. Serbia case genuinely marked a decisive step towards a moretransparent and reliable methodology for evidentiary matters.Behind the formula of ‘fully conclusive evidence’,when dealing with Articles II and III of the Genocide Conventionthe Court adopted for all practical purposes a typical criminallaw ‘beyond any reasonable doubt’ standard of proof.By this choice the Court upheld in substance the argument putforward by Serbia that even if the questions of state responsibilityfor acts of genocide are not excluded by the scope of the Convention,they must nevertheless be judged by the same parameters of individual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reaching its conclusions the Courtrelied heavily on 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ICTY, both as regardsthe ascertainment of facts and their legal qualification. It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in future cases the Court will beable to adopt a similar criminal court posture, and whetherit will be similarly prepared to rely on the findings of otherinternational tribunal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which is not established by the Security Council.  相似文献   

18.
缺席判决制度自古罗马时即已有之,从缺席判决主义模式到一方辩论主义模式的变迁反映了缺席判决制度从纯粹作为的一种终结程序的手段和一种惩罚措施转向更加重视程序的正当性即程序公正问题,但就缺席判决制度本身而言,它是为了诉讼的效益而设。  相似文献   

19.
韩红俊 《河北法学》2006,24(9):117-122
从我国现行不同审级法院的职能混同和民事判决书改革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法院之间纠纷解决到规则之治的职能分工与民事判决书改革之间的关系,指出不同审级法院的民事判决书应与之相对应的裁判事项、阶段性的诉讼目的和预期受众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冯军  冯惠敏 《河北法学》2006,24(1):67-71
在现代社会中,对刑事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是审判机关所垄断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刑事审判权在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权力,社会控制是这种国家权力的一种基本功能.相应地,刑事判决也便成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而这种社会控制机制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决定于刑事判决强制力的程度,而是取决于刑事判决能否得到社会公众(包括当事人等)的认同和服从.因此,刑事判决必须获得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