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影响公司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固有矛盾,股票期权制度即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并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我国部分企业在试图运用这一制度时却因其涉及的诸多法律问题而大多缺乏规范,或实际做法与现行规定相悖,而陷于尴尬。本文在阐述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含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状况,分析了我国股票期权制度立法的迫切性,并对其立法形式、立法结构、立法重点、难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曾被西方赞誉为“自公司制后资本主义的第二次制度革命” ,被认为与“风险投资”共同创造了美国经济的奇迹。然而安然破产事件引发人们对股票期权制的争论。 2 0 0 2年 4月初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讲话中表示 ,安然公司出现巨大的财务“黑洞” ,股票期权是漏洞之一。在我国 ,近几年对股票期权制度的利弊得失经历过多次研讨 ,理论界对它的认识已逐渐深入 ,有些企业也对股票期权计划进行了积极地尝试 ,积累了一些经验 ,也认识到一些问题。在美国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和国内企业的实践面前 ,我们究竟应如何认识股…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的薪酬制度和法律制度 ,股票期权制度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我国 ,尽管法律上对此制度还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在实践中各公司企业也做法各异 ,也出现了一些现行立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毫无疑问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有其存在的经济学价值和法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制度在西方有成熟的实践和理论 ,在我国公司实践中也已实行。股票期权是由期权与股票相结合的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措施。移植股票期权制度的法理学基础主要有股东权利论、效率与公平论和法律滞后论 ,我国法律并没有为股票期权提供法律空间 ,在股份来源和股票期权实现方面有法律障碍 ;宏观规划上应当借鉴外国的制度 ,结合本国的国情 ,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5.
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行需要公司法、证券法、劳动法、税法等法律的整体配套和衔接 ① 。股票如何取得 ,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棘手问题。自 1998年开始 ,联想、北大方正等企业被财政部确定为股票期权制度试点单位后 ,尽管有关部门考虑了种种变通方式以绕开法律障碍 ,但制度的创新必须紧密伴随法律的突破与完善。  一、股票来源(一 )公司自己取得股份公司自己取得股份指公司取得其发行在外的特别股份、清算或破产股东的股份以及股东抛弃之股份[1] 。针对公司取得自己股份 ,各国态度不一。无论是“原则禁止、例外许可”的欧洲国家 ,还是“原则…  相似文献   

6.
股票期权(ESO)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在参照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所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经理股票期权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西方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用来激励经理人员的报酬制度。股票期权创造性的以股票升值所产生的差价作为对企业经营人员人力资本的一种补偿,成功地将经营人员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结合起来。本文阐述了经理股票期权运行的法律环境,分析了我国实行经理股票期权的法律障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企业高管股票期权属于一种选择权,看涨期权,高管是股票期权的唯一持有者。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着不足之处。须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健全证券市场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披露,健全外部监管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对高管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美国与中国的运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制度是旨在解决企业“委托 -代理”矛盾、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长期激励计划。股票期权激励在西方国家运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近年来 ,我国部分企业也在探索股票期权的运用 ,但没有起到显著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美、中两国的环境 ,对中国如何运用股票期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结构的重要内容 ,是适应于现代企业发展比较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 ,股票期权也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由现代企业实行股票期权的成功实践而推论 ,股票期权对于深化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股票期权的基本要点与实践股票期权从本来的意义上讲 ,它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 ,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特定的时间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