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进彪 《党政论坛》2014,(19):63-63
从山西诸多被带走调查的官员及涉嫌买官卖官的事实看,找老板资助上位,在当地官场已是公开的秘密,并且已经形成了类似富人俱乐部般清晰的“政商朋友圈”。而其中为煤老板提供保护和找煤老板资助上位这样的对口结合,更是“政商朋友圈”中一道耀眼的风景线。在这条风景线上,权力与利益交映成辉,官员与老板相映成趣,官场与商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政商关系问题已成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构建健康的现代政商关系必须在对传统政商关系全面审视和对当今政商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权力与资本、政府与市场、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循着"系统-环境"下的政治生态治理、"权利-义务"下的政商主体实践、"法治-规则"下的制度设计、"工具-目的"下的政商价值重构路径,厘清权力与资本的关系,优化政商关系运作模式,使其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政商关系问题已成为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一大难题。构建健康的现代政商关系必须在对传统政商关系全面审视和对当今政商关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权力与资本、政府与市场、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循着"系统-环境"下的政治生态治理、"权利-义务"下的政商主体实践、"法治-规则"下的制度设计、"工具-目的"下的政商价值重构路径,厘清权力与资本的关系,优化政商关系运作模式,使其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廉政文化研究》2021,(4):64-73
"围猎"与"被围猎"是对行贿和受贿的形象比喻。利益集团"围猎"与官员"被围猎"是当前腐败领域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围猎"能够成功、官员易"被围猎"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形成了一个腐败的利益链条,其表现形式包括通过政商勾结形成的利益链、通过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形成的利益链、通过权力掮客形成的利益链以及通过建立熟人关系形成的利益链等。利益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政商关系异化、监督效力不足、惩戒威慑力不够以及官员底线意识不强四个方面。要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必须明晰政商界限,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强化对官员的监督,提高监督效能;提高腐败行为查处率,增强惩戒威慑力以及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转变其人情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商关系的异化既体现了国家自主性过度,也导致国家自主性不足,阻碍了国家渗透、管制、提取和分配能力的发挥,以及法治化进程。政府垄断重要资源并主导经济发展和"准分权治理结构"导致国家能力与法治发展的严重失衡,造成政商关系严重异化。为此,应在法治框架下构建政府及官员的嵌入式自主性和民营企业的反向嵌入式自主性,促进政商互嵌的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政商之间达成治理式互赖,推动国家能力与法治相对均衡发展,使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从而构建起政商关系新生态。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商关系的异化既体现了国家自主性过度,也导致国家自主性不足,阻碍了国家渗透、管制、提取和分配能力的发挥,以及法治化进程。政府垄断重要资源并主导经济发展和"准分权治理结构"导致国家能力与法治发展的严重失衡,造成政商关系严重异化。为此,应在法治框架下构建政府及官员的嵌入式自主性和民营企业的反向嵌入式自主性,促进政商互嵌的法定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政商之间达成治理式互赖,推动国家能力与法治相对均衡发展,使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从而构建起政商关系新生态。  相似文献   

7.
廓清政商关系中的腐败行为是我国廉政治理的重点,也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必然要求。政商腐败之所以难以治理,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渗透性、扩散性、隐匿性、持续性等基本特性密切相关。从形成逻辑分析,经济体制转型所伴生的制度漏洞、人情社会的文化惯性、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丧失、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不健全等是政商腐败滋生蔓延的主要因素。治理政商腐败,除了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基础性工程之外,亟需在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官员家庭财产公示、利益冲突管理、受贿行贿一起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管等方面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8.
在变动不居的私营经济政策以及政府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背景下,许多民营企业家选择了与政府官员建立"关系".政商关系可区分为先赋性关系,利用金钱礼物、利益捆绑和招募官员四种模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关系"对于私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个性官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其个性化的施政言行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使之脱离孤立个体而成为一种政治现象。中国体制改革的深层次推进构成了"个性官员"产生的大环境,当前政绩导向的官员考评机制与"个性官员"的产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个性官员"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和社会空间。"个性官员"现象在深层次上折射了官场政治生态,尽管有争议,但它对于制度创新、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个性官员"群体的个性化施政及其影响已使之成为一种政治现象,反映和折射着中国当前官场政治生态的变化。学界将"个性官员"界定为勇于突破传统施政套路,锐意创新而又有着鲜明个性的官员,但其"个性"应规范在法律与制度许可的框架内";个性官员"现象的出现是与政治体制改革、政绩导向的官员考评机制、宽松的体制环境及官员自身因素等分不开的。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从积极方面看,"个性官员"个性化施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制度创新和改进政治生态,但其"人治"色彩使制度创新方向带有不确定性且面临创新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省纪委近日发出通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兄弟"、"哥们"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充满江湖习气的"称兄道弟",风行于官场,已有时日。但庸俗称呼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乃是官场江湖化生态的现实存在。"官本位"的现实性存在,造成了官场干部级别化,逐步演化成等级化。官阶等级的差别性,形成了"对上负责"的官场权责体系,造成了上级对下级的绝对领导权;反之,下级对上级干部,则极易形成绝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9,(12)
政商双方的关系自古以来微妙而复杂。新时代政商关系已经成为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商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异化和复杂化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商双方的关系成为每个国家都要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新时代政商交往划定了"为"与"不为"的边界,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商关系的全新定位,也为新形势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及其制度化提供了全新课题。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工作措施,特别是就特色行业商(协)会在政商制度化沟通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其经验与不足,可以看出:政商制度化沟通平台建设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支撑,建立健全特色行业商(协)会是政商制度化沟通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新时代的需求不断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亲""清"两字是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克服权力与资本固有的缺陷、发挥各自的积极性。畸形政商关系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背后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但是从本质上来看,畸形政商关系的形成是权力与资本异化的必然结果。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关键在于促使权力与资本各行其道,具体包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构新型政商文化、为政商交往提供法治保障、完善政商交往平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压反腐下,一些官员出现了畏难情绪,怕做错事被追责,只想当一个"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啧有怨言,消极懈怠,不愿担责。要革除这股官场陋习,让官员勇于干事创业,必须两手抓,一手要"硬",严治庸官,严惩为官不为,打消一些"愚且鲁"官员当"太平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一手要"软",激励官员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家精神,一般是指创新、冒险、执著、诚信、敬业等,这些精神因素决定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品质。广义的政商关系主要是指政策法律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部门和官员与企业的关系。政商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国私营企业调查2016年的数据可发现,私营企业主自身政治纽带的强弱与雇佣前官员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私营企业主雇佣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与企业主的政治纽带显著相关,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叠加模式。在进一步细分企业主政治纽带强弱后,发现雇佣前官员可能给政治纽带相对弱势的私营企业主增强组织整体政治资源,形成了一种补充效应。企业规模和形象、管制性行业、地区差异和营商环境获得感在雇佣前官员上具有显著效应。这一逻辑的揭示有助于我们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理解中国党政官员的"下海"行为与私营企业治理结构配置之间的关系,为做好私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这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时下热销的"官场小说"、为百姓津津乐道的"厚黑"潜规则、不时落马的大小官员、经媒体曝光官员贪污腐化的种种现象,使得"官场"带给世人的感受,总是一副光怪陆离的浮世绘:仿佛大大小小的官员个个都老谋深算,似乎当官者莫不人人为自己谋利谋福,好像为官之人皆在"与人斗其乐无穷"。官员,也即我们的公务员群体,在民众中越来越有了一种"脸谱化"的倾向,渐愈迷人之眼。  相似文献   

19.
官员晋升逆淘汰的新制度主义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官员晋升逆淘汰现象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腐败,这一现象的形成表明官场中的"恶"规则已经成为"合法化"、"制度化"的组织环境。根除腐败,根除官员晋升中的逆淘汰现象,需要重构基于社会合法性的正向制度化环境。这一正向制度化是个长期的过程,它既需要来自基于对岗位职责保护的强制规制,更需要来自社会规范和文化-认知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奏鸣曲"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仕场经济"便是其中之一。"仕场经济"与市场经济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性质迥异。一方面,"仕场经济"常常表现为"官场经济",由官员的意志决定一切,什么事都由"官"说了算。一些政府机构热衷于大权独揽,该管的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