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南 《法制与社会》2011,(17):32-34
鹦鹉、鹩哥等善于跟人学舌的鸟儿里,最招人喜爱者莫过于那些会说“吉祥话”的,如商贾们伺弄的鹦鹉常常会说“八方纳财、日进斗金”,官员们豢养的鹩哥常常会说“日新月异、平步青云”,普通百姓笼养的鸟儿也常常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即使不会顺着主人或旁观者的意愿说这类贴心话,  相似文献   

2.
幽默     
你骗人有一个人养了个超级聪明的鹦鹉,他朋友来家里逗鹦鹉。朋友说:我会说话。鹦鹉说:我也会说话。朋友又说:我会唱歌。鹦鹉说:我也会唱歌。朋友最后说:我会飞。鹦鹉说:你骗人!斗牛士的报复  相似文献   

3.
防丢器——贴身安全,应运而生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不称心的事也时有发生,比如在公交车上、公共场所等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丢失让人防不胜防,给日常生活平添许多麻烦。特别是在繁忙的都市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由于工作和竞争的压力,一些人疲于奔命,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马大哈们丢三拉四,常常会记不清手提包放在哪里,或者把移动电话弄丢了,更要命的是带孩  相似文献   

4.
1965年年初,时任中国高等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农村"蹲点",常常把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叫到其住处聊天.他曾说:"有一句口号,说'清华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应当说,我们不仅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我们还是培养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的,包括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的历任总统和国务卿,即使不怎么关注时事的人,都能点出那么几位,可对于美国政府司法分支的各位"领导"呢?我们乎一无所知,至少可以说知之甚少。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很多译著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最高法院的兄弟们: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要案审理纪实》《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等等,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虽然可以终身任职,也并非长生不老,要想了解现任大法官的故事,还得看这本:《谁来守护公正: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访谈录》。犹太教有则谚语,"律法书有七十种面貌",由于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可能令每个人满意,也由于法院的"不告不理"让大法官不能"主动出击",更由于大法官们的淡泊恬退,即便在美国,国民对他们也并不熟悉,评价也不是"一边倒",称道者说他们是"美国宪法的守护  相似文献   

6.
阚世华 《法人》2005,(4):26-29
"我要打断你一下,现在我们企业名字已经不叫"吉林修正药业",已经刚刚改名叫"中国修正药业"了,我们今后的目标将不仅仅在国内,扩张的触角将会延伸至国外!"说话的人是修涞贵,一般人不会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到"修正药业",几乎很少有人不知道.修正药业的成长速度让人们感觉吃惊,作为这个企业的领导人,修涞贵的成长历程自然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背景介绍: 2002年6月的一天,病退职工刘军花320元钱在 鸟市上买回一只鹩哥,每天细心喂养。不久,这只鹩哥会 说话了!还能背唐诗"锄禾日当午"、"床前明月光",只 要你说出上句,它立马给你接下句。字正腔圆,惟妙惟 肖。 当地媒体为这只"奇鸟"还专程拍了照,作了长篇 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近来人们常常把"虚假膨胀"的经济现象称为泡沫经济.在法制建设领域,我们不能说已形成了"泡沫法制",但法制建设的真正成就与价值远远小于它实际的状况,不求实效,追求表面文章的"法制泡沫"还是存在的.用一句老话来说,那就是"浮夸",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9.
一、那事儿 "那事儿。"哪事儿呀?"不就是那 事儿嘛!"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 说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指代词, 可一用到特定的语境中,便有一些特别 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到底 是"哪事",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 且如此一来,信息量极大,想像的空间也 大,比如办公室里议论张主任和刘秘书 之间的"那事儿",十个人可能有十个版 本,两人的隐私也就被一网打尽了。  相似文献   

10.
从秦始皇嬴政"称帝"到窃国大盗袁世凯"驾崩",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408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人的名字起得相当搞怪,生造字、冷僻字常常让人"畏名如虎"——皇帝们,连起名都追求"与众不同"、"超人一等"呢!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忙碌的时代,很多人都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声音进行最大化的表达,似乎用最高分贝、最快节奏就能强势营销出自己的理念.但从诗人李白"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的诗句中,人们能觉察到"说"的孪生兄弟是"听",并且"听"比"说"更重要.但在当下,人们稀缺的也正是倾听,即倾听的耐心及能力.其实,倾听一点都不简单.人们需要用耳...  相似文献   

12.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之时,我们的城镇便开始由繁忙、喧哗变得静谧,劳累一天的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向自己的“家”中走去。在那里,人们会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人的温暖。然而,也正是此时,人们才更清醒地看到,赖以休养生息的场所是那样的不同。有的人住宽敞明亮的楼房,有的住低矮昏暗的平房;有的人三口之家便住有三室或四室,可有的则是几代同堂而居;有的人几处房子轮流住,可有的人则是居无定所,甚至结婚多年还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人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我们的住房分配制度有缺陷,不公平;有人说,那是因为一些人利用…  相似文献   

13.
梅子 《检察风云》2014,(2):40-41
我有,我不愿童晓军有个特别聪明的脑袋,虽说离天才还有很大差距,但比一般的人才却胜出几分,胜出的地方就在于他根本不须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取得超好的成绩,并且触类旁通,给人做什么都"一看就会,一学就精"的印象,不知最初是谁的评价,称他聪明得"连眼睫毛都是空心的"。生活中大凡聪明过人的人总是或多或少有这么点或那么点怪僻,使得他要么招人忌要么招人嫌,童晓军偏又颇多优点:乐观、友善、大方、诚恳,所以,是个难得的有好人缘的聪明人。然而,谈起童晓军时人们最后总难免抱以惋惜的口气:没毅力、不刻苦是其短板呀,所以,虽然其工作出色却未能有大的成就,否则,以他的天分,完全可以走得更远,升得更高。  相似文献   

14.
据老人们回忆,早在几十年之前,经常可以在大街小巷里看到一些人走街串巷,吆喝着大嗓门,向人们收购长头发.而今,这一行当已经销声匿迹.可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上海的浦东、松江、金山、奉贤等地经营水果店、百货店、杂货铺的小老板们突然之间"改换门庭",重新做起了买卖长头发的生意.  相似文献   

15.
医院奇闻     
清高的中国人觉得钱有股子臭气, 称之为"铜臭"。俗气熏天的美国人觉 得钱香得很。三岁小孩就会说"我爱 钱",大人们更是常常兴高采烈地将肮 脏的票子贴在情人专用的双唇上亲吻, 啧啧有声,狂呼:"噢,噢,我爱钱!" 中国人的最高境界是天下为公。美 国人的毕生追求是弄满钵满罐的钱。所以 中国号称礼义之邦,美国自诩金元帝国。 美国人讹钱的法子,中国人一辈子 也想不出。  相似文献   

16.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一章对于理解孟子的人性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前人注解对此章一些重要概念和学理的理解颇有分歧.联系孟子完整的思想体系来分析,可以看出以"故"言性、"以利为本"都不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孟子并不认为人的善性是一个可以从现实人类已然的故常中归纳出来的"理",更不赞成把"利"看成是人性之本.孟子所谓人性善只是说人的心性中有此向善的趋向,对这一趋向既不可无所用心放任自流,也不可用智过度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事情有时真是很难想得明白,即使想得明白,也难说得明白;就算是说得明白,也常常做不明白.就说"良"与"娼",什么是良,什么是娼?良如何,娼又如何?恐怕各有各的标准和看法,绝难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却做梦也想着整顶"乌纱帽",哪怕是个村官也好歹是顶"乌纱"."绿帽子"与"乌纱帽"这两顶特殊的"帽子",对中国男人来说无疑是一悲一喜.说到这两顶"帽子"的来龙去脉,则各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  相似文献   

19.
变道     
悠闲的童年,女孩们总是跳皮筋、踢盒盒、丢沙包,欢声笑语如鸟儿鸣叫。一个美丽的身影,并不经常出现,但她总是能牢牢地牵住人们的视线。含而不露的柔柔笑意,发髻漆黑又浓密;淡雅  相似文献   

20.
季先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学者,一个对文化有着独特贡献的世纪老人,他生活朴素、思想质朴,就如他自己所晚的一样:"我语不惊人,貌不压众,不过是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学校的老工人."就是这样一个老人,说其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也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