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缪愫生 《党政论坛》2014,(19):40-41
党校法治教育历来是党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法治教育和实践,领导干部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门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党校学员价值观教育是当前加强党校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和推进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思想理论教育与干部党性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赏秘芳 《学理论》2012,(16):234-235
党校是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党校要在加强党的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中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的作用。党校函授教育是党校干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函授教育要在培养干部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美国等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不需要对公民进行专门的法治教育。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的公民法治教育不仅嵌入国家的法律制度中,也建设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法治教育载体,并通过媒体和严格的执法来传播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33)
"送法下乡"是由官方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农村法治教育方法,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却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法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迎法入乡"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法治教育方法,是村民根据需求自发学习法律的过程,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又可能陷入无序状态。因此,农村法治教育需要"迎""送"结合,培育农村法治中心户是迎送结合模式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4,(12):62-62
<正>法治观念淡薄官员要丢"乌纱帽"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问题,决定明确提出——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不改正的要调离领导岗位。除了运用考核这根"指挥棒"外,从根本上解决法治观念淡薄的问题,还是要在领导干部心里真正树立起对法的敬畏。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8)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法治校背景下,应着重从拓展大学生法治观的教学渠道、更新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主办的"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研讨会于2014年9月22日在上海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来自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总校、分校、16家区县党校的同志及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内容、措施、保障、实现、重难点和创新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一、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的内容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系统阐释"党校姓党",并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党史教育对于党校培养"四铁"干部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而如何开设并讲授好党史课程,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在培养"四铁"干部中的作用,也是当前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一、党史是党校培养"四铁"干部的必修课当前党校干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四铁"干部,因此,  相似文献   

10.
当下,对成为社会热议和理论研究关键词的"法治思维",人们各有不同的界定。而法治思维是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治国方略为前提,顺应我国法治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现状提出的,其主体应是针对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法治思维应以人民主权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力保障与权力限制、法律至上等核心概念为基础;法治思维的形成,有赖于法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1)
我国早期的普法政策没有重视农村法治教育,没有将农村列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四五"以后的普法规划,虽然有专门针对农村普法的规定,但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从而影响了农村法治教育的效果。国家应当更重视农村法治教育,加大对农村法治教育的政策、经费保障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农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逆法治型思维及领导方式如"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党校党性教育是培养党和国家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必修课程与品牌课程。但是,目前党校党性教育存在针对性差、实效性低、统筹性弱的问题。党性教育碎片化,难以形成合力,成为党性教育科学化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党校党性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目标要求,树立系统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渊:“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帮助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力军,如何发挥“党校姓党,党性铸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全面贯彻《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深入学习全国干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11月22日上午,《党政论坛》杂志社、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三分校共同主办了"开拓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新境界"学术座谈会,50多位来自中央、上海市干教系统、区县大口党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新一轮干部教育出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研讨,一致认为必须抓住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的契机,着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开拓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正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首次提出"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继承与发展,是对其内涵与要求的深化与升级。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亦是党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庄严定位,意味着当前法治建设走到了一个关键拐点。  相似文献   

17.
张敬芬 《党政论坛》2011,(13):56-58
知识是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也是党校教育的基础。根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要求,党校知识教育主要是解决好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必备的知识储备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管干部"是我国干部人事工作的根本原则,但在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必须与"干部法治"原则相融合,实现"党管干部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8,(11)
正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天津市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政治之"训",增强主业主课主责意识,把党校打造成党内政治生活的"训练营"。守好党校思想政治前沿阵地,打造一片为党立言代言的"红色阵地",使党校成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圣洁之地。新时代党校干部培训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要优化管理模式、确保培训质量,以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核心,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制度、强化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新的形势为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特殊性以及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应从干部学风、培训对象学习需求、师资素质以及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