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按照实践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思想路线上主要是反对教条主义,强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政治路线上主要是反对“左”的倾向,强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  相似文献   

2.
“费翔”邂逅了“特别漂亮的常州姑娘”谈何易。10年前,颇有几分费翔神韵的台湾帅小伙张坤男来到常州,开创了“罗麦”食品,“口感细腻,有弹性,有嚼劲,愈吃愈香,很清爽,够Q”是张坤男对“罗麦”食品的完美追求,而品味他与谈何易的爱情.亦有同样的感受:有嚼劲,够Q……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当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注重技术创新,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邓小平的科技战略思想,既包含对当代科技最新发展的高度概括,又有对发展科技事业的具体指导,既正视国情,立足现实,又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4.
杨应楠 《创造》2001,(7):13-14
城市化问题在我国较长时期内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改革开放以前,一度过分地强调我国的特殊国情,认为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规律,社会主义国家似乎不受这个规律的约束,因而在政策和实践上重视农村而不重视城市,重视工业化而忽视城市化,甚至采取抑制城市发展的方针。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后来的上山下乡、干部下放到农村不在城里吃闲饭等等,都是忽视城市化的表现。因此,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一个指导城市发展的方针。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到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才提出…  相似文献   

5.
安立志 《同舟共进》2011,(11):60-64
总体上讲,动辄强调“国情”(确切地讲是强调“国情特殊”)是中国近代以来遭遇的新问题。“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在学习和引进外国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先是器物,后是制度,再则文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控制个体户嬗递的态势,谈何中产阶层,又谈何市民社会?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相似文献   

7.
杨寅平 《前进》2000,(8):44-45
优先发展论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 ,始终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考虑教育的战略地位问题。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 ,敏锐地分析了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深刻地指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是基础。”“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四个现代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正确地分析国情 ,强调只有教育搞上去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  相似文献   

8.
个体户消亡是市民社会的隐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果不控制个体户嬗递的态势,谈何中产阶层,又谈何市民社会?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7)
陈云正确认识国情与领导经济调整,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国情,立足国情调整国民经济,运筹帷幄心系民众和经济建设。他主张兴利除弊与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倡导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支持并推动对外开放,关注经济特区建设。他还多次强调要解决"四人帮"遗留思想问题,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相似文献   

10.
胡建 《公民导刊》2006,(5):51-52
“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做出鲜明的表态,“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领导强调要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对近年来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的思潮作出明确的回答,表明了中央鲜明的态度:改革曾经是、现在是、将来更是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1.
有机关让干部填表,有党校让学员填表,至今还有一栏是“家庭成分”。保留了这一栏目,不论有意无意,都叫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我们这一代人,都知道这样三句话: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在当时的情势下,这三句话并无什么不妥。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对于土地改革、三反正反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态度自然有别。只是共产党不会“不许革命”,因而在强调“有成分论”的同时,也不搞“唯成分论”,强调“重在政治表现”;。这三句话开始时总的还能全面贯彻,以后就越来越偏,到了“文革”期间,竟有了“红五类”、“黑五类…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聚焦点,一年有一年的关键词。比如刚刚来到的2006年,人们说得最多的,是“十一五”,是科学发展观,是自主创新。这当然不错。但我要说,有一个词,是20多年来我们须臾不敢忘记的,这就是:改革开放。胡锦涛主席发表新年贺词中,就明确指出:我们将“着力加快改革开放”。这就是说“,十一五”的开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向前发展,都要同改革开放合拍。而在国内的问题上,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改革。改革,也要“可持续”。一是改革的信念要“可持续”。从1978年至今,细数,已经经历了28个年头;细算,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最佳方式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古人的这些话也如我们现在人一样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国家教委在多次的文件和领导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解决中学政治教师看文件材料等问题。可遗憾的是这种政治上的“优惠”至今仍未享有,仍是“一如既往”,如学校党支部订阅有一份《内参选编》,政治教师欲借阅,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专给书记看的”,言外之意政治教师是无权看的,也不知这种“选编”有多少连政治教师都不应该知道的“绝密”,更不知上级有关部门究竟有没有这个规定? 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政治教师深感学习和提高的必要,但看到的东西太少(即报纸上人人皆知的内容),好多东西理解不到,可又没有渠道可以帮我们加深理解和认识。我们面对生龙活虎的学生常常是无言对答!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央向全党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要求。从党的建设讲,如何围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党员思想教育,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认为,把改革开放教育寓于经常性的党员教育中,必须做好以下“三个结合”;一、把改革开放教育同宗旨教育结合起来。强调改革开放,还讲不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者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必须准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10年以来,其客观真理性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然而实践同时也证明,在改革开放中,来自石的和“左”的干挠并没有结束,人们对现行路线和政策的种种疑惑还没有澄清。本文联系历史和现状,论述进一步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要性,阐明只有坚持一切从国情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才能解决我国经济不发达这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党历来强调,不但要系统地调查国内情况,还要系统地调查国外的情况。在实行改革开放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广泛而密切了。因此,研究我国的国情,必须研究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要善于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了商品的自然属性,其分配制度凸现了“按要素分配”的经济主张;社会主义是“社会”和“劳动”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社会主义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其分配制度凸现了“按劳分配”的经济主张。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一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本文初次尝试创建“系统价值论”,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知情权”是否被侵犯 ,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知情权”有多种 ,有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有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 ,公民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知情权”等。从理论上说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公开 (除该保密的外 )。从纳税人角度说 ,纳税人花钱养着的政府 ,当然有权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公民有权监督国家 ,这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知情权”便源于这种对国家的“监督权”。因为知情是基础 ,是前提 ,不知情谈何监督 ?从经济学角度说 ,政府行政行为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透明度高可减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温守信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强调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这些目标的提出,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