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国家公务员招录领域的重要创新改革,改革在顶层设计层面为我国的人民警察招录和公安院校的公安人才培养明确了新的指向。(1)随着公安改革的深入落实,人民警察的招录培养对象以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毕业生为主要来源,公安高等教育必须对接好公安培养招录体制改革的要求,确保能够持续为公安队伍培育和输送合格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2.
招录培养体制背景下,公安院校生源结构向多元化格局转变。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公安专业学生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正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理性;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健康向上的趋势;心理素质良好,心理调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但其在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心理素质、日常行为养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准确把握共性和差异,实行分层分类培养,实现管理模式多元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管理方法人本化;健全警务化管理机制,实现管理制度实效化。  相似文献   

3.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通过调整招录对象、改革招录程序、调整培养费用承担者和培养侧重点,实现了入学与入警的有机统一,促进了公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公安大学生在校期间是警察意识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其进行有计划、按步骤的警察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和警察意识强化,有利于合格警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应针对警察岗位职业要求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海峰 《公安学刊》2009,(4):99-102
公安教育改革是集保障机制改革、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教育训练模式改革、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于一体的综合配套改革。其中,保障机制改革是前提。管理体制改革是重点,教育训练模式改革是核心,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是切入点。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进行理性分析,有助于推动改革的深化和教育培训工作的转型。促进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上水平。但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将对按高等教育规律沉淀下来的学科、专业建设优势成果产生理念和政策支持侧重点上的冲击。甚至造成局部的人才流失。不利于公安院校对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此,应把握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八个主要环节。统筹兼顾处理好改革进程中的四重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对持续了三十年的以普通高中生为培养起点的公安高等教育构成较大冲击。包括公安院校艺术教育在内的各学科教学如何适应改革变化后的新情况,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学生的构成及教学培养模式出现的变化,在坚持公安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不动摇的前提下,应在"融合性"和"大众性"上进行创新和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6.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和刑诉法修订对公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侦查专业实习作为预备警官深入公安一线的重要环节,对培养预备警官的实战及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学生专业实习应确立严谨的教学目标、建立正规的师资团队、提供对口的教学内容、开展多样的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实习地点、提供完备的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公安院校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从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两个环节完善课堂教学管理;从完善制度、配备人员和保障经费方面改进实践教学管理;从树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观念和实现教师双重角色定位方面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相似文献   

8.
金剑 《公安教育》2010,(4):54-56
<正>公安成人教育是我国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举办成人教育是国家的既定方针,也是公安事业发展对培养人才的需要。随着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等新型培养模式的出现,公安成人教育的地位将越发突出和重要。如何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公安成人教育,探索新形势下公安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构建新的教育理念,是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安招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安院校的学生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心理契约作为制度契约的有效补充,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调控力和内驱力。构建公安院校师生间的心理契约,既有助于学员健康成长为符合公安工作要求的预备警官,又有助于学生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精神,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上海公安专科学校已经走出一条较为成功的模式,并且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作为经济欠发达、管理体制也与上海有较大差异的安徽省,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务实的公安招录培养体制的跨越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