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应该承认,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是以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为触发点的,对于长期定于一尊的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突破与发展,随着西方各种新的批评流派与方法的引进,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活跃而多元的格局。然而,人们的所谓传统往往是指解放以来的某些左的或封闭式的社会历史批评,这种批评和历史上的社会历史批评区别很大,并且受到苏联批评界的影响,和中国特定的政治、文艺形势紧密相关。因而,对这种传统的突破与反思,并不能看成是对整个社会历史批评的反拨,我们的所谓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也不是以这种传统为基础,而是以整个社会历史的批评为基点。这里的开放,一方面要科学地全面总结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文学批评界的“新方法热”渐趋冷却的时候,王先需同志希望对固有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重新估价,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期待由此诞生一种“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对此我是深表赞同的。但是,对于这方法是否能够成为文学批评的“主干”或“基干”,是否能够包笼已有的诸家批评方法,我还有些疑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并没有提出过一种系统的文学批评方法,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只是后来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些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如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  相似文献   

3.
白漠 《人民论坛》2011,(8):193-195
中华民族的形成特征是文化认同:神话认同是其形成的前提,身份认同是其形成的标志,国家认同是其形成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关系特征是互相依存,文化依存是其精神力量的源泉,经济依存是其物质生活的基础,政治依存是其共同命运的关键。中华民族的发展特征是融合统一,理论升华是先导,共同奋斗是动力,安定强盛是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历史批评任何时候都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因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的精神现象,就其根本性质来说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社会历史批评作为一个批评流派,严格地说还是十九世纪初在法国诞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法国的作家斯达尔夫人。她在《从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意志》等著作中,否定了当时文学理论界广为流传的以作家的天才和个人生活当作说明文学现象依据的观点,试图从文学与宗教、风俗和法律  相似文献   

5.
曾乐元 《前沿》2007,(3):175-177
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不但要通过强化宣传教育、褒扬先进典型等方式积极推进,更要通过无情揭露、谴责和批评各种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良言行来引导和匡正。大学教师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且与宣传机器和大众媒介的批评功能有很大不同,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哲 《长白学刊》2014,(4):50-53
利益关系是解读社会历史现象的钥匙,也是实现党群关系紧密相连的轴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利益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实现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站稳为人民掌握公共权力的立场,牢固把握公共利益的轴心,切实履行利益整合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7.
张跃 《思想战线》2001,27(4):39-4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明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下不同性质的精神文明产生的基础各异,所体现的指导思想、服务对象、社会道德风尚、文化建设亦不同.两种精神文明除本质差异外,也反映着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些共性.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也需要吸取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当代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积极成果,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8.
论交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 ,从地区到世界的进步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之间的交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人类社会的历史 ,就是以生产力发展为背景 ,以满足人各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史150多年前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表述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生产的历史 ,又是交往的历史 ,首先是生产的历史。而生产的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把交往与生产放在一起来考察 ,既明确了生产的决定性质 ,又突出了交往的地位和作用 ,并指出 :“……在整个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9.
方彦 《桂海论丛》2012,(4):86-89
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党的建设新课题;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既是一个涉及到理念、内容、方式和手段等多方面的问题,又是一个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维模式不断调整,知识不断充实并逐步增强能力的过程;寓能力建设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之中是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周泉根 《新东方》2006,(2):33-34
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方生未死、玄黄待定的过渡转型期社会。梁启超在其《过渡时代论》一文中曾详瞻论述:“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之过渡时代也。”[1]的确,这次转型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诸层面,是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根本性重塑。从动态指向上看,中国过渡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齐卫平 《探索与争鸣》2012,(12):48-51,123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政党紧密相联系。集领导党与执政党于一体的政治制度具有优势,它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多元发展带来党的执政环境的巨大变化,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党的领导方式科学化是完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完善多元社会治理结构必须大力培育社会力量,社会层面的力量强弱决定着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社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我们以往理解的“四化”。现代化社会除工业化之外,还包括职业的分殊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价值的多元化、科技的应用化乃至人口的控制化。因此,实现社会现代化,并不是改  相似文献   

13.
论萨特关于社会历史中的人的存在张康之萨特是以思考人的存在状态而著名的。在写作《存在与虚无》时期,萨特是单纯从个人的活动和选择中去思考人的本质的,因此,这时萨特眼中的人,是处于社会和历史之外的、苦闷的、孤独无靠的人。到了写作《辩证理性批判》时期,萨特试...  相似文献   

14.
异化方法是指这样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肯定有某种抽象的、固有的、完美的、真正的人性或人的本质的存在;在人类社会的某一发展阶段,这种人性或人的本质发生了异化,原来的人异化为“非人”、“假人”;而在人类社会的未来阶段,异化将被清除或扬弃,这种人性或人的本质得到复归,从“非人”、“假人”复归于“真人”。简言之,异化方法就是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确立多元的社会主体,扩大民主参与的有效途径。多元社会的治理亟待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并通过强化“主权在民”意识、完善执政方式、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等为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自从费孝通先生提出我国各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一概念曾进行过多次激烈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政洛性的概念.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观念形态的概念.本文作者凭借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并结合我国民族过程的悠久历史证明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都是针对民族文化而言的概念.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跨文化共享的多民族聚合体,这样的聚合体是并存多元文化长期互动后必然呈现的文化辐合现象.因此,"多元一体"概念的提出是民族学族际关系理论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们审视自己的武器架,每每生出感概和惶惑,很少有人还能象他们五十、六十年代的同行那样,对自己武器的性能充满信心,而是或隐或显或强或弱地觉得它们有些陈旧,觉得武器的花色品种太过单调。以前,一个短篇《不能走那条路》引起全国性强烈反响,就因为它尖锐地提出了“农村两条道路问题”,围绕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日益明显,利益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不可避免地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成为影响我国当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社会管理创新要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着手,要着眼于群众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构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多元矛盾解决机制。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效能的发挥,需要有法治保障,才能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孙德忠  王峰 《湖北社会科学》2006,45(12):126-128
社会记忆的实质内容是对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体能力和本质力量的凝结、积淀和破译、复活的双向过程。随着生产力和物质技术水平、社会交往状况、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文化样态的呈现方式的历史发展,社会记忆大致经历了神话传说、口承记忆、文字符号等几个阶段的历史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