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永伟 《党政论坛》2014,(19):45-47
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化主要标志。在中国广阔的农村,进行城镇化,就是以城镇这一服务载体,承载着“化”一部分农民为市民,“化”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让最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空间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转向集约高效的车间和城镇空间,让最大多数农民的生活空间由“秋风破歌的茅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由于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调导致农村男青年择偶难,近年来在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出现了男青年"婚姻移民"现象。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农村男青年大量婚姻移民似乎在客观上大大推动了当地城镇化。但是,这种"城镇化"是一种被动的、激进式的城镇化,对城镇的接纳能力构成了挑战,而且是以贫困农村地区经济贫困的加剧以及农村家庭的代际剥削为代价的,客观上抬高了城镇的房价,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为此,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城配套制度与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接纳能力;加强对婚姻移民的扶持和培训,加快其从农民向市民转化;加快乡镇的城镇化步伐,减轻县城人口压力,降低男青年婚姻迁移成本;关注迁出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处理好婚姻移民迁出后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4,(1)
在天津实施"三改一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大量由农村城镇转移形成的农民安置社区成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从内容到实质加快推进农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成为提升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津南区加快农民安置社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值得各地在推进此项工作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城镇化中的城郊村:一种独特的社会样态静态地看,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下,城郊村属于农村的一部分。由农地、农村、农民构成的城郊村边界清晰、权属明确。就其社会性质而言,完全属于农村社会范畴。动态地看,城镇化中的城郊村正处于乡城转变过程之中,呈现为一种交界性、过渡性、不稳定性社会。正是这种介于农村社会与城镇社会之间的交界性、过渡性,决定了城镇化中的城郊村必然兼有城乡两种社会的属性。不再只是农村抑或只是城镇,呈现出"边缘性"、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让"人的城镇化"含义被多次强调——打破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身份的差异,加快从农民到市民的群体角色的转变。以此为核心,在几年时间里,我国城镇化的主要任务被放在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上。政策的护航使得我国城镇化不仅有了量的扩大,也实现了质的提升。截至2015年3月,28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9)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云南已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全省面上数据分析,针对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云南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州市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城镇化的推进使部分乡村特色文化逐渐消失等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提升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提倡就地城镇化;提高农村人口市民化转化水平;保持特色浓郁的城镇文化。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4,(1):38-40
在天津实施“三改一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过程中。大量由农村城镇转移形成的农民安置社区成为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从内容到实质加快推进农民社区向城镇社区转变成为提升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津南区加快农民安置社区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值得各地在推进此项工作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影响农民增收的内在机理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别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土地、人口、经济、公共服务、城镇基础设施等内容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各个方面分别作用于农民收入的各构成部分,进而促进农民收入整体增长。其影响农民增收的内在机理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各个方面应协调发展,适当推进土地城镇化、大力推动人口城镇化、重视发展经济城镇化、重点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城镇化,以此全面发挥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民增收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空间载体和社会人口的双重城镇化,即空间与人口叠加的城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空间载体和社会人口的双重城镇化,即空间与人口叠加的城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镇化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谦 《理论导刊》2005,(10):56-58
发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原因在于加快城镇化发展,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可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可以按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城镇管理体制的思路推进城镇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周丽萍 《团结》2013,(6):40-42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现化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社会变迁。城镇化过程的重要表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世界各国城镇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超大城市(日本)和中心城市辐射型(韩国)为主的集中式城镇化模式;另一种是以中小城镇主导型(德国)为主的分散式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宋亚平 《理论探索》2015,(1):10-12,22
城镇化是多种要素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过程,特别是经济要素和人口要素,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产业上实现从事农业向从事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在内的非农产业的转换,从居住和生活方式上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空间的转化。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十分重要,但它不应是城镇化的源动力,城镇化建设和"三农"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函数的性质。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引发了包括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低、农村社会治理状况堪忧、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等诸多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认识,准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精心绘制城镇化建设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其朝前走。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工业化、城镇化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结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举加工龙头、塑产品品牌、建示范园区、搞好营销服务。农村工业化要招商引资,加快产业整合步伐,发展民营经济,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城镇化发展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行科学规划、以市场经济手段加快城镇建设,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农业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柴林  许为民 《学理论》2010,(26):84-85
随着农村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进行中如何尽快使传统农民转化为高素质的城镇社区的"新市民"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根据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新市民文明素质的实际现状,从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文明素质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在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提升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快慢,学术界虽有发展速度过快和发展速度并未过快两种观点,但均认为"变农民为市民"、优化人口结构和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镇化发展,将会成为拉动内需、结构转型、实现共享式和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国际标准值法、钱纳里标准法及最新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与非农化。合理的城镇化发展速度,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保持一致,建议通过建立市民化与城镇化的同步推进机制、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保持一致、促进城镇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优化城镇化规模格局和空间形态等措施,稳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重点突破城郊农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郊区既有发展潜力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谋划一条有中国特色城镇化和郊区化的发展道路较之于30年前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目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紧迫战略任务是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还不高,对农民百姓而言,丢失土地,入城住下,如何解决就业和后顾之忧都是关键的问题。要让农民成为市民就必须真正做到:有工做、有学上、有保障;让农民想住下、能住下、住得下、往得安心和舒心。为此,如何建设和发展适宜农民生活的城镇才是当前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胡梅娟 《瞭望》2020,(9):5-5
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阶段,既要防止疫情反弹又要让城市运转正常,城市管理正经历大考。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大国,几亿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完成人类迁移史上的壮举。到2019年底,我国城市数量已超过670座,拥有8.48亿的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约6.2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