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几条政治路线,这几条政治路线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影响深远,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八大上形成的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党的十一大路线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下)(论纲,十二条)龚育之(九)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来之不易。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路线(总路线)来之不易及其胜利。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相继提出过五条基本路线(总路线)。第一条,党在过渡时期的...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共和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1953年9月,我们党制定和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当时我们党提出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口号。…  相似文献   

4.
1988年12月1日至9日,第四届全国党校系统中共党史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与会同志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时期前七年党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1952年底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必要的和及时的,是我党运用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年来的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它继承和发展了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的原则,反映了中国过渡时期的客观规律。总路线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党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任务相继提出过五条基本路线(总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演变和发展给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建国六十周年的今天,回顾党的基本路线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统一战线历来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部分,也是为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服务。建国初期,统一战线主要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党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任务相继提出过五条基本路线(总路线)。党的基本路线的演变和发展给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在建国六十周年的今天,回顾党的基本路线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采取的基本上或完全是依靠国内积累的建设资金,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要目标,追求高速度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又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小的阶段:1、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第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的原因有:长期落后挨打的历史和当时被包围的现实,使我们产生急于求成的思想;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使我们急于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使我们忽视了建设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对革命经验的迷信,使我们过于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出启示:美好的愿望必须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必须正确对待所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困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可能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50年代中前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展以"一化三改"为总路线和总任务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不同社会阶层的广大民众逐步认识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和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前途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总体道路,它由四条具体道路汇合而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在理论建构上,它有自己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四条逻辑主线的内在层次性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是由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所决定并为其服务。因此,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必然随着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中共十九大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大背景,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为重大的理论凝炼向全世界宣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党的历史使命相适应,着力服务"四个伟大"理应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文明的伦理内涵体系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根据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要求,以人为本伦理观、可持续发展伦理观、生态经济伦理观以及和谐伦理观这四条伦理原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伦理内涵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夺取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统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统一战线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发展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基  相似文献   

17.
1954年宪法就其性质而言 ,是一部过渡时期的宪法。一方面 ,它为实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国家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提供了宪法上的保障 ;另一方面 ,由于宪法本身的“过渡性”的局限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宪法自身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在现行宪法中的确立 ,从某种意义上是总结了 1954年宪法“过渡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了进一步部署.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政策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亦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大过渡”;从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小过渡”。“大过渡”包含了“小过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统一战线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夺取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统一战线的内涵、意义及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特殊作用,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