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动收入份额普遍下降是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日益恶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将直接加剧各国或地区发展局势的不稳定。探寻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尤为必要,亦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途径。要素替代弹性既是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也是探讨要素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鉴此,本文选取1991—2014年拉美六国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一系列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变量并解决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对要素替代弹性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偏向型技术进步是连接上述两者的主要渠道,同时经济规模、教育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社会人口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也会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要素替代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的权衡及有关方面提出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国内反华态势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两个变量。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对美国全球战略产生挑战,因此前者是相对稳定的;而美国内反华态势是一个容易因偶然因素发生转折的变量,只要中美之间不发生突发事件,美国内掀起反华浪潮的可能性就不大。中美关系可望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
邹志强 《亚非纵横》2014,(2):101-111
近年来北极航道的开通及其与北极资源的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影响全球经济以及能源贸易格局变动的新因素,也成为影响欧亚主要经济体权力地位的新变量。北极航道作为国际能源运输的新通道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全球能源贸易的地理方向,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能源贸易格局中的权力关系出现变化,也使得国际能源价格的控制权进一步向美国为中心的发达大国转移,其他产油国和消费国的价格影响力将进一步弱化。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民主化主要依赖于内部诸条件的发育成熟,但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变量之一。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韩国民主进程受美国因素的影响特别大。在制度上,美国坚决地把韩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全面介入韩国的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政治上,美国奠定了韩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支配了韩国的主要政治人物,干预了韩国的重大政治事件。美国对韩国民主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促进了韩国民主化的发展,又扮演了韩国威权政权保护人的角色。美国因素的影响也是有限的。韩国民主首先应归功于韩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主斗争,韩国的国情使得韩国政治朝着自主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亚太地区,印尼既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大国,它的领导人苏哈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印尼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许多学者已把它列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希望起飞的国家之一。印尼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是,由于许多复杂的因素,印尼对各种形式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度和立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苏丹内战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苏丹内战是当今世界历时最长、产生原因最复杂、冲突解决最棘手的内战之一。导致苏丹内战爆发和持续的因素主要有宗教问题、种族问题、认同问题、殖民遗留问题、国家权力分配问题、环境资源问题及外部影响问题等 ,但宗教问题是最关键的因素。北方伊斯兰教和南方基督教的冲突对内战的爆发、进程及未来走向都有根本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 ,苏丹内战就是宗教冲突激化和延续的结果与表现。两种宗教固有的不同政治观是导致南北冲突的本质原因 ,也决定了冲突的解决必然是困难重重。尽管苏丹内战可望结束 ,但无宗教间的真正平等与友好就不会有苏丹的真正和平与统一。  相似文献   

7.
能源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是国家基本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之一,是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及和平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能源消费速度的加快,油气等矿物燃料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分布上的不均衡性等因素使能源成为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为获取能源、保障本国经济发展,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8.
政治影响力概念的提出, 不是对权力政治的简单否定, 而是从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视 野对国际政治关系的重新解读。政治影响力因其不具有强制性, 因而更能正确反映当今国际政治 体系中各行为主体间相互依存的特点, 应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在影响与相互影响的国际政治 体系中, 政治影响力在各行为主体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同时, 政治影响力的追求受到政治资源、 国际道义、国际关系模式等因素的制约, 每一个行为主体只有合理而有效地追求和运用政治影响 力, 才能保持国际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体系结构主要包括权力分配和"交往力度"两个变量。在东北亚区域权力结构失衡的条件下,实现整个地区由消极的权力结构向积极的权力结构的转换,是由两个相互叠加的进程共同构建的。一个是东北亚地区各国交往力度加深并逐渐建立积极的体系结构的过程;另一个就是在区域各国自制的条件下朝韩两国的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软实力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力历来是政治分析的核心。国际政治的新现实是:实力的性质与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实力赖以产生的资源已经越来越复杂,非物质性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凸显,软实力成为与国际政治社会学及世界政治文化理论有着密切联系的重要理论维度而受到高度关注。相对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有其独具的特点。它能够演化为重要的资源力量,对国际社会的外生变量发生作用,亦会对国家利益的内生变量产生影响。中国是个拥有深厚软实力潜力的大国,亟需在政治体制建设、文化生态环境、外交哲学与战略、“事在人为”诸方面建构和强化自身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新加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强劲增长,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4.7%,再创历史新高;外交上继续与东盟各国密切合作,2010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0周年,中新关系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贸关系: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4年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呈阶段性持续发展,尤其上世纪9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紧密度不断加强。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取代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无论是中国对马来西亚而言,或是马来西亚对中国而言,其重要性都不断提高。双方政府都致力于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经贸关系,尤其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上一层楼。同时,双方也应正视中马经贸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就中马经贸关系的发展状况、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中马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计划公布之初,英国态度犹豫不决,更倾向于支持新马合并。由于马来亚联合邦不肯做任何让步,英国遂改变立场,转而支持马来西亚计划。马来西亚成立后,英国在军事、外交及经济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行动党与联盟出现矛盾时,英国从中斡旋,在协调新马关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英国并没有能够阻止新马分家。  相似文献   

14.
庞卫东 《东南亚》2011,(1):86-91
在导致新马分家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显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新马合并之前,经济上的预期收益曾是推动合并的动力之一。然而,在马来西亚成立后,新马在经济上不仅没有出现“双赢”的局面,反而产生了尖锐的经济矛盾。经济合作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马走向分离。  相似文献   

15.
庞卫东 《东南亚》2010,(1):85-89
1964年3月1日是新马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日期,是新马由磨合转向全面冲突的分水岭。当日,杜进才宣布,行动党要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参加马来亚大选。虽然杜进才解释说行动党仅是象征性地参加联邦选举,然而这很明显违背了李光耀向东姑作出的郑重承诺:不参加马来亚的选举。行动党宣布参加选举导致其与联盟的关系迅速恶化,并引发了新马潜藏已久的矛盾,也使新马朝向分离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独立后,日本就一直是马来西亚重要的经济伙伴。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马来西亚对日本的开放程度和日本在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力,是东盟乃至亚洲地区其他国家所不及的。日本和马来西亚经济关系的深化,既为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增加了马来西亚对日本的依赖。21世纪初,马来西亚和日本的经济关系将以贸易和投资为主体,全力拓展其他经济领域的全方面合作,发展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马来西亚转变中的政治经济关系,是自1980年代起,由三项政策所促成的。就区域的观点而言,中国与马来西亚转变中的政治经济关系,并不是最为特别的,它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一部分而已。换言之,自1980年代初期起,中国亦开始与东南亚地区的其它国家,加强其政治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不仅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发展的目标。近年来,东盟各国的政治合法性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即随着民主转型进程的加快,民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政治合法性程度一般也较高,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当然,这里也有例外,如新加坡、文莱等则并非如此。因为政治合法性评价有一系列复杂的指标,包括合道德性、合利益性、合法律性等内容。它们共同构建了东盟诸国执政当局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产型模型,采用时间序列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东盟5国1971—2007年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是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单向因果关系,印尼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因果关系,菲律宾和泰国则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盟5国都存在长期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新加坡大选,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保持压倒性优势;新加坡政府推出系列措施解决高房价、物价上涨、外来移民等课题;经济增长4.9%,远低于2010年14.8%的增长率;外交上,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关系,积极参与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国与新加坡各领域合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