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债权人作为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其应否参与公司治理、如何参与公司治理等问题成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一个研究课题。法学界展开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职工参与制度方面,较少涉及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即使涉及也只是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角度提出公司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应参与公司治理;本文就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和形式选择与大会制度问题进行探讨。一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选择公司债权人是对特定公司享有要求其为特定行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特定当事人,其构成和分类较之公司股东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2.
搭建整体性治理结构,实现社区治理的宏观部署,形成治理主体互动的制度起点;通过对各治理主体参与、合作、协商的机制设计,形成治理主体间合作的互动过程;通过治理主体间合作的不断深化,实现了各主体治理能力的培育,最终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政府过程理论为视角对郭京毅案中所涉及到的行政立法腐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行政立法腐败是人民的权力经过多重委托代理环节之后形成的一种权力异化。从政府过程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立法过程与法律适用过程之中,这两个过程均呈现出无序与权变的特征;立法控权机制的软弱与失灵是腐败产生的根由,但其所触及到的深层问题则是不同利益主体对行政立法影响力上的对比悬殊。若从根本上治理行政立法腐败,需要在授权、识别、追责等多方面建立与完善制度构建,以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更需要消除阻碍社会流动的壁垒,以提高不同的利益主体参与政府过程的能力并形成多元的社会力量,并实现对社会的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利益关注的危机治理范式需要从利益层次视角对区域公共危机治理网络进行解构,分析危机治理中各主体的利益需求,通过加强区域危机治理的政府间联系、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伙伴关系,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动能,形成一种区域性危机合作与协调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治理体系及其分析维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众多而繁杂,如何按照城市治理的要求进行系统的梳理就是本文的任务。城市治理主体作为一个包容性的体系,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按照参与的目的和动机,从组织形式上可以归结为三类利益主体: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本文进而提出了城市治理主体的利益定位、利益关系、利益互动三个分析维度,以此作为分析城市治理中伙伴关系运行机制的指南。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立法中的利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次结构,也是推动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根据利益主体的差别,可将利益划分为个体利益、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三种类型.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原有利益结构呈现出从整体性到多元性、从均衡性到非均衡性、从稳定性到变动性的变化特征.当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构成、利益倾向和利益追求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7.
信任可以支撑多元主体关系的优化、组织规则的效应和村庄对外关系的改善,而村庄整体性治理推进中的一大瓶颈就是弱信任支持.现阶段面临的弱信任问题集中体现为多元主体之间的弱信任关系、组织规则的弱信任效应和村庄对外关系的弱信任支持,需要找准村庄共同利益目标,强化多元主体信任关系,提升整体性治理水平,需要完善村庄治理组织规则,规范多元主体行为,提高整体性治理绩效,需要激励村干部的被信任意识,强化道德自律,扩展整体性治理空间,以强化信任对村庄整体性治理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是优化网络生态的重要方面,其治理情境极具复杂性,而这亦使网络信息内容类型化分析变得必要。根据网络信息内容发布、传播等行为责任主体与涉及利益的不同,网络信息内容可分为平台公共性信息、平台涉私性内容、用户公共性表达与用户涉私性主张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网络信息内容虽具一定差异化特征,但对其治理仍需回归法治语境。因此,需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在推动实现治理规则建构的完善性与全面性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网络信息内容的特点,实施具有差异性的法治策略,进而推动网络信息内容治理的法治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能够均衡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较为薄弱。为此,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各层次养老保险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知识界关于耶路撒冷的整体性理解,存在两种差异化的认知路径,即民族国家与宗教文明,但是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认知路径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从而使得有关耶路撒冷的文化遗产保护总是陷入圣地"领土化"的棘手境地之中。虽然,民族国家治理的缺位给当地遗产保护带来了文物毁损、秩序混乱等诸多问题,但同时也提供了遗产保护在"民族国家之外"发生的可能性;更多的主体以更为日常化、生活化的方式参与遗产形态的延续之中,构成了一个未经民族国家精心设计的、多元主体共存的遗产景观,而发生于"民族国家之外"的遗产存续过程,对于反思围绕领土所展开的巴以冲突同样具有相当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借用整体性服务概念,用以探讨惠台福利可及性的社会工作协助模式。行动研究案例实践表明,惠台福利输送需要聚焦跨文化障碍所造成的服务“适切性”问题,该问题影响惠台福利输送的可及性。通过搭建“一站式”社区台胞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需求导向的台胞服务整体性治理结构、发展服务系统的支援性导航服务、培育支持性的台胞服务社区伙伴,有助于解决该问题,从而改善福利输送可及性。在此基础上,惠台福利可及性的社会工作协助模式应注重发展嵌入性治理结构下目标一致的职能管理结构,与公共部门协同提供地方为本的整体性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生态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元化社会主体的利益,这使得生态治理无法单纯地依靠市场或者政府,而需要寻求多元主体的协同。对湖北省长江流域生态治理案例中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发现了: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趋向多元化;多元治理主体间开始互动融合;政府在生态治理中作为核心行动者并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虽然开始参与到生态治理中但发挥作用不明显;多元主体间的合作融合程度决定了生态治理的整体效能。为破除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困境,需要建立生态治理的专业化机构以更科学的方法协同好政府内部的治理行动,建立市场化的生态治理机制进而协同好政府与企业的治理步伐,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以协同好公众、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生态治理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利益冲突是京津冀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良好环境治理的关键议题之一。基于32个京津冀大气污染利益冲突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1)利益冲突协调过程各要素对利益冲突协调结果的影响,要在利益表达、利益诉求回应、行为引导和约束、利益补偿、协调方案制定与执行方面予以完善和加强;(2)利益冲突主体特征要素,如参与程度、组织化程度、拥有的资源和理性化程度等,对利益冲突协调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3)利益冲突事件特征要素对利益冲突协调结果产生了调节作用,政府要有意识地对利益冲突事件的规模、强度和烈度进行有效控制。该研究对于因大气污染引发的利益冲突事件的协调与解决具有参考价值,并对区域协同治理中其他类型的利益冲突事件的处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性治理是21世纪政府改革最鲜明的特征,从整体性治理视角探析我国大部制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目前我国的大部制改革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出发,应构建大部制改革下的整体性治理机制、整体性认同机制、整体性监察机制和整体性协调机制,以促进大部制改革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差序—协同”: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的意涵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玉成  臧文杰 《求索》2022,(1):184-195
基层治理主体间良性互动是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治理主体的关系互动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境。从认知层面归因,关系互动困境源于主体认知偏误和关系认知偏误,由此导致对治理主体间关系的界定偏差。这种偏差包括界定内容不全面和界定所涵摄主体类型不完整两种情况。对此,可整合元治理、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以及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依据,萃取"差序"这一本土社会文化概念,将基层治理主体间关系界定为"差序—协同"关系,阐述其特征,诠释其生成互动逻辑,并提出相应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结构本质上是一种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它以经济效益和股东权益最优化为目标,对公司的法人财产进行有效使用和管理,它是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诸如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和职工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综合分析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仍有以下不足:各相关利益主体间没有相互制衡,缺乏内部监控机制。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而建立起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保护与限制间关系作为"价值—效用—策略"三位一体的治安学基本问题框架内的"策略"维度,涉及社会"由治达安"过程及结果的两组策略认知及选择:一是国家主体通过保护社会主体的安全,实现"国家—社会"体系共同的安全利益;同时,社会主体通过维护国家主体治理的权力,实现社会主体和国家主体的"特殊"的安全利益。二是国家主体通过限制社会主体的治安认知及行为选择偏好,保证国家主体治安行政的有效施行和公共安全利益的实现;同时,社会主体通过限制国家主体的治安认知及行为选择偏好,保障社会主体安全自治的实质运作和特殊安全利益的实现。由此,作者提出建构"国家—社会"体系以安全利益共同体为基础的治安权力和义务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多元参与生态治理体系中,各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导致各主体思想意识分歧、治理方案迥异,生态治理成效并不明显。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走向多元参与的"善治"之路,通过转变地方政府治理形态、建立市场经济激励制度、扶持生态文明社会组织,不断协调和完善各主体利益,发挥协同效应,最终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难题。  相似文献   

19.
侦查协作是应对当前刑事犯罪特点和发展趋势所采取的一项有效的组织措施,但是我国目前的侦查协作情况却不容乐观。引入新公共管理中的“碎片化”概念,从六大维度分析我国侦查协作的现状,进而从整体性治理这一社会治理模式的视角出发,提出侦查协作的完善思路与方法。侦查协作的整体性治理对策包括加强侦查协作的整体性认识、侦查协作的整合、侦查协作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侦查协作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建立和完善侦查协作的评估、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制度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被人们称之为“安全网”,作为其核心部分的养老保险更具有“养命钱”之说。要使这一制度安全运作并能达到它的最终目的,除了有切实可行的制度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制度所涉及的各方对它的维护。然而在现实中,总有不同的利益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去破坏制度的正常运作。这种情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